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溶液聚合法直接合成聚丙烯酸(PAA),通过接枝反应合成了新型两亲性PAA-聚(γ-苄基-L-谷氨酸酯)(PBLG)接枝共聚物,分析了PAA与PBLG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并通过1H-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IR)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用量的增加或聚合温度的升高,PAA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随着引发剂正丁胺用量的增加,PBLG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共聚物中含有接枝到PAA链上的疏水性PBLG,同时还含有未反应的亲水性羧基;共聚物在NaCl或NaOH水溶液中形成的球形胶束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单体技术”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组成和微观结构的接枝共聚物(骨架为聚丙烯酸丁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侧链为聚苯乙烯),测定了它们的组成和微观结构,并研究了这类接枝共聚物的微观分相,以及光学、力学和表面等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化学反应制备了PVC接枝共聚物,用此作为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PAANa)与聚氯乙烯体系的增混剂,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组成,接枝率等因素对该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接枝共聚物能显著提高聚氯乙烯与聚丙烯酸钠的相容性;当共聚物接枝率约为25%时,接枝共聚物组成MMA∶AA为30∶70时增混效果最佳,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接枝共聚物分子量越高,增混效果越好研究聚氯乙烯的化学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有望推出PVC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的增混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一系列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g-SAN)核壳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得ASA树脂,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扩径中接枝剂的含量和PBA橡胶粒径对ASA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剂含量的增加,PBA-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升高,当接枝剂占单体BA的3%时,ASA树脂的冲击强度达到110 J/m。ASA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橡胶粒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BA-g-SAN接枝共聚物中PB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接枝剂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PBA橡胶粒径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PBA橡胶粒径为92.7 nm时,橡胶粒子发生聚集,其他粒径的PBA橡胶均可较好地分散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以聚苯乙烯(PSt)或聚丙烯酸甲酯(PMA)为主链,聚环氧乙烷(PEO)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及其金属盐络合物的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在PEO支链分子量相同,且含量相近的情况下,PMA-g-PEO的结晶度(x_0)比PSt-g-PEO小;在金属盐与EO的络合比及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金属盐降低x_0的能力为LiClO_4>KSCN>FeCl_2;接枝共聚物及其金属盐络合物的x_0均随着PEO支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应用DSC、TG观察了蔗渣微晶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热行为。随着接枝量不同,其热分解曲线和在相同重量损失条件下的分解温度不一样。比较蔗渣微晶纤维素、均聚物及其接枝共聚物的DSC和TG曲线,发现它们的热分解反应是一个吸热过程,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比蔗渣微晶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的都高。  相似文献   

7.
新型接枝共聚物EVA-g-PU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烯一酷酸乙烯共聚物(EVA)的皂化产物与聚醚型聚氨酷预聚体(PU)之间的接枝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接枝共聚物EVA-g-PU。用13C-NMR和FTIR对共聚物EVA-g-PU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U预聚体成功接枝在EVA主链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EVA-g-PU接枝聚合物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优于纯EVA。动态力学分析(DMA)表明,EVA-g-PU接枝共聚物的储能模量相对于纯EVA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热失重(TG)分析表明,PU预聚体的加人能有效改善接枝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的皂化产物EVAL与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PU)之间的接枝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接枝共聚物EVA-g-PU,用13C NMR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U预聚体成功接枝在EVA主链上;接枝共聚物的熔点随PU预聚体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接枝共聚物的储能模量相对于纯EVA有较大程度的提高,PU预聚体的加入能有效改善接枝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聚琥珀酰亚胺和2-氨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含不同比例羟基的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采用旋转挂片失重法和微生物摇床试验法对共聚物的缓蚀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羟基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且随着羟基比例的增加缓蚀性能提高,但生物降解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聚(γ-苄基-L-谷氨酸酯)为原料制备聚肽型溴代异丁酰化聚(γ-苄基-L-谷氨酸)大分子引发剂,通过引发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然后水解制备了两亲性聚(γ-苄基-L-谷氨酸酯)-b-聚丙烯酸。用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法对该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嵌段共聚物在氯化钠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链段的引入,使聚合物在氯化钠水溶液中形成囊泡状胶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苯乙烯与对氯甲基苯乙烯进行氮氧稳定自由基共聚合,合成了苯乙烯和对氯甲基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以上矣物为丙烯酸八氟戊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大分子引发剂,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丙烯酸八氟戊酯为侧链的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网络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燕  顾雪蓉 《塑料工业》1997,25(5):69-71,79
介绍聚氨酯接枝聚丙烯共聚物网络的合成与性能表征。利用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物同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反应得到了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网络。用利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网络的化学组成,用应力-应变实验测试了本聚合物网络的力学性能,用动态粘弹谱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随着PU与PA链段比例的改变,该交联体系相结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不同配比的明胶/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测定了该接枝共聚产物溶液的相对粘度,并与明胶/聚丙烯酰胺共混物溶液的相对粘度进行了对比,间接证明了接枝物的生成。该接枝物仍具有较明显的等电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接枝到环氧树脂高分子链上后,中和、乳化制得水性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并对水性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的亲水性、水分散稳定性和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合成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115℃,反应时间为6 h,BPO用量为环氧树脂及接枝单体总质量的1.6%,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用量占环氧树脂及接枝单体总质量的10%,三异丙醇胺用量占成功接技的甲基丙烯酸物质的量的95%。  相似文献   

15.
红外光谱在马来酸酐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测定,并且用半定量法测定了共聚物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有助于指导接枝共聚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二(2-苯氧乙基)过氧二碳酸酯为引发剂,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聚氯乙烯上,制备了聚氯乙烯-g-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可获得接枝率3.08%的接枝共聚物,且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纯聚氯乙烯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mPEG-Br为大分子引发剂,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叔丁酯(mPEG-b-PtBA),并采用FT-IR,1H-NMR和GPC等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考察了单体与引发剂的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催化剂与配体的比例等因素对产物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18.
氯乙烯/丙烯酸酯二元及多元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氯乙烯/丙烯酸酯多元共聚物、聚氯乙烯树脂/丙烯酸酯/顺丁烯二酰亚胺接枝共聚物、聚氯乙烯树脂/N-取代马来酸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聚丙烯酸酯-氯乙烯接枝共聚物、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共聚涂料树脂、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乳液的特点、生产工艺及其性能和用途.  相似文献   

19.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在线型聚苯乙烯(PS)的苯环上定量地引入氯甲基(—CH2Cl),合成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PS—CH2Cl,在氯化亚铜/α,α′-联二吡啶配合物(CuCl/bpy)催化下,以PS—CH2Cl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测定了接枝共聚物中PMMA支链数目、接枝共聚物的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接枝率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2%~98%。  相似文献   

20.
胡春红  张爱清 《精细化工》2006,23(3):298-301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S-g-MMA)。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得到了确认,并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平均支链数目、平均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支链数目及长度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