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
在机器学习与智能建模的基础上,对大数据建筑火灾风险预测系统进行建立,该系统对于现有消防信息化系统进行融合并优化,将多个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如:公安、工商、消防等,进而对以往的多项数据采取机器学习和智能建模,从而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火灾发生几率进行预测,最终实现对消防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提高的目的。本文对大数据进行简述,并对大数据建筑火灾风险预测系统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超高层建筑发展态势,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从超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疏散、结构抗火设计、灭火救援技术、信息化技术、施工期火灾防控技术八个方面对超高层的消防研究重点进行了综述。可供政府消防管理部门、防火研究与设计咨询单位等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物建筑的火灾特性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参数,提出文物建筑消防物联网的感知技术方案,包括对火灾危险源、人员疏散特性、消防安全设施、消防灭火救援条件以及消防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的物联网感知因素的分析。建立文物建筑消防物联网,有助于消防部门和文物单位在第一时间消除火灾隐患,并对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进行即时评估,还可以简化消防部门和文物单位的防火巡查和自检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为有效推进"古文物建筑火灾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展,天津消防研究所科研骨干先后赴陕西和山西等地开展调研走访。调研组对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实地走访后,针对古文物建筑火灾防控、监测预警、智慧消防建设和消防标准制定等方面内容,与当地消防救援部门和文物管理单位开展了深入的座谈交流。通过调研,  相似文献   

5.
建筑消防主要有三个环节,即设计、施工、管理。在设计阶段,国家已颁布了较为全面的防火设计规范,为建筑防火设计提供了准则,还要经消防建筑审核部门的设计审查。在施工阶段,也有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灭火系统等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安装单位还需得到消防部门的资格认证。建筑物使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以循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火灾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从历史火灾警情、单位及建筑基础信息、消防设施状况、检查与隐患记录等相关数据中提取多维度特征,进行深度学习与模型训练。目前,该模型已在四川省绵阳市试点应用,每季度对绵阳市共4.1万家单位未来90天的火灾风险概率进行预测,并依据预测概率优化“双随机、一公开”单位抽取规则,引导监督人员靶向抽查火灾风险较高的单位。实测结果表明,模型有效提升了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当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原因,提出改变消防管理模式、采取针对性对策措施、培养高素质消防从业人员、规范消防值班巡查、维护管理和消防检测等建议,加大消防监管和查处力度,力求提升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水平。引入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应用现代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管控消防管理和消防设施,使社会单位和消防技术机构以及消防安全监管等部门共享消防信息,构建人防和技防以及多部门合作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消防部队对建筑内火灾态势和人员分布的远程感知困难,在建筑内现有消防设施的基础上,新增火灾态势发展趋势预测系统、人员分布统计系统,通过对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火灾态势发展预测信息、人员分布统计信息的整合利用,开发了建筑火灾态势远程显示终端,实现消防部队对建筑实况信息的随时随地的远程可视化感知。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火灾事件报告系统"是美国消防部门统一填报全国有关消防活动事项的标准平台,包括火灾、应急医疗服务以及应急响应中涉及到的设备等。该系统包括统计年度的火灾事件信息数据库,包含全美国发生的75%火灾数据,美国所有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共计约24 300个消防部门向该系统上报数据,目前约有2 770万起事故数据。该系统可协助美国消防管理局分析火灾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火灾危险性,阐述了该类建筑易形成大面积火灾、立体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灭火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从消防安全源头、消防监督管理、消防安全责任和单位自防自救四个方面,介绍了加强城市综合体建筑消防监督管理的手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整和健全的消防安全体系,但是各数据源的采集,数据之间的融合存在载体不明确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消防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三维GIS为空间载体,面向消防重点单位建筑,通过与消防物联网、监督检查、内装修、物业巡检等二级平台建立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动态采集与交换,并与公安,安监,民防等部门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将各类信息集成到消防重点建筑上,阐述了平台的总体思路和架构,描述了系统中主要功能设计、实现方法和创新点,最终结合案例简述了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便利、安全等需求,传统建筑逐渐向智能建筑发展。智能建筑规模大、建筑内部结构复杂、机电设备比较多,火灾发生的概率比较大,所以智能建筑的消防系统设计十分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要求、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设置、消防控制室的设计以及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和自动报警系统布线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筑消防体制落后,这种体制更多依赖于人们的防火意识与城市消防部门的努力,而现实恰恰是人们防火意识淡薄,导致消防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多,加之城市道路拥挤,消防队员少,因而建筑火灾次数多,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重。因此本文提出:应改革消防体制,以无人值守的自动洒水灭火并自动报警的自动喷淋系统作为建筑的基础消防,把火灾损失的钱投入到喷淋系统的建设与研究中去,才是解决建筑消防存在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消防部门与建筑居住协会投入25万英镑开展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改造计划,对面临火灾风险的建筑物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改造。英国消防部门与建筑居住协会联合开展该改造计划,意在提高存在火灾隐患的建筑、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水平。平均对一座建筑进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升级改造的成本在2 500英镑左右,该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和专家打分的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发展兼有火灾控制能力、防消一体的高危单位消防风险评估方法,在考虑建筑固有风险、人员特性风险的同时,重点通过对建筑自身消防设备及消防部队灭火能力的有效性分析,高效、准确、客观地评估火灾风险,为消防部门掌控辖区高危单位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徐宗国 《中华民居》2013,(1):132-133
大空间结构已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建筑结构类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建筑空间大型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展览厅、机场、体育馆等大空间建筑的大量使用,使得消防设计满足不了建筑要求。因此,完善高大空间建筑物的消防设施,针对高大空间合理设计火灾灭火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大空间火灾探测及灭火新技术解决了高大空间场所的火灾扑救问题,减少了高大空间火灾发生而产生的巨额损失。本文阐述了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特点,以及火灾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在大空间建筑火灾消防新技术、新科技攻关的成果基础上,研究自动消防水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中人员的伤亡,利用消防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及人员疏散响应过程的推理与动态评估方法。通过对建筑消防设施响应状态和火灾中人员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火灾阶段划分方法和人员疏散行为的分类,提出了火灾中人员伤亡的轨迹交叉理论,进而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建筑火灾动态风险和人员疏散安全评估框架。分别探讨了建筑火灾发展、人员疏散响应等2 条研究主线的推理过程,探讨了疏散条件评估过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通过对建筑特征、消防设施状态信息以及人员响应信息等消防大数据进行融合,实现火灾中人员疏散响应过程推理与动态风险评估,从而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体育场馆,其消防排烟的要求均较高.目前针对建筑火灾问题的研究大都仅采用了建筑火灾烟气或疏散的一种方式,然后通过与之相关标准的比较,进行安全评估.以周浦篮球馆为例,却是通过将烟气蔓延过程与人员疏散结合起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空间体育馆建筑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满足了消防设计规范及相关消防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期,郑州市消防部门对全市699个易燃易爆单位进行了检查,结果不容乐观: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2348条,33家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被责令停业整改,15个不具备安全条件的营业场所被依法取缔。此次检查以液化气站、油库、危险品仓库为重点,着重检查各单位的建筑结构。消防水源肪火间距、电气设施安全疏散等关键部位c消防监督部门还会同气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对各单位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了检测,确保安全设施处于良好状态。检查发现,一些单位负责人“置消防安全于不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法经营。郑州市福源燃气公司的…  相似文献   

20.
杨峻平 《建筑知识》2014,(7):485-48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增多,而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隐患多,火灾危害大,影响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防火消防设计规划势在必行。本文从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火灾危害特点出发,从消防给水系统、消防交通组织、防火区域划分、环境防火策略、智能人员疏散系统几个方面简单介绍其消防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