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3)
独立院校因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实践型、应用型人才。随着近年来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独立院校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改进了教学效果,并提高了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该文从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翻转课堂教学优势入手,探讨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最后对应用翻转课堂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旨在提高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在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该文从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和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如何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9)
独立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基本沿袭了校本部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的办学主体、定位、模式、生源层次等与校本部有较大的差异,这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显得尤为突出。面对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独立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备自身的特色,瞄准社会需求,大胆进行改革和探索,找到适合自身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图形设计课程群改革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最初的图形设计课程群体系的构建到图形设计课程群的改革实践与不断完善,实现视觉传达图形设计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优化组合,提高图形设计课程群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视觉传达专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该文以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及其保障措施,以期促进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性、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的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个性培养、综合能力、就业导向等多方面的功能,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围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促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模式、创新设计等多方面着手,强调市场、企业、课堂三者之间的有效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但部分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由于开设的时间不长,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显露出一些不足,亟待改进。该文介绍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8)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应用型专业。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由于闭门办学,仅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社会实践,使培养出的学生的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该文探讨通过对包装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探索一条将课程纳入社会实践的办学模式,以期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本科院校,其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独立学院的产生主要是靠教育大众化的推动,其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艺术设计这一学科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育要求具有创意思维。独立学院与传统高等学校相比,显得比较稚嫩,其自身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设计色彩教学与当前新的教育体系不完全匹配。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色彩教学应以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训练为主,文章具体探讨了设计色彩与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以及结合项目实践对学生的色彩设计配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1)
信息化时代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目的、设计领域、设计方法和呈现形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突出问题在于课程体系不完善、授课内容不实用。教师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现有课程进行必要的增删,并有效组织这些课程,结合相应的教学形式,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2)
写生课程是艺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目前部分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写生课程并未在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并未有明确的定位和教学目的,而是将其作为基础教学实践的一个补充。对此,文章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写生课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风景写生的现状与改革等方面,探讨风景写生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市场经济对于设计类人才的定位,高校的教学制度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目前多数民族院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的的前提下向实践性教学模式靠拢,在不断探索中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文章将从目前民族院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学模式的改革意见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民族地域特征进行简单探讨,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出构建具有自身特色、与地域性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0)
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尤其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体系化建设是其落实的关键。独立学院的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路径主要有:明确专业培养定位,打造"一体两翼四轮联动"实践教学体系;理顺课程体系,推行全过程实践教学;注重实证、实践,构建完善集中实践训练体系;创造课外实践条件,引导加强课外实践学习。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6)
视觉传达教学离不开色彩构成的分析,作为其专业基础课,色彩构成是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并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要求视觉传达专业应将色彩构成列入专业课,并加大其宣传力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视觉互动,以提高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3)
根据国家教改文件的要求,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需要立足于学校的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将东莞国家级非遗千角灯技艺资源整合并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可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5)
设计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往的设计色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1):154-157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适应于创新时代需求,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市场需求,一专多能应用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应侧重培养学生核心技术能力,让其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职业技能,满足技术型的市场需求。因此,高校应当以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凝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能力,加大改革力度调整课程结构,制定职业核心技能及支撑课程。此外应制定职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1)
文章以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方案,提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应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核心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基础知识和设计实践的交叉与渗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采用课题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组建课题组教学团队,利用"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逐步形成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的新基础课程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