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
美术史论课程是高等美术院校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笔者凭借多年美术史论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在分析美术史论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美术史论课程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怎样才能适合高校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探索,努力使该课程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性课程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协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对于艺术类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师生来说,侧重"两史一论"由来已久。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对于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都很重要。美术批评因有相对比较独立的范式和语汇,所以教学过程更加开放,课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该文首先回顾美术史、美术理论和美术批评在历史中曾出现的分野与融合关系;再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为例,分析美术史论专业、艺术创作类专业(油画、版画、装帧插图、新媒体等)本科师生在美术史、美术理论和美术批评课程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将其以一种更加"有机"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使学生理解艺术的感受力,并学会用理性客观的方式表达它们与艺术之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7)
高校广告学专业是传播类的一个分支,在高校传播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广告学专业一般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忽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美术基础课程。笔者主要阐述了高校广告学专业特点以及美术基础课程对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广告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案,以期提高广告学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美术史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术专业学生而言,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支撑其美术课程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牢固掌握美术史课程的相关知识,能够提升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基于此,该文探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增强美术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6)
美术史是普通高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对美术史课程不重视的现象。文章探讨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美术史论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新的教育理念,展开教学方法的创新模式设计,旨在提高教学实际效果,实现美术史论课程的人文价值,并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
美术史论是各大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其重要性在其专业设置中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扩招后,对于美术学科而言,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较低,部分考生的文化素质不高,而多数考生入学后又对美术史论的认识不足,对美术史论课程重视不够,由此导致美术史论教学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如何使学生对美术史论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加以重视,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步入美术史论的殿堂,提高自身的文化学术素养,是文章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高校美术史论课程主要涵盖了艺术概论、美学、中外美术史、设计史、美术批评等课程内容,是美术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在高校开设美术史论课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史料和理论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在于通过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正确认识事物,提高专业技能的水平。该文论述了高校美术史论课程学习主体的特点,分析了当前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0)
中外美术史课程一直是美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高等艺术院校大都设置中外美术史课。文章针对部分学生不重视中外美术史课程的学习、一些学校的中外美术史教学比较枯燥的问题,提出了推动中外美术史的教学,促进其发挥必要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4)
大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美术人才。让美术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西方美术史教学改革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西方美术史课程教学的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当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西方美术史课程教学可采用学生合作型专题讲授教学模式,建立具有创新性、规范性、指导性、前瞻性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5)
为了适应新时期建筑设计发展的需要,建筑类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新课改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观点。为了加强对学生自我探索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专业美术类课程的特殊性也促使教学工作者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5)
文章结合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史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美术史论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建设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出了美术史论课程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步骤,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推动该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1)
该文作者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类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发现其中存在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联系不紧密、对学生想象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不足、对美术实训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丰富美术技能课堂教学手段、修订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作能力、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改革措施,旨在使美术技能类课程具备更加合理的课程内容与实施措施,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性强的学前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6)
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已经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美术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因该课程开设较晚,教学方法不够完善,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高校美术类国画、书法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教学改革路径是加强适宜的理论教学,采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2)
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上好美术课,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材中设置的"走进博物馆"板块,零星地向学生介绍了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史是高校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演变史况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小学生来说,稍微了解和认识美术史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热情和艺术赏析能力,可以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艺术类别、艺术家等方面对艺术作品进行比较,使之能全面认识艺术的意义,更加热爱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5)
随着重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逐步完善,幼儿教育在艺术课程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性探索,对幼儿教师的美术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是集艺术和教育双重特点于一身的系列课程。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内涵建设,对重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4)
教学资源建设在我国高校整个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深入研究国际贸易类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资源、教材资源、教学方法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库五方面入手,提出加强国际贸易类课程资源建设的措施,以期有效提高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建筑学专业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从加强美术基础课建设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两个角度,提出了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促使美术教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2)
中国美术史教学传授学生有关中国美术史的知识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美术以及深入了解、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为此,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活泼的教学方式,如辩论、艺术考察、依诗作画等。这些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土木专业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结构设计概念,培养其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土木专业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及教材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精品教材的编写建议,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8)
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人绘画,其本质意义在于教人审美,教人借以抒发、排解自我情感。文章从美术专业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美术课程教学论的关系之探讨出发,对中小学美术课程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