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阅了近几年3D打印聚合物材料方面的文献,对3D打印聚合物材料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综述了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和聚己内酯,通用工程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和聚酰胺,以及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3D打印聚合物及其改性材料;并列举了不同类型的3D打印聚合物材料在生物医学、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塑料制造》2005,(5):59-60
工程塑料用于汽车的主要作用是使汽车轻量化,从而达到节油高速的目的。发达国家将汽车用塑料量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界上汽车塑料单用量最大的是德国,塑料用量占整体材料的15%。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汽车年产量超过400万辆,按照国外塑料用量预测,汽车行业年用改性塑料在50万吨以上,这其中工程塑料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五大工程塑料特性各不相同,在汽车上的用途也各有偏重。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信息总站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家受力结构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各有关单位、《塑料工业》理事单位和编委:塑料作为21世纪新材料,是未来新材料革命中的重要领域,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配套材料。目前,汽车轻量化和家电轻薄时尚化为改性塑料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即将来临的5G时代给改性塑料带来了新的挑战,低碳经济驱动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大市场,新形势下塑料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肖军 《聚氨酯》2013,(1):70-74
改性塑料行业是我国飞速发展的塑料工业领域重要的方面军,也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应用领域,学术上、技术上、产业上最为活跃,发展前景最为广阔。汽车行业是改性工程塑料应用的新兴领域,我国汽车消费潜力巨大,它很有发展前景。针对塑料改性技术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介绍了汽车常见的塑料改性技术,分析了塑料改性技术研发的重点和热点,指出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将给改性塑料行业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动态     
上海市塑料工程学会将举办工程塑料改性技术培训班应广大中小型工程塑料改性厂商的要求,上海市塑料工程学会将于2004年7-8月间举办工程塑料共混改性技术培训班,为期一周。上海市塑料工程学会是上海市科协下属的市一级学会,又有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相关专业的大力支持。培训班将由上述各大学著名教授及有关厂商专家授课。欢迎广大工程塑料改性厂商参加。联系电话:66530800;63263596联系人:卞小组孙先生据美国TI汽车公司报道,该公司已开发出“世界第一个”满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局部零泄漏汽车(PZEV)要求的塑料汽…  相似文献   

6.
肖九梅 《聚氨酯》2013,(2):44-47
近些年来,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在提倡节能与环保的大背景下,轻量化、舒适化、节能化是汽车工业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速汽车塑料化发展的进程。针对车用塑料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车用塑料的结构、分类和性能特点,研究了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及车用工程塑料构件实例;同时指出了汽车塑料材料与制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前几日苹果公司秋季发布会上我们获悉最新推出的Iphone5C首次采用聚碳酸酯材料,标志着工程塑料在电子领域的用途进一步扩大。近几年以聚碳酸酯为代表的五大工程塑料因其良好的性能,不仅在电子领域应用逐步拓宽。在汽车减量化设计理念中,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新型高端工程塑料及改性塑料将进一步代替金属,主因塑料材质的使用可明显将车身减重30%  相似文献   

8.
《现代塑料》2011,(5):103-103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湖日丽”)是一家先进的改性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塑料改性、工程塑料合金、树脂混配着色造粒以及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OA/IT、建筑及日用品等行业。至2010年,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塑料应用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环保、轻质、节能是未来汽车的发展主题,而塑料是成就这一理想的重要材料。最初由于塑料在硬度及耐热性能上与金属有较大距离,在一些关键部件上塑料难以取代金属。但近年工程塑料在性能上实现重大突破,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适合汽车应用的工程塑料。最新的汽车内饰部件、仪表板、杂物箱盖、座椅及方向盘模块已广泛应用塑料,其他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导风管、挡泥板及车窗等也都开始使用塑料。  相似文献   

10.
<正>聚酰胺俗称"尼龙",在国内工程塑料产量中排名首位。因为技术壁垒,国内企业大多以生产PP,PVC,ABS等通用塑料及改性物为主体,而在以汽车发动机周边部件为代表的高性能改性尼龙材料市场,一直被杜邦、巴斯夫、DSM、朗盛和罗地亚等跨国公司垄断。近几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节  相似文献   

11.
会展推荐     
《聚氨酯》2011,(9):84-85
中国国际汽车内饰展览会时间:2011-10-12至2011-10-15地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电话:(86)10-5738372752338050联系人:韩飞13126708468内容:汽车内饰材料:橡塑材料与制品、特种橡胶、工程塑料、改性塑料;聚氨酯材料、树脂、泡沫、玻璃钢、纤维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皮革、纺织品、无纺布、亚麻制品、植绒布、非织造材料;胶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阻燃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并对近年来阻燃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两大类。其中,通用塑料以聚烯烃为主,其阻燃改性的主要手段为掺杂改性;工程塑料种类繁多,包括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酯等,这类阻燃高分子材料主要是以本征改性为主。无论是掺杂改性,还是本征改性,高分子材料在有机或无机阻燃元素或阻燃剂的作用下,其阻燃性能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张玮 《塑料工业》2005,33(Z1):256-258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发展十分迅猛。节能 ,高速 ,美观 ,环保 ,乘坐舒适及安全可靠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重要。当前 ,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 ,环保化。聚丙烯PP及其改性材料是汽车用塑料的主要品种 ,在汽车上的用量占第一位 ,约占总用量的 70 %以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指出“要把聚丙烯PP改性料作为汽车工业重点发展的塑料品种之一 ,把研制、生产塑料保险杠、仪表板等作为汽车工业重点发展的零部件”。我国 2 0 0 4年产销汽车 450~ 550万辆。 2 0 0 5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晟通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塑料改性新材料生产及研发,其20万t塑料新材料项目,是目前中国高品质汽车专用改性塑料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得到国家及省和哈尔滨市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2017,(1)
<正>工程塑料可用作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它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耐热和耐寒性好,可在较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的塑料。其主要产品种类包括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苯醚(PPE)和热塑性聚酯树脂(PBT)等。由于工程塑料具有优异性能,也更加符合节能环保潮流,近年来工程塑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机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工程塑料合金技术实验室二期工程日前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工程塑料合金技术将大力发展。该实验室二期工程建设将历时4a,以电子、电器、汽车、机械等领域使用的工程塑料合金为重点,针对塑料合金的界面相容性、表面改性技术、耐老化技术、形态结构与材料性能关系等关键技木,对PBT、PA等工程塑料及合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技术开发 同时,密切关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动态,使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正>据预侧,2012年至2015年,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可喷涂和免喷涂塑料、塑料镜片和塑料玻璃以及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将在汽车材料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聚丙烯(PP)、聚乙烯(PE)、ABS树脂及工程塑料及其合金材料已在汽车领域中得到初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塑料工业》2013,(4):4
各有关单位:改性塑料行业预计在未来5年时间里,总的市场需求量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为了促进我国工程塑料与塑料改性行业的技术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与升级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工程塑料及合  相似文献   

19.
《塑料工业》2013,(7):7
各有关单位:改性塑料行业预计在未来5年时间里,总的市场需求量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为了促进我国工程塑料与塑料改性行业的技术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与升级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工程塑料及合  相似文献   

20.
杨忠敏 《聚氨酯》2013,(2):68-72
塑料零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车身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从而节省燃油,是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塑料本身又是可回收利用的,所以汽车零部件的回收利用是汽车塑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头等大事,在节约能源,促进环保,加快和谐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分别综述了汽车动力系统、汽车内外装饰件和安全件、汽车车身部件和照明灯具等的工程塑料开发应用状况;同时指出了车用工程塑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