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白垩系沉积储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白垩系主要发育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砾)岩段、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和舒善河组3套储层,这3套储层与其上覆盖层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目前在这几套储层中均已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油气勘探前景广阔。研究区有利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及辫状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的含砾砂岩、中细砂岩和粉砂岩,孔隙度大于8%的有利储层在克拉苏-大北构造带、西秋立塔格-却勒区带及其南部地区、温宿凸起北部及东缘地区广泛分布,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快速深埋、沉积相、构造作用控制。认为勘探中应尽量避开褶皱强烈的地层重复地区、高挤压应力集中区和盆地粗碎屑边缘相带等。  相似文献   

2.
应用丰富的露头资料,以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的沉积相响应为主线对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的目的层段进行了层序划分。(1)沉积体系分析,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察,岩样的成分、粒度分析,将研究区白垩系划分为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等四种类型;(2)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白垩系与上覆的库姆格列木群呈角度不整合,为研究区一级层序界面,根据地层露头沉积体系垂向演化特征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该区白垩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3.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曙北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段。根据对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应用时频分析技术,在该地区古近纪同裂谷沉降超层序中识别出4个由扇三角洲—湖泊体系组成的层序,包括11个体系域。该地区Ⅰ型和Ⅱ型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之间常发育大段暗色泥岩和油页岩,可视为凝缩层,是主要的油源层和盖层;各体系域的边缘相均可发育良好的储集层。高升油层为层序Ⅰ水进体系域沉积,杜家台油层为层序Ⅰ高位体系域沉积,莲花油层为层序Ⅱ水进体系域沉积。高升油层是曙北地区最好的油层,说明最大规模水进期发育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图4参13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侏罗系划分出8个沉积层序,层序界面以I型层序界面为主,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曲流河,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湖泊,沼泽化湖泊等5种,自晚三叠世塔里奇克期至白晋纪末,早三叠世形成的南天山褶皱隆起带开始遭受剥蚀,盆地基底反弹,盆地格局表现为宽缓,伸展的特点,沉积模式表现为潮湿气候下的冲积补偿和干旱气候下的冲积补偿2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层序-体系域格架内对库车坳陷亚肯北三维地震探区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各地层进行体系域分析对比,建立了层序-体系域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和配置体系,对有利储层砂体分布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并研究了体系域沉积与储层分布的相互关系,指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有利储集砂体首选为湖侵体系域内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为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平原)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6.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露头剖面的精细描述为基础,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特征、成因及其与沉积体系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关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一个不完全对称型基准面旋回层序,发育3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基本类型,可识别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不同的沉积区及沉积演化的不同阶段,其类型和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序地层理论与基准面旋回分析方法,结合钻井、地震、测井方法,将济阳坳陷古生界划分为3个超层序、14个三级层序,即馒头组-亮甲山组超层序A、下马家沟组-八陡组超层序B和本溪组-石千峰组超层序C。根据层序在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结果,追踪解释4个超层序界面,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等时地层格架。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超层序显示清楚,自下而上呈现低阻抗、高阻抗、低阻抗三分现象。层序界面的主要识别标志有不整合面、岩电性突变面、河流冲刷面、颜色突变面,其中不整合界面为超层序分界面,其余可作为三级层序的分界面。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济阳坳陷地震层序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震地层学原理,识别出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存在上超、削蚀等地震反射现象,结合钻测井资料,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即SEs31、SEs21、SEs11,分别对应于沙一下亚段、沙一中亚段和沙一上亚段,每个三级层序内发育完整的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各个层序的空间展布受控于坳陷内部的主干断裂,其沉积厚度与沉积范围在局部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温宿凸起周缘-英买力隆起地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是近年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热点层位,且玉东1井区已获得了规模的油气产量,但底砂岩段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有待落实。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可以等时追踪对比的标志层、层序界面和湖泛面,构建底砂岩段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各高频层序单元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并揭示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为三级层序ESQ1的上升半旋回,可分为4个准层序组,从下到上依次为4砂组、3砂组、2砂组和1砂组。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时期为湖水不断变深、湖盆逐渐扩大的“水进砂退”的沉积背景,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4砂组至3砂组沉积时期,为低可容纳空间的低位域体系,物源供给充足,且湖平面上升缓慢,温宿凸起物源区和英买力隆起物源区均发育较大规模的三角洲,英买力隆起物源区还发育规模较大的滨浅湖砂坝。2砂组至1砂组沉积时期,为高可容纳空间的湖侵域体系,湖水迅速变深,温宿凸起物源区沉积物供给迅速减少,扇三角洲迅速向盆地边缘退积迁移,湖水将早期砂体淘洗再沉积形成小型砂坝。英买力隆起物源区三角洲逐渐萎缩,滨浅湖砂坝规模显著变小。  相似文献   

10.
Muglad盆地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地震层序格架和地震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Nugara坳陷东凹勘探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数量过少而地震资料丰富。通过优选主干地震剖面,识别特殊的地震反射波终止型式与波阻特征、井一震标定的合成记录以及三维空间的交叉闭合验证结果,建立起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S1和S2两套三级地震层序格架。以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的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特征、顶底接触关系和地震物理属性等构形要素,并结合已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内识别和划分出5类13种地震相。其中,席状平行相和席状波状相、充填平行相、楔状前积相是凹陷中的优势地震相类型,分别代表了滨浅湖、半深湖和三角洲沉积,且垂向上具有显著的继承性。从层序S1到层序s2,在沉积环境上反映为湖域的缓慢收缩和三角洲砂体的不断进积。  相似文献   

11.
12.
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模式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沉积物供给量以及可容空间被充填的规模.在强制海退情况下的缓坡边缘上,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过路沉积物未被输送到盆底,而被沉积为一组逐级下降的前积楔,形成强制海退体系域.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的东河砂岩等时段是基于东河砂岩段上部和下部所存在的层序界面(不整合面)而划分的,具有等时性,但岩性、岩相在不同位置、不同地区会有变化.东河砂岩等时段所属的层序SQ1的层序界面是海平面长期下降的结果,并受到构造运动的加强作用,表现为一个盆地范围内广泛发育的不整合面.层序SQ1的发育演化明显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在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发育海侵体系域;在海平面缓慢下降时期发育强制海退体系域.满西地区的东河砂岩是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沉积产物,是在海退背景下发育的复合砂体,其展布非常复杂,多数呈点状或块状展布.层序SQ1的油气储集体主要分布于海岸带附近,它们是前滨—临滨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库车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并应用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结果,探讨了库车坳陷天然气的成熟度和气源.库车坳陷天然气有湿气、凝析气和干气多种类型;天然气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甲烷含量减少、干燥系数减小的趋势;天然气主要属煤成气,来源于中生界烃源岩.库车坳陷不同构造带天然气的成熟度差异较大,Ro值从0.7%变化到2%以上.克拉2气田天然气Ro值为1.3%~2.5%.综合目前多方面资料分析,库车坳陷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岩应是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三叠系烃源岩的气源贡献次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1构造白垩系、古近- 新近系储集层录井、地层测试资料及可溶有机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油气的多期运移事件。克拉1构造虽然没有成为气藏,但在其演化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却有过油气多期运移事件的发生。在整个库车坳陷,油气的多期、多阶段运移具有普遍性,这也是库车坳陷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之一。但油气运移能否成藏的关键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圈闭及沟通储集层与烃源岩的深大断裂,已有的气藏主要都是完整的圈闭与沟通储集层和气源岩的深大断裂有效匹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盐下构造形态在时间剖面上常发生畸变,这是造成该区钻探失利的重要因素.根据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可将盐下构造畸变分为两类,即绕射性和反射性畸变.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影响盐下畸变程度的2个重要因素(盐上构造形态和层速度结构),引入盐下构造水平参考线(L_(sh))和平均速度变化趋势线(υ_(av))的概念.分析υ_(av)、L_(sh)的形态和变化趋势,即可判定盐下构造在时间剖面的真伪和畸变程度.采用叠前深度偏移和时深转换方法,可有效校正盐下构造畸变现象,预测高点偏移方向和偏离距离,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圈闭和井位.  相似文献   

16.
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求取了甲烷、C2-C3气态烃生成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具有高的生气性,在高演化阶段主要产甲烷气;甲垸、C2-C5气态烃的生成活化能分别为43~64和52~72kcal/mol生烃动力学方法可较好地将实验生烃数据外推到地质过程,在天然气评价与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Paleogene developed in Liaodong Bay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hird-order sequences bounded by six sequence boundaries. Through analyzing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each sequence in detail, the Es-3 time was defined as fast rifting.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Es-3 member, the lake basin was continuous along the N-S direction but compartmentalized along the E-W direction by several N-S trending faults. Deposition was dominated by steep slope fans and fan deltas. The time of Es-2 and Es-1 was stable settling. The lake basin expanded substantially. The fan delta system and braided fluvial system were developed. Carbonate and clastic deposits were formed on the Liaoxi (west Liaohe) Rise. The time of Ed-3 time was again fast rifting. During this time, shale was deposited. In the time of Es-2, tectonic movement weakened. The basin was higher in the west and north, and lower in the east and south. A series of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 were developed and smallscale slumping turbidite fans were present in semi-deep lake to deep lake. In the time of Ed-1, tectonic movement stopped. Flood plain deposition occurred.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确定库车坳陷现今平面和剖面的构造应力,总结其分布特征,并对构造应力与天然气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盐下储集层在不同构造带最大主压应力分布不均,呈现出北部大,南部相对小,且大致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的分布格局,构造挤压强烈的北部区带内形成了诸多相对低应力区;区域性膏盐岩盖层及以上岩层最大主压应力较小,盐下岩层最大主压应力普遍较大,且埋深较大的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层最大主压应力较白垩系储集层普遍大,构造挤压强烈的克拉苏构造带北部克拉区带断背斜和断块、南部克深区带背斜顶部和断背斜靠近断层一侧上部均形成了相对低应力区。目前已发现天然气藏大都位于现今最大主压应力的相对低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