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高安全性、高性价比、大倍率放电等特点,是混合动力汽车首选电池。二次镍氢电池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负极材料贮氢合金的发展。稀土镁基La-Mg-Ni系合金因具有高容量和良好活化性能,成为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稀土镁基La-Mg-Ni系合金储氢材料的研发日益受到重视。虽然La-Mg-Ni合金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吸氢性能,但由于其氢化物稳定性强而放氢性能较差,经过改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0年前后小型MH-Ni电池商业化以来,镍氢电池的生产与销售都有了快速的增长。AB5型稀土镍系贮氢合金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是目前镍氢电池(MH—Ni)电池生产中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负极材料。AB5型贮氢合金的放电容量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目前,贮氢合金所需原材料金属Co及稀土元素钕和镨价格涨幅很快,因此拓宽MH-Ni电池的应用领域,提高其在电池领域的竞争力比较现实的途径是降低贮氢合金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稀土贮氢材料镍氢电池由于其高容量、优越的大电流充放性能、安全、无污染,特别是高的性能价格比,使其在通讯、动力两大领域中迅速得到应用和发展。世界现在年产镍氢电池9亿安时(日本为7亿安时,欧美为1亿安时,中国为0.5亿安时),年耗贮氢材料9000吨,预计到2005年,国际市  相似文献   

4.
稀土系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和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作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贮氢合金,主要有AB5型,AB2(Laves)型等,本文介绍了AB5型材料的制备工艺,发展趋势以及日本镍氢电池市场发展状况等。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镍氢电池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情况,论述了目前已经用于生产的稀土系AB3型和Zr系AB2型贮氢电极合金的材料组成和各种添加元素及表面处理对民化学性能的影响,简述了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书存  赵敏寿 《稀有金属》2007,31(4):558-564
贮氢合金是MH/Ni电池技术的核心,为了满足镍氢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要求,开发低成本、高功率、高稳定性的贮氢合金,近年来人们在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贮氢材料。介绍了氢钒反应特点和钒基固溶体合金的制备方法,对无电化学活性的基质合金,用元素取代、合成复合合金和多相合金等多种方法,得到一些性能较好的负极材料。并对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的研究及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固溶体合金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镍氢电池是一种集能源、材料、化学、环保等于一身的绿色环保电池,是我国特别是包头市具有较强稀土资源优势的高科技产品,发展稀土储氢电极材料和镍氢电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进步,特别是对于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将稀土材料应用于镍氢电池的研制与开发,既能改善电池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又可拓宽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高压氢镍电池、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稀土资源得到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对中国国内部分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的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了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的产业化情况、产能情况以及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并对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思路。同时,从标准化的角度明确了制约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产业发展的障碍,提出了规范行业发展所需的标准体系框架,对整个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贮氢合金中的钴含量,从而降低镍氢电池的价格,在贮氢合金MlNi355Co075Mn04Al03的基础上,依次添加铜、铬、锌及铁元素,得到稀土基多元贮氢合金,并测试和分析了它们的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采用适量的铜、铬、锌及铁替代钴所得到的低钴贮氢合金仍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而且其相结构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10.
镍氢充电电池是世界化学电源领域近期开发的新型碱性蓄电池,其外表与当前使用的电池一样,但后者大多数的负极是用金属镉制的,而镍氢电池的负极则为贮氢合金。镉是一种有毒的金属,严重污染环境。镍氢电池不含有毒的物质,在生产、使用、废弃过程中都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因而被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确认为“绿色产品”,它是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它还具有容量大、寿命长等特点,而在性能与价格  相似文献   

11.
《稀土》2017,(5)
本文主要研究了-40℃超低温镍氢电池及低温合金。通过对低温合金和常规合金的成分、粒度、比表面积及P-C-T曲线分析,证明低温合金可以提高镍氢电池低温性能的可行性。通过对两种合金粉的电化学性能测试以及制作成镍氢电池进行性能测试,镍氢电池的比功率和大电流放电性能大幅度提高,在-40℃超低温环境下放电率可以达到80%以上,实现了镍氢电池的超低温放电性能,适合在北方寒冷地区使用,为镍氢电池打开北方寒冷地区市场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镍氢电池包在铁路客车上的设计方案,阐述了镍氢电池从安全、环保、免维护等方面替代铅酸、镍镉电池的必要性.采用密封式镍氢电池系统作为储备电源,无需对电池进行补液,大大降低了铁路人工维护电池的工作量.镍氢电池包带有充放电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SOC等重要参数,监控电池的使用状态,提升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正在研究利用氢减排二氧化碳,试验利用焦炉煤气、焦油和其他产生于炼钢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生产氢。浦项希望在氢合成过程中捕获产生的二氧化碳,然后将氢作为清洁能源使用。浦项表示,这是通过世界钢铁协会与其他钢铁企业合作的一项长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氢能是21世纪最具发展力的清洁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氢代碳”的钢铁用能新体系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向。针对以氢能源为基础的氢冶金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对氢冶金流程工程化、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运行成本估算及CO2减排情况等进行探讨,全面论述了氢冶金工程的系统组成和关键设备、工厂布局等情况。工程实践表明,以富氢焦炉煤气为还原气源的氢冶金工艺,采用气体零重整和气基直接还原炼铁技术,以氧化球团为原料,完全不使用焦炭、煤炭和烧结矿,从源头减少碳素使用,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大幅减少;无烧结、焦化工序,总图布置紧凑,大幅节约用地;以焦炉煤气为气源的氢冶金,生产成本具有一定优势;根据技术经济指标估算,基于富氢焦炉煤气的氢冶金与高炉炼铁流程相比,可实现吨铁碳排放降低58.8%左右。氢冶金工艺可为后续电炉炼钢提供优质的高纯铁质原料,对提升中国钢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贮氢合金中的钴含量,从而降低镍氢电池的价格,在贮氢合金M1Ni3.55Co0.75Al0.3Mn0.4的基础上,依次添加Cu、Cr、Zn、Fe元素,得到稀土基多元贮氢合金,并对其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Cu、Cr、Zn、Fe替代Co,仍能使贮氢合金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TiFe0.86Mn0.1贮氢合金的抗辐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民杰  赵施龙 《稀有金属》1991,15(2):149-150
从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某些金属具有吸、放氢的奇异特性以来,对贮氢功能材料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都有长足进展,应用领域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扩大。目前,贮氢功能材料已不仅仅应用于氢气的贮存及纯化,而是更多地着眼于热泵、压缩机、燃料电池、镍氢电池、氮气纯化、氩气纯化、催化剂、氢同位素分离的应用研究上。文献较系统地研究了TiFe_(0.86)Mn_(0.1)合金及M1~*Ni_(4.5)A1(0.5)合金分离氢中Kr、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氢能源是无污染的新能源,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贮氢材料是氢能应用中的关键性材料。贮氢原理是:利用氢与某种过渡金属或其合金形成可逆性的吸氢放氢化合物,其反应式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氢氧化亚镍是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二次电池镍氢电池的生产材料。镍氢电池具有储量大、无污染的优点,它的放电容量是镍镉电池的2倍,一节镍氢电池可以顶1200个锌锰电池,可反复充电500次以上,寿命长、无公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钢铁企业低碳转型发展要求,通过对国内外氢冶金技术发展现状、氢冶金技术优势、低成本H2制取、铁矿石煤基氢冶金技术的研究,并在煤基氢冶金中试试验的基础上,说明了将高挥发分煤充分热解产生H2及水蒸汽气化高温碳制取H2作为铁矿石的还原剂,是氢冶金中制取H2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同时产出的H2即产即用,实现了本质节能本质安全。铁矿石煤基氢冶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将对我国直接还原铁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必将带动传统铁烧焦工艺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同步调整和变革,对于未来我国钢铁行业优化能源结构、工艺流程、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外为了解决能源短缺(特别是可移动的能源)和避免其利用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在金属材料领域中很重视贮氢合金的发展。例如日本还出现有计划发展氢的多方面利用。一、种类和特性目前所发展的贮氢合金主要有稀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