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河南某企业焙砂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NaOH-NaNO3混合熔盐焙烧预处理氰化尾渣后水浸,再进行常规氰化浸出.探究了熔盐添加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氰化渣中SiO2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对SiO2浸出率影响显著,在最佳焙烧条件:熔盐添加量为尾渣量的50%,焙烧时间2h,焙烧温度500℃下,处理后的渣中金、银品位分别由1.68 g/t、42.7 g/t上升至2.56 g/t、64.8 g/t.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为57.6%、68.3%,较直接氰化分别提高了45.1%和60.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含钒页岩矿石用微波焙烧与用马弗炉焙烧对矿石浸出率的影响。实验得知:微波焙烧最佳焙烧温度750℃,最佳焙烧时间11min,最佳焙砂粒度-150目,浸出率能达到72%左右。马弗炉焙烧最佳焙烧温度850℃,最佳焙烧时间3小时,最佳焙砂粒度-150目,浸出率能达到65%左右。结果表明,微波焙烧的矿石浸出效果优于马弗炉焙烧。  相似文献   

3.
微波焙烧对一水硬铝石矿浸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微波焙烧对一水硬铝石矿浸出性能的影响. 考察了微波辐射温度、微波辐射时间对矿物浸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微波焙烧预处理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结果表明,微波焙烧能够显著提高氧化铝的浸出率,降低浸出液的分子比. 微波焙烧在微波辐射温度为535℃、辐射时间为5 min时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微波辐射温度过高会造成矿物烧结,影响浸出效果. 延长微波辐射时间对浸出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高砷硫化金矿采用一段沸腾焙烧,焙砂提金、烟气制酸.在焙烧温度900~950℃、焙砂颜色控制为深褐色的条件下,高砷硫化金矿脱硫、砷效果较好,焙砂金浸出率达到90%.副产冶炼烟气采用一转一吸工艺制酸,总硫利用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5.
杨玮  曹欢  张凯  王刚 《过程工程学报》2018,18(6):1226-1231
以某黄金冶炼厂含铜金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铜化学物相分析及浸出方法研究了焙烧?酸浸?氰化工艺处理含铜金精矿过程中焙烧酸浸渣中铜形态对铜、金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含铜金精矿焙烧酸浸及氰化浸出时,铜形态对铜、金浸出率有显著影响,当酸浸渣中氰化易溶铜(氧化铜、次生硫化铜)含量大于0.10%时,金浸出率降低. 以原生硫化铜矿为主的含铜金精矿,适当提高焙烧温度、延长焙烧时间、增加初始酸浸酸度可有效降低酸浸渣中氰化易溶铜含量,提高铜浸出率,减弱其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某地难浸含砷炭金精矿采用预先酸浸,然后进行焙烧,氰化浸出,研究了酸浸条件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酸浸条件为硫酸浓度100 g/L,添加氯酸钠活化剂5 g/kg,酸浸温度50℃,酸浸时间6 h;630℃焙烧2 h;氰化浸出采用二浸二洗流程,氰化钠浓度控制在0.15%~0.20%,氰化浸出时间为(24+12)h。在此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高达93%。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酸酸洗-两段焙烧-溶剂萃取"工艺对福美钠钴渣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氧化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酸化焙烧温度、硫酸加入量等因素对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焙烧最佳温度500℃,焙烧时间为0. 5~1 h,硫酸化焙烧温度400℃,硫酸加入量为干焙砂60%~70%(质量比),焙烧时间0. 5 h,钴浸出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微波外场加热条件下高品位混合稀土精矿在不同试验条件(焙烧温度、保温时间)下的物相演变规律。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表征反应物,并引用本实验室常规酸浸的最优条件(盐酸浓度9mol/L、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0min、固液比1∶3)对微波焙烧后的精矿进行盐酸浸出。结果表明:升高微波焙烧温度、适当延长微波保温时间均有利于氟碳铈矿向稀土氧化物的转变,提升后续盐酸浸出稀土的效果;但记录的升温曲线表明,精矿对微波的吸收性较差,升温慢,后续试验可以添加促进剂来提升升温速率;稀土浸出率为80.45%,浸出效果好。焙烧试验的最优条件为:微波升温温度600℃、保温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样品的表面形貌疏松多孔,更利于后续浸出。  相似文献   

9.
王慧瑶  魏永刚  周世伟  李博  石瑀 《化工进展》2020,39(5):1907-1914
以褐铁型高锰红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预处理-酸浸工艺提取Ni、Co。对矿样物相组成及Ni、Co、Fe、Mn等主要元素赋存状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探针(EPMA)表征,研究常压条件下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微波预处理矿样中Ni、Co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样中镍钴品位较高但物相结构复杂,Ni主要与Mn以NiMn3O7?3H2O形式赋存,Co伴生于针铁矿和碱式氧化锰中;在最优浸出条件下,即硫酸浓度300g/L、浸出时间5h、浸出温度90℃、液固比6∶1(以mL/g计)、搅拌速度280r/min,Ni、Co浸出率分别达到95.4%和97.1%,与相同浸出条件下未经微波处理的矿样相比,Ni、Co浸出率分别提高了69.4%和70.1%,实现镍钴的高效浸出;对比微波处理前后矿样XRD图谱,发现微波作用下矿物中Ni、Fe、Mn等物相结构出现明显转变,利于Ni、Co酸浸反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复杂火山岩型铀多金属矿石在常规浸出工艺条件下铀、铜、银综合浸出率低的问题,开展了添加氯化钠氧化焙烧—硫酸浸出铀和铜—氨化浸出银的工艺研究,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氯化钠添加量、焙烧时间等对多金属综合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氯化氧化焙烧,可促使硫化矿物的热分解,使其包裹的金属暴露出来,并对金属矿物产生氯化作用,从而有利于浸出,在氯化钠加入量3%、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2 h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综合浸出率,铀、铜、银的浸出率可以分别达到88.24%、80.52%、90.88%,比常规浸出条件下分别提高了5.89、39.61、45.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尚军刚  杨要锋  赵可江 《化学世界》2011,52(11):696-698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难选冶矿黄金冶炼工艺、技术和实验研究,对包括目前较为成熟的沸腾 焙烧、两段焙烧、生物预氧化、热压氧化、化学氧化等金精矿预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氰化法工艺、金精炼工艺和其它金浸出药剂工艺的研究分别进行了论述.最后对难选冶矿金回收研究应用的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While roast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arbonaceous matters on gold extraction from fine-grained carbonaceous gold ores, the phase and structure changes of minerals during roasting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leaching rate of gold have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This limits the extraction of carbonaceous gold deposits. The current work examines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a fine-grained carbonaceous gold ore during roasting using a range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analysis and pore structure analysis together with gold leaching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oxidative roasting, the carbonaceous matters(organic carbon and graphitic carbon) and pyrite were completely decomposed at 600 ℃ with the carbonaceous components burned and pyrite oxidized into hematite. At 650 ℃, while dolomite was decomposed into calcia, magnesia, calcium sulfate etc., the calcine structure became loose and porous, leading to a high gold leaching rate from the roasted product. Above 750 ℃, the porous calcite structure started to collapse along with the agglomeration, leading to the secondary encapsulation of gold particles,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sharp drop in the gold leaching rate of the roasted product. This study suggests optimum phase and structure changes of minerals during roasting to achieve maximum gold extraction from fine-grained carbonaceous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3.
金精矿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金粉尘是一种有价值的二次金资源。在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含金粉尘氰化脱除有害元素和提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粉尘属于难处理金矿石,砷、碳、铁对提金的不利影响是导致提金率低的主要原因。当NaOH浓度为6 moL/L时,对砷和碳的去除率分别为99.7%和60.6%;金浸提率为58.9%,仅比直接氰化提高了4.60%;在H2SO4质量分数为15%时,铁、砷和碳的去除率分别为33.7%、80.4%和12.6%,金的萃取率达到80.4%;在650℃、0.2 m3/h气流速率下焙烧4 h后,砷和碳的去除率分别为54.7%和95.0%,金的提金率达到84.5%。结果表明,碳对金从尘埃中浸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铁和砷。  相似文献   

14.
钒渣钙化焙烧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钒渣(V2O3 8.07%)钙化焙烧过程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采用钙化焙烧-酸浸法研究了钙化焙烧过程中CaO/V2O3(质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在600~900℃之间时,V2O5等钒氧化物可与CaO发生反应,形成以CaV2O6, Ca3V2O8, CaV3O7为主的钒酸钙. 当CaO/V2O3由0.48提高到约1.125时,钒浸出率由55.3%提高到69.2%,当CaO/V2O3>1.125时,钒浸出率开始下降. 焙烧温度由750℃提高到825℃时,钒浸出率由56.3%提高到69.7%,温度进一步升高,物料开始烧结,浸出率逐渐下降. 随焙烧时间延长,钒浸出率逐渐提高,2 h后达最大;时间继续增加,钒浸出率会因物料间发生二次反应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复合添加剂焙烧、低浓度酸浸出法对石煤矿进行提钒研究,考察了焙烧、浸出两个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对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焙烧、浸出工艺条件为:复合添加剂中添加剂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的最佳质量比为7∶1∶11,焙烧温度为750℃,焙烧时间为2.5 h,浸出温度为50℃,浸出时间为5 h。最佳工艺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81.9%,明显高于传统的钠法焙烧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当前电子废弃物中常用的浸金方法及其优缺点, 分析了电子废弃物中硫代硫酸盐法浸金的研究现状。针对这一研究现状, 本文采用碱性Na2S2O3溶液中添加Cu2+的方法, 对废旧IC(integrated circuit)芯片中金的浸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IC样品进行机械预处理、粒度分析、解离度分析、化学预处理和浸金试验, 探讨了Na2S2O3浓度、Cu2+浓度、NH3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反应液固比6个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得出最佳浸金条件为:Na2S2O3浓度0.3mol/L, Cu2+浓度0.03mol/L, NH3浓度0.5mol/L, 添加3.5g/L的Na2SO3作为稳定剂, 浸取温度50℃, 浸取时间2.5h, 液固比10:1, 在最佳浸出条件下, 金的最高浸出率为92.25%。与传统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浸出速度快、浸出液无毒、操作简单等优点, 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电子废弃物浸金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难处理金矿石浸出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俞海平  刘菁 《广州化工》2011,39(17):25-27
针对难处理金矿石进行了定义,简述了其难处理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对氰化浸金前的焙烧氧化、热压氧化、生物氧化、化学氧化等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就其相互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非氰浸金剂如卤素、硫脲、硫代硫酸盐等,以及它们的浸金机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蔗髓低温还原焙烧-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渣造纸工业废弃物蔗髓为还原剂,研究了低温焙烧还原浸出软锰矿的新工艺. 考察了蔗髓与软锰矿中锰的质量比、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搅拌速率、浸出温度、浸出时间、H2SO4浓度和液固比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还原焙烧过程. 结果表明,锰浸出率随蔗髓用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搅拌速率、浸出温度、浸出时间、H2SO4浓度和液固比增加先增加然后基本保持不变. 蔗髓热解生成还原性气体有机物将软锰矿中高价锰氧化物MnO2还原为低价MnO. 适宜的焙烧还原浸出条件为:蔗髓/锰质量比0.62:1、还原焙烧温度350℃、还原焙烧时间60 min、浸出搅拌速率200 r/min、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40 min、H2SO4浓度3.0 mol/L、液固比6 mL/g. 在此条件下,软锰矿的浸出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钒渣焙烧与NaOH溶液水热浸出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了过程机理. 结果表明,焙烧温度达700℃以上可实现钒铁尖晶石的氧化分解,850℃焙烧2 h是钒渣空白焙烧的最佳条件,浸出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180℃、钒渣粒度小于74 mm、反应时间2 h、液固比5 L/g、碱浓度30%(w)、搅拌速度500 r/min. 该条件下钒浸出率达95%以上,无有害气体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