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开展中间包控流装置布置的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器结构对钢水流动行为的影响.着重探讨了不同尺寸中间包的控流装置布置规律及其对钢液流动行为和夹杂物去除的影响,定量化得到了双流板坯中间包控流装置布置与死区体积和结构影响因子D的关系.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中间包内部分活塞流体积不利于夹杂物去除,死区体积可准确反映钢液的洁净度水平;出水口抽吸作用对钢液流动行为影响较大,挡坝布置在距出水口1000-1300 mm时钢液流动形态较好,夹杂物聚集导致的水口结瘤率低至7.5%;0.0035<D<0.0085时,可获得板坯中间包在普通拉速下的流场特征与挡坝相对位置的关系;中间包内钢液与夹杂物的相对运动速度为大于6×10-5m·s-1时,夹杂物的上浮速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厂三流异型坯中间包,建立了相似比为1∶2的水模型,使用F曲线对不同控流装置下的中间包流场特性进行分析与优化。实验内容包括原型控流装置、湍流抑制器无挡坝、湍流抑制器加挡坝组合。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中部水口存在短路流,水口间流动的差异性较大,可能导致三个铸流的铸坯温度和洁净度不均匀,进而发生同炉次各铸坯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湍流抑制器无挡坝控流装置,湍流抑制器导流孔夹角为60°时,短路流出现在中部;导流孔夹角为86°时,无短路流,各流一致性变好;导流孔夹角为110°时,两侧水口出现短路流,各流一致性优于前两个角度。中间包的各流一致性与死区比例并无相关性,一致性良好的中间包流场,其死区比例并不一定小。优化后的中间包湍流抑制器导流孔夹角为110°,挡坝距离中间包中心2400 mm,中间包内无短路流,1#、2#水口一致性最佳,死区由17.89 %减小到9.67 %,减小率为11.25 %,F曲线标准差最大值由0.3减小到0.016。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分析模型的研究进展,针对中间包内钢液的去夹杂流动特性,论述了典型的单、多流中间包去夹杂流动特性分析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较优的单、多流中间包去夹杂流动特性分析模型。对于多流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特性,不仅要考虑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还要考虑多流中间包内各流流动特性的一致性,对比分析了典型各流流动特性一致性分析模型的特点并找出了合适的分析模型。所找到的合理的去夹杂及各流流动特性一致性分析模型为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通道式电磁感应加热中间包是利用电磁场热效应和力效应开发的,其目的是实现低过热度恒温浇铸并促进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去除。研究建立了通道式板坯连铸电磁感应加热中间包的三维数学模型,考察了当前工艺条件,在有无电磁场作用下,板坯连铸中间包内的流动和传热情况。结果表明,通道式板坯连铸电磁感应加热中间包通道内的钢液在电磁场作用下,受到了指向通道中心的偏心电磁力,电磁力呈现近壁面区域大,中心区域小的分布,该偏心电磁力会对流经通道内的钢液产生向心的旋转作用。电磁场对钢液产生的焦耳热主要分布于两个通道的后半部分,在加热145 s后,通道内钢液的温度升高了31.8 K。 相似文献
8.
9.
用水力学模型研究了连铸中间包内流体的流动行为。借助于示踪剂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利用修正的混合模型分析了中间包内流动三区的体积变化。采用录相技术和延时曝光摄影技术研究了中间包内的流动。结果表明,中间包内隔墙和坝的相对位置以及隔墙的高度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间包内流体的流动行为。并分析了不同的流动条件对非金属夹杂物上浮可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钢水在连铸中间包内所以流动,是因为受着三个宏观外力作用的结果。即钢水罐注流的冲击力;钢水罐注流带入气体所引起的气泡上浮力;钢水从中间包水口流出产生的抽力。根据相似原理,运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出中间包钢水运动的相似准数为伟勃准数。利用该准数进行的模型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以某厂单流薄板坯中间罐为研究对象,主要讲述了单流中间罐内钢液水力学模拟的理论、方法和实验内容。实验结果表明:中间罐在无流动控制时,存在明显的短路流及较大死区,经优化得到中间罐内控流装置方案,实验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