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美人     
《Planning》2017,(14)
<正>思美人兮,夜不寐而白昏。秀发飘兮,裙舞而带扬。终不得见兮,闭目而梦中见。余仰慕兮,高洁而神往。世俗之不容兮,美人避而远之。余奋力而追忆兮,魄灵离而魂散。思美人兮,掩涕而神忆。美人降临兮,魄灵动而魂归。仰其质兮,喻其金玉而不足。论其性兮,冰雪之洁  相似文献   

2.
<正>忆往昔,一九八一兮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看今朝,二零一一兮梧桐映晖,秀木成颀。三十而立绽芳华,繁花似锦。精诚服务始于心,精彩生活践于行。传承诚信为本兮,德流长;弘扬人间大爱兮,善天下。  相似文献   

3.
李晋 《园林》2010,(11):28-31
<正>只为君兮手折得,此枝何为艳绯红。虽犹春兮有秋色,何时变兮色泽易。莫非君里无春时,遂教枝叶兮见秋意。——《伊势物语》在日本传统的意象中,四季轮回有着很深遂的禅意,它意味着短暂的人生像流水一样逝去。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语文教学是一门生活教育,是教会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他们具有一双会审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的美,体验生活的美,进而陶冶学生对美的观察与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主动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和思考,并将这种美渗透到生活化的写作中,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不仅会让他们热爱生活,还会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7)
<正>环境古朴典雅的东山培正小学创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这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不但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也保持着意气勃发的教育生态。该校秉承"培后进兮其素质,正轨道兮树风声"的办学宗旨,其源于校训"至善至正"的"善正教育"融汇德、智、体、美、心五育,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统整的"善正品格培育"特色课程,塑造着传统美德与现代人格兼具的走向世界的一代新人。该校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1997年被评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新课程启动后的十多年,该校勇立于教育现代化改  相似文献   

6.
玻璃集透明、透光、冷漠、美艳、广遂、现代、虚渺等名词于一身,当玻璃建筑在世界各地兴起时,就如老子《道德经》中描绘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7.
落叶随想     
《Planning》2018,(3)
<正>十月,校园的树叶大多还是绿的,黄叶还是少的,只是风吹过,也有落叶飘飞下来。不禁想到《诗经》中的《国风·郑风·箨兮》:箨兮箨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箨兮箨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古人云"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落叶飘零,总让人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川端康成(1899—1972),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当代作家。其文学创作活动开始于1914年,终止于1972年,代表作品有《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千只鹤》、《月兮月兮》等。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活动中,川端康成大胆的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进行了借鉴,同时也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古典神韵之美,其中川端康成在作品中对于日本民俗文化风情的变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独特魅力的日本民俗文化风情,展示其对于日本文学,亚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3)
小学生审美观念的确立与完善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情人节,男女之间多赠送玫瑰、巧克力。那么,古代相爱中的男女彼此赠何物?《诗经》中描写人们拥向郊外游赏春光的情形时说,一双男女手持芳香的兰草(方秉蕳兮)出游,他们在河边嬉笑玩耍,分手的时候,互赠之以芍药。蕳和芍  相似文献   

11.
正"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有志安壤。振我民族,扬我国光。"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岳麓山下,在"日夜江声下洞庭"的湘江边上,坐落着一座千年学府。——湖南大学1、大学选址湖南大学得益于岳麓书院,因此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6)
明确中职生的教育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6)
<正>春寒已然褪去,纵然清晨和晚间凉意不期而至,和煦的四五月还是盈盈而来,带着春天独有的情思。校园更是花团锦簇,花香四溢。枝头上樱花开始争先绽放,玉兰花开和红楼配得正好,梨花带雨楚楚动人,长在荆棘中的月季花更显朝气。校园的美,美在了宁静的土壤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的点缀;美在了从这片土地里走出的名家大师,至今仍回荡着他们的音容与教诲;当然校园的美更是美在了所有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执着不弃的学子身上。唯有求知的种子,才是春日的校园里最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6)
<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教学中去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一、美在识字与书法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6)
<正>说起雅士,首先浮现在脑海的就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屈原多次以"香草、美人"为意象,以表达其对于美好政治和高洁品格的追求。像屈原一样,还有无数的骚人雅士们,他们无论是身处萧然的屋舍还是幽僻的自然之中,总能生发出盎然的诗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雅士,首先浮现在脑海的就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屈原多次以"香草、美人"为意象,以表达其对于美好政治和高洁品格的追求。像屈原一样,还有无数的骚人雅士们,他们无论是身处萧然的屋舍还是幽僻的自然之中,总能生发出盎然的诗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1)
<正>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其中"美"即美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而油画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油画教育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3)
诗歌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诗歌教学能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知情感之美、音乐节奏之美、画面之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感知诗歌的情感与意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找寻汉韵     
“明清看北京,先秦看西安,两汉看徐州。”徐州,因两汉文化闻名于世,因为这里是高祖刘邦的故里。在这里,刘邦曾写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样气势磅礴的佳句;在这里,刘邦对这块成就他大业的故里做了精心安排。 徐州位于我国南北腰部地带,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黄淮两大水系之间。便利的交通、有利的地理位置促使了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徐州受到了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等多种特色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地域文化。但作为汉代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是人神共居的地方,是蕴藏着智慧与美的地方。我们的先民正是用他们的智慧,将乡村的美创造到了极致。然而,今天,我们虽然拥有先进的科技文明、丰富的物质条件,却难以建设出真正富有诗意美的乡村。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并学习传统乡村的建设智慧,古为今用,从而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