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中仁  王洪涛  祝桂香 《石油化工》2013,42(11):1278-1281
以1,4-丁二酸和1,4-丁二醇为单体,磷酸铝、钛酸正四丁酯或钛酸正四丁酯-磷酸铝为催化剂,采用熔融缩聚法进行了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采用1H NMR,GPC,DSC,WAXRD等方法对PBS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铝催化剂没有催化活性;使用钛酸正四丁酯催化剂时产生较多的低聚物;与单独使用钛酸正四丁酯催化剂相比,使用钛酸正四丁酯-磷酸铝复合(n(Al)∶n(Ti)=1.00)催化剂时可将反应时间从6.5 h缩短至3.4 h;使用复合催化剂充分反应后的PBS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晶性发生了变化,断裂伸长率达到307.90%。  相似文献   

2.
以正丁酸和异戊醇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合成了丁酸异戊酯。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各种主要因素,得出了较优的反应条件:丁酸用量0.35mol,n(醇):n(酸)=1.2:1.0,钛酸四丁酯用13g,反应温度115—130℃,反应3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9.3%。  相似文献   

3.
以柠檬酸和异辛醇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合成了柠檬酸三辛酯。采用HPLC,1H NMR,LC-MS等技术对柠檬酸酯化反应产物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酯化过程的副产物为异辛醚柠檬酸三辛酯。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对反应体系的焓变、熵变、平衡常数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酯化过程可视为不可逆。建立了包含3步酯化反应及副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利用140~170℃下的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模拟结果表明,生成单酯和双酯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均低于第三步酯化反应,副反应活化能略高于第三步酯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曾炳蔚  吴翠红 《齐鲁石油化工》1995,23(4):323-325,310
简述了以 DOP为代表的增塑剂的发展状况 ,介绍了钛酸酯催化剂在增塑剂生产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 TiO_2-Al_2O_3固载钛酸四丁酯催化剂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OP)。确定了催化剂制备和 DOP 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中 w(Al_2O_3)=2.5%~3%,载体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5~4.0h;催化剂用量为总投料量质量的0.3%,苯酐/2-乙基己醇(摩尔比)=1:(2.3~2.4),反应温度205~215℃。在此条件下可得到优级品的 DOP,酯化率可达99.84%,催化剂可重复使用6次,再生容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SnO非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环烷酸乙二醇酯增塑剂(NAEP)的方法。讨论了反应温度、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给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NAEP应用于PVC电缆料及丁腈橡胶配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相比,具有更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固载杂多酸气相催化合成甲基叔丁基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固载在膨润土上的四种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酸为催化剂,研究它们在气相催化合成甲基叔丁基醚中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9.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酯为催化剂,苯酐、正丁醇和苯甲醇(苄醇)为原料,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丁苄酯,讨论了催化剂及其用量、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影响产品组成的因素,给出了产品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气相反应体系中研究了固载在活性炭上的硅钨(SiW12)和磷钨(PW12)杂多酸在合成甲基叔丁基醚和乙基叔丁基醚的催化性能,和传统的催化剂如离子交换树脂、HZSM-5相比,活性炭固载的杂多酸催化剂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对甲基叔丁基醚的选择性高达100%。如此高的选择性是由杂多酸较高的酸强度以及杂多阴离子的特殊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钛酸丁酯催化合成均苯四甲酸四(2-乙基己)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以钛酸丁酯为催化剂 ,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和 2乙基己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均苯四甲酸四 ( 2乙基己 )酯 ( TOPM)。在酐∶醇为 1∶ 8(摩尔比 ) ,催化剂用量为 5%~ 6 % (占酐用量 ) ,反应温度 2 0 0~ 2 0 5℃ ,反应时间 2 h的条件下 ,TOPM的得率达 97.4 % ,酸值达 0 .0 4 mg Na OH/ g,色泽浅。产品质量明显高于硫酸催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为原料,活性炭负载Keggin型杂多酸盐[(CH_2)_5NH_2]_4SiMo_(12)O_(40)为催化剂,在超声波辐射下合成尼泊金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超声波辐射功率及辐射时间对尼泊金丁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下活性炭负载Keggin型杂多酸盐[(CH_2)_5NH_2]_4SiMo_(12)O_(40)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较佳工艺条件为:对羟基苯甲酸4.14 g(0.03 mo1),酸醇摩尔比1.0:2.0,环己烷40 mL,催化剂7g,450 W超声波辐射20 min。尼泊金丁酯收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用新型催化剂QS-1合成增塑剂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QS-1催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增塑剂酯合成,其催化活性与钛酸四丁酯及氧化亚锡基本相当,且酯收率高,质量好,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4.
硫酸铁铵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以十二水硫酸铁铵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优化的反应条件如下 :对羟基苯甲酸 /丁醇 (摩尔比 ) =1∶ 3 .5 ,对羟基苯甲酸用量为 0 .1 mol,催化剂用量 1 .0 g,反应温度 1 2 5~ 1 3 5℃ ,反应时间4.0 h,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产率为 93 .7%  相似文献   

15.
对浸渍法制备的以硅胶、中性氧化铝和β沸石为载体的SiW12杂多酸负载型催化剂,采用TPD法测试了催化剂酸性,在间歇反应器中测定了催化剂的酯化活性。结果表明:载体种类对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催化活性大小的顺序为:硅胶>分子筛>中性氧化铝。酸性载体制得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较原载体酸量均增大,酯化活性有很大提高。说明催化酯化反应的活性中心是催化剂表面的B酸中心。催化剂B酸量和催化活性均与负载量呈顺变关系,但增加的趋势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16.
正丁醇一步合成丁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Cu Cr M代替硫酸作催化剂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 ,以正丁醇为原料一步合成丁酸丁酯 ,对催化剂还原和直接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催化剂还原时的升温速率以≤ 2 0℃ /h为好 ,较佳的酯化反应条件是 :温度 (2 6 0± 5 )℃ ,压力≥ 0 .4MPa ,氢醇摩尔比 2 .3∶1,液时空速 <1.5h-1。该催化剂与国外同类催化剂相比 ,反应压力大幅度下降 ,反应转化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明显上升。该工艺与传统酯化工艺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 ,可副产氢气 ,装置不需采用防腐材质 ,设备投资大幅下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有机硅高沸物和三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硅酮密封胶增塑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为:以n(硅烷高沸物)∶n(三乙二醇)=1∶3,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50min,制得浅黄色透明硅酮胶增塑剂,产率为90%以上,通过在硅酮密封胶中的实验表明该产品的增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正庚醛、硫代硫酸钠和溴代正丁烷为原料 ,合成了正庚醛正丁硫醇缩醛。通过实验得出合成正庚醛正丁硫醇缩醛的较好反应条件为 :硫代硫酸钠∶溴代正丁烷∶正庚醛 =0 .3 0∶ 0 .3 0∶ 0 .1 0 (mol比 ) ,2 m L 浓磷酸作催化剂 ,回流反应 8h。在较好的反应条件下 ,产物收率为 69.2 % ,产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证实。  相似文献   

19.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合成二十四烷基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HRP-24),以C20-C28α-烯烃为原料,经苯烷基化制备得到二十四烷基苯。考察了温度、催化剂浓度、苯烯摩尔比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采用HRP-24催化剂合成二十四烷基苯,虽然合成温度和压力较低(约120℃和0.1-0.2MPa),但烯烃转化率和二十四烷基苯的选择性均接近100%。  相似文献   

20.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在环己烷氧化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积-沉淀(DP)的方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Au/TS-1,采用XRD,FT-IR,SEM,TEM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当加入0.02g Au的负载量为1%的催化剂Au/TS-1, 在压力1.0MPa、150℃下反应2.5h,环己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到11.20%,环己酮、环己醇和环己基过氧化氢的总选择性达到89.60%, 且催化剂使用4次后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