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丘陵山区地形和水资源短缺等特点,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波涌沟灌田间试验.基于田间实测的灌水沟水流推进时间、消退时间和流量,着重分析了波涌沟灌技术要素对灌水质量、储水效率、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的影响.确定了技术要素和灌水质量的关系.为进一步得出波涌沟灌最佳灌水质量的技术要素组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灌水频率对甘蓝培育有重要影响,选取山西"晋甘蓝4号"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取滴灌培育方法,探讨不同灌水频率对甘蓝抗病性、甘蓝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总体采用试验研究方法,首先介绍试验材料、方法、灌水处理方式及测定项目,进而从试验结果分析其具体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体式压力补偿灌水器快速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降低压力补偿灌水器制造和装配的复杂性,设计了新型的一体式压力补偿灌水器,并基于快速成形技术,提出了一体式压力补偿灌水器的快速实验和定型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取压力补偿区结构参数为因素,设计并制作一体化滴管进行其水力性能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补偿区流道单元个数和剪切深度对灌水器补偿性能影响显著,而且滴头体上迷宫流道尺寸对灌水器流量影响最大。建立了关键结构参数相对于流量和流态指数的关系式,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最后进行了压力补偿区液固两相流抗堵塞机理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为新型压力补偿灌水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生长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田膜下滴灌方式下玉米的灌水量较漫灌灌水方式玉米灌水量少;采用大田膜下滴灌灌水方式下玉米的施肥量较漫灌灌水方式玉米施肥量少;采用大田膜下滴灌灌水方式下玉米的产量较漫灌灌水方式玉米产量高;体现了滴灌节水技术在玉米生长中的优越性,为石羊河流域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取梯形流道灌水器的6个关键参数为因素,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设计出18组灌水器结构,利用光固化成形技术快速制作出各参数组合的灌水器试验样件并进行水力性能测试。分别对流量系数和流态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流量系数与6个参数之间表现为幂函数关系,流态指数主要体现为6个参数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另外设计4组灌水器结构并利用其实测数据对两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很好预测流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此类灌水器流量的定量设计提供了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采取多种成形角度制造出试验用滴灌灌水器光固化快速成形原型件,通过流量-压力试验得出不同成形角度下灌水器的流量变化规律,并与塑料灌水器产品的流量进行对比得出水力误差。以新型涡流灌水器为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成形角度下灌水器的流量系数变化较大,而流态指数没有明显的改变,定量结果表明该种灌水器在40°的成形角度下制造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迷宫型灌水器流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反求迷宫型灌水器注塑产品的实物结构,建立其流量数值预测的物理模型,分别采用层、紊流模型对40~150 kPa压力下的灌水器流量进行数值计算,并相应开展该灌水器流量与压力关系的试验测试.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预测灌水器流量的可行性,同时对比发现紊流模型的计算值更接近于试验值.通过对迷宫流道内流场分布的研究表明,由于流道曲折度较大,其内流体流动状态的转折点大幅度提前,在雷诺数Re=250~300之间时,流动就开始过渡到紊流状态,从而导致灌水器内的流动在40~150 kPa压力测试范围内均处于一种紊流状态.  相似文献   

8.
压力补偿灌水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及可视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力补偿灌水器结构复杂,工作机理不明确,进一步的研发受到阻碍,对压力补偿腔的数值模拟及可视化试验研究是揭示其工作原理的重要途径。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不同压力下压力补偿灌水器的工作状况,并制作等比例有机玻璃透明试验件进行可视化试验,测量膜片变形和压力补偿腔内部速度分布,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发现在流量稳定阶段,随压力增大,弹性膜片的变形增长率越来越小,在75 k Pa以后膜片出现振动,并在195 k Pa之后完全贴于压力补偿腔顶部,压力补偿灌水器通过弹性膜片的微小变形变化调节出水断面来保持流量稳定,因此弹性膜片的硬度、压力补偿腔出水口和小槽尺寸是决定压力补偿灌水器稳定工作阶段流量以及流态指数的主要因素。该方法为压力补偿灌水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土壤水动力学的理论,通过对灌水播种时土壤水分人渗和再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翼式灌水开沟器的设计方案,确定了结构参数。试验证明该开沟器施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迷宫型灌水器水沙两相流场分析及结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迷宫型灌水器微细流道容易堵塞的问题,针对其复杂的微细流道结构(实际尺寸在0.8~1.2 mm之间),根据灌水器工作时灌溉水中存在过滤不掉的沙粒的实际情况,首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灌水器整体迷宫流道水砂两相流数值模拟,根据其流动场分析其堵塞的结构因素。同时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技术,搭建灌水器流道流动场微PIV测试台,测量实际尺寸大小的微流道中流动场和粒子运动状况,得到其流动场流线图和粒子运动轨迹图,并通过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试验,验证了迷宫型灌水器微流道中流动场和粒子状况分析计算的正确性。针对流道中存在的容易引起堵塞的流动滞止区进行结构优化改进,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结构可提高迷宫型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11.
李磊  李海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7):122-124+127
针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栽区存在水分利用率低、土壤持水能力较弱等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4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不同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为290 m3/0.067 hm2时促进新梢生长,降低副梢长度;灌水定额为320 m3/0.067 hm2时增加SPAD值,并且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同时,增产效应明显,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降低了可滴定酸;灌水定额为350 m3/0.067 hm2时,提高了叶柄全氮含量,增加了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2.
1.灌水降温保湿.花期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时,应对桔园灌水,早、晚叶面喷水,以增加土壤和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并全面中耕松土,然后,用柴草覆盖树盘土壤,减少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亚表层渗灌防堵节水系统,通过对该系统进行试验和应用情况的分析,证明了该系统的抗堵性、灌水均匀性、明显的节水效果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快杨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施氮处理(N1氮渗透灌溉、N2分氮施用、N3传统的一次性施氮)和3种灌水定额(T1、T2、T3分别为100%ET、80%ET和60%ET),研究其对吉林快杨各器官(细根、粗根、中心干、多年枝、一年枝和叶片)总氮含量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吸收的氮主要分布在根系和叶片,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和积累,采用的氮渗透灌溉处理、灌水定额为100%ET更适合作为吉林快杨施氮方式,该处理方式还可大幅度提高吉林快杨的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甜脆豆是以采收嫩荚为商品的豌豆品种。近年来以其鲜甜可口,质嫩清香,营养丰富,很受市场欢迎。为了提高甜脆豆种植的产量和效益,特制定栽培技术要点:1茬口选择茬口选择以小麦、马铃薯、油菜及非豆科的地块。2整地施肥甜脆豆耐肥,不耐旱,不耐湿,要求选用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通气性良好、排水便利的田块。冬季灌水或播前灌水,待地皮半干后进行翻地施肥,  相似文献   

16.
在温室育苗生产中,粗放的灌溉方式与落后的灌水技术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灌溉自动化可大大减轻灌水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灌溉水量损失,是灌溉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灌溉农业发展的方向。目前的一些灌溉系统大多还是人为决定灌溉时间与灌溉量的被动供水式灌溉,这对育苗并不一定合理,  相似文献   

17.
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江苏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灌水中氟化物、氯化物和氰化物的含量,同时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为评价该生产基地的农业水环境质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灌水施肥方式对甘薯的生长和鲜薯产量的影响,以及节水设施在甘薯上的投入产出情况,深入挖掘甘薯产量潜力,为甘薯高产探索适宜的水肥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不同灌溉方式下日光温室人参果生长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方式下人参果的植株株高较低,径粗较粗,挂果率较高;采用沟灌灌水方式人参果植株较高,径粗较细,挂果率较低,果实形状差异较大;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下,果实形状较均匀,品质较好,产量较高,经济效益显著,体现了滴灌节水技术在人参果生长中的优越性,为石羊河流域推广人参果膜下滴灌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为核心的吕梁春大豆标准化裁培模式,为丘陵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