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由镧、钇、镁组成的复合变质剂对含有多种合金元素的高铬白口铸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变质剂对合金组织中菊花状碳化物、柱状树枝晶、马氏体含量以及力学性能都有影响。当变质剂的加入量为0.3%时,碳化物和基体的粒度达到最小;当变质剂的加入量为0.6%时,碳化物的分布形态最为理想,此时的冲击韧度和硬度都达到了最优值,分别为:5.7 J/cm2和HRC51.1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w(Cr)量对含碳化物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铸态下,随着w(Cr)量的增加,铸态组织中的碳化物和珠光体的体积分数增加,铁素体体积分数大幅度减少;(2)经热处理后,不含Cr的金相组织为残余奥氏体+下贝氏体+石墨;加Cr以后,组织为残余奥氏体+下贝氏体+碳化物+石墨,碳化物的量随着w(Cr)量的增加而增加;(3)当w(Cr)量约为0.9%时,冲击韧度为12 J/cm~2,硬度为52.4 HRC,磨损率为0.33 mg/m,材料的冲击韧度与硬度性能均符合磨球的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3.
《铸造技术》2016,(11):2318-2320
采用测试硬度、冲击韧度和观察显微组织等方法,研究了钒加入量对稀土低铬合金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铸态条件下,随着钒含量的增加硬度增大,当钒含量到达1%时,其硬度达到53.6 HRC;经过250℃回火保温2 h的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钒含量为0.75%时,硬度达到55.5 HRC。铸态条件下,当钒含量为0.75%时,冲击韧度达到5.8 J/cm2。经过同样的热处理工艺后,试样的冲击韧度有较大程度地提高,当钒含量为0.75%时达到10.7 J/cm2。通过对试样的金相组织观察发现,随着钒含量的增加,网状碳化物数量减少,热处理后局部出现断网,有白色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4.
车广东  刘向东 《铸造》2014,(1):75-77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硬度及冲击韧度仪,研究了钒含量对低铬合金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钒含量的增加,铸态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度都增大;钒含量达到1%时,硬度可达到HRC 56.7,钒含量为0.75%时,冲击韧度达到最大值5.75 J/cm2;经过950℃保温3 h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钒含量为0.75%试样的硬度达到HRC 63.3,钒含量为0.5%试样的冲击韧度达到9.13 J/cm2。钒的加入不仅可以细化晶粒,也可以提高材料性能。热处理后金相组织中网状碳化物数量减少,局部出现断网,碳化物尖角钝化,有白色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2.8C-31Cr合金中添加Ti、V、Nb、Mo制备多元铬系合金,研究了Ti、V、Nb、Mo的添加对高铬合金碳化物形态、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元素加入量的增加,高铬合金凝固组织中碳化物尺寸先细化到粗化,硬度和冲击韧度先增加后降低。加入0.4%的Ti、0.4%的V、0.4%的Nb、0.4%的Mo时,高铬合金的铸态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硬度(HRC)为58.9,冲击韧度为11J·cm-2。  相似文献   

6.
对ASSAB 88冷作模具钢进行变质以及热处理,探讨了Sr变质剂和镍粉的加入对钢的碳化物及晶粒的影响.并且通过对硬度和冲击韧度的测定讨论了综合性能要求较高的冷作模具钢ASSAB 88的碳含量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硬度以及冲击韧度的测试得出,较合适的碳质量分数为0.9%;Sr变质剂在质量分数0.3%范围内加入以后.试样中磷的质量分数明显下降,由0.031%降为0921%,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如冲击韧度由18.9J/cm2增加到28.8J/cm2;镍粉加入以后碳化物和晶粒的形貌发生了改善,碳化物网状结构逐渐断开,孤立程度增加:钢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以后钢中碳化物的分布均匀,逐渐趋向于弥散分布,出现部分溶解,晶粒有细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钒对含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的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下,随着含钒量的增加,组织中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增多,经过900℃的奥氏体化保温1.5 h+250℃等温淬火保温1.5 h热处理后,含钒0.4%的试样组织为下贝氏体+10%碳化物+残余奥氏体.经测试含钒0.4%的试样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070 MPa,硬度为HRC 52.9,冲击韧度为28.26 J/cm2,磨损率为0.54 mg/m,相对耐磨性比不加钒时提高了24%.  相似文献   

8.
赵岩  杨华 《铸造》2010,59(3)
采用不同加入量的K/Na变质剂对3Cr2W8V钢进行变质处理,分别对试样进行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K/Na变质剂加入量的增加,3Cr2W8V钢中的碳化物趋于断网,晶粒细化,铸态组织明显得到改善.当K/Na变质剂的加入量在一定范围内时,3Cr2W8V钢的硬度变化不大,而韧性显著提高,但K/Na变质剂的加入量达到1.2%时,钢的硬度明显降低.因此,变质剂的加入量为0.9%左右时,3Cr2W8V钢铸态下可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等温淬火温度对CADI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一定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对贝氏体相形貌、残余奥氏体量、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冲击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铸态组织为75%珠光体+铁素体+10%碳化物试样,经920℃×1.5 h奥氏体化后,在240℃、280℃及320℃进行等温淬火处理2 h,随着等淬温度的提高,贝氏体的形貌由针状变粗至羽毛状,残余奥氏体量增加,硬度减低,冲击韧度提高,相对耐磨性降低。最佳等温淬火温度为280℃,此热处理工艺后组织为贝氏体+22.33%残余奥氏体+10%碳化物,硬度HRC 50.9,冲击韧度32.72 J/cm2,断口呈混合断裂特征,相对耐磨性比320℃时增加1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高铬铸铁衬板的力学性能,使用电磁离心铸造浇注,并和常规重力离心铸造的试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磁离心铸造获得的试样组织明显细化,晶粒数量增多,晶粒尺寸细小,力学性能提高。当离心转速为1500r/min,磁感应强度为0.5T时,电磁离心铸造铸态试样的硬度(HRC)为55.3,冲击韧度为6.87J/cm2;热处理后的硬度(HRC)为65.3,冲击韧度达到7.3J/cm2。试样硬度比常规铸造试样提高了约10%,冲击韧度提高了约9%,相对耐磨性提高了约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变质剂加入量对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铸态组织、硬度、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余稀土含量为0.03%~0.05%时,变质效果最佳,石墨形态由片状变为蠕虫状或团状,偏聚现象消失。碳化物主要为莱氏体碳化物,尺寸更加细小。  相似文献   

12.
易大伟  刘炳  吴笛 《热加工工艺》2007,36(9):9-10,13
研究了1000℃淬火和600℃回火温度下铸造压铸模具钢在未变质和经RE,RE-Nb,RE-Nb-Ti变质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造压铸模具钢经不同变质剂变质后,其硬度变化不大而冲击韧度有大幅度的提高,组织明显细化,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明显改善,冲击试样断口由准解理断口向韧性断口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高碳高铬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变质处理研究了RE-Na/K和RE-Na/K-Ti两种RE复合变质剂对高碳高铬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碳高铬钢经两种RE复合变质处理后,其组织中奥氏体晶粒得到细化,网状碳化物出现颈缩断开现象。高碳高铬合金钢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硬度(HRC)和冲击韧度分别达到了41.5和7.6 J/cm2,比未变质处理的试验钢分别提高了2.9%和28.8%。RE-Na/K-Ti的变质效果优于RE-Na/K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铸造技术》2016,(7):1402-1406
研究了V和W对过共晶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共晶高铬铸铁中单独加入0~2.0%V,共晶碳化物得到明显的细化,形成了V的碳化物V_6C_5,V含量的增加没有改变V的碳化物的类型。同时加入V和W后,形成了V_6C_5、W的碳化物以及Fe_6W_6C,V不同于Ti,V不能改变W的分布形态,也不能和W一起形成碳化物,对初生碳化物的细化效果不大。铸态和热处理态试样随着V含量的增加,基体的显微硬度值增大,同时加入V和W的试样最大,分别为646.48 HV和806.06 HV,洛氏硬度为64.17 HRC,而冲击韧度变化不大,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离心铸造变质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的铸态组织是贝氏体+碳化物+少量马氏体+极少量残余奥氏体+蠕虫状石墨。经热处理后,变质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组织中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几乎消失,贝氏体数量明显增多。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试样的硬度降低,冲击韧度先升高后下降。250℃回火时,试样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钨对Cr24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广文  孙玉福  李志明  赵靖宇  杨杨  刘金庆 《铸造》2007,56(12):1316-1319
研究了钨元素对Cr24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钨元素在碳化物和基体中均匀分布,钨的碳化物以WC1-x、W6C2.54、CW3形式存在,铬的碳化物类型以M7C3、M23C6为主。铸态下,组织为马氏体 奥氏体 碳化物。含钨量为1.0%时,硬度HRC为58~59,冲击韧度为11~12J/cm2,钨含量达到3%时,冲击韧度明显下降,含钨3%的磨损失重最少;经1050℃淬火250℃回火,含钨量为1.0%的硬度HRC为60~61,冲击韧度为8~9J/cm2,磨损失重最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铁基凸轮烧结材料中添加稀土后,稀土对材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稀土可以提高烧结密度,促进材料致密化,细化试样晶粒,改善碳化物形状,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度,改善试样的耐磨性.当稀土添加量为0.2%时,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与未添加稀土试样相比,硬度提高了11%,冲击韧度提高了48%,耐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铸造技术》2016,(6):1158-1161
将含钒碳化物的球墨铸铁加热至900℃,保温2 h奥氏体化,在310℃盐浴等温淬火处理,得到含钒碳化物的等温淬火奥铁体球墨铸铁,即CADI,研究了钒含量对CADI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量增多,CADI硬度逐渐增加;当含钒量为0.70%时硬度最高(50.3 HRC),冲击韧度为11 J/cm2,此时硬度和冲击韧度配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成分的耐热耐磨铸钢在相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两种耐热耐磨铸钢的铸态组织均为马氏体和少量珠光体;淬火回火后其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呈连续网状、鱼骨状分布的合金碳化物.试验结果还表明:两种试验钢的铸态硬度与热处理后硬度分别达到51.8、43.7 HRC和58.3、58.4HRC;热处理后的冲击韧度分别达到2.6和4.1 J/cm2.  相似文献   

20.
铬对CADI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能谱分析、洛氏硬度、冲击韧度及耐磨性试验,研究了铬对含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的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920℃的奥氏体化保温1.5 h及280℃等温淬火保温2h热处理后,含铬0.5%的试样组织及综合性能最佳,其铸态组织为65%珠光体+铁素体+碳化物,热处理后其组织为下贝氏体+15%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抗拉强度σ_b为1 420MPa,硬度为HRC 50.9,冲击韧度为21.37 J·cm~(-2),相对耐磨性比不加铬时提高了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