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3):144-144
在无线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演进上,TD—SCDMA的一些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LTE等后续各项标准也采纳了这些技术,并且吸收了一些TD—SCDMA的设计思想。TD的双工技术、基于OFDM的多址接入技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是TD—LTE标准的三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无线接入领域的竞争力,3GPP提出了第3代移动通信的长期演进计划,即LTE。本文介绍了引入3GPP LTE目地以及它的目标和需求,重点研究了上行链路中的几个关键技术,最后对LTE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长期演进(LTE)和系统架构演进(SAE)代表3GPP标准的发展方向,针对3GPP最新发布的LTE/SAE Release 9标准,对LTE/SAE网络安全架构及安全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eNodeB相关的安全威胁,并针对这些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这些安全措施对LTE/SAE系统安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文章首先从发展背景、技术特征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对LTE进行了介绍,又对LTE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说明,最后对LTE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兴通讯推出业界首款SDR准商用基站ZXGW B8036.该基站能同时支持GSM和WCDMA.并可实现向LTE的平滑演进,据介绍.该款基站还将设计支持CDMA和WiMax.其多制式的支持能力及向未来通信技术平滑演进的能力.将大大降低运营商网络建设成本.推动网络融合,确保网络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LTE是目前移动网络演进的方向,且其核心网EPC支持HRPD、WLAN等非3GPP的接入,HRPD则需升级为eHRPD后才能接入EPC.LTE和eHRPD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接入系统,目前各类LTE/CDMA多模终端都不支持LTE和eHRPD模式的并发操作,因此,在LTE/eHRPD网络之间必须支持移动时的切换功能.对LTE与eHRPD之间的增强型非优化切换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期演进LTE网络上行干扰分类模型中噪声敏感、训练时间长的问题,建立了结合堆栈降噪自编码器与极限学习机的LTE网络上行干扰分析模型。使用上行干扰原始数据无监督地预训练堆栈降噪自编码(SDAE)提取高层抽象特征,并为极限学习机(ELM)分类器提供初始参数。该模型发挥了ELM收敛快和SDAE抑制噪声的优势,同时克服了ELM参数随机赋值造成的鲁棒性不足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提高了LTE网络上行干扰分析的效率,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参考信号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接收端提取信息并用于信道估计、均衡等.根据LTE系统相关的物理层协议规范,结合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设计技术,给出了解调参考信号生成的设计流程图.并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 III系列的FPGA芯片实现了解调参考信号的生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PGA的解调参考信号生成实现方案能够达到LTE相关协议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LTE采用了MIMO和OFDM技术,在干扰协调方面表现更加复杂,并且缺乏网络部署经验。为了推进LTE的商用进程,急需对LTE干扰协调技术进行更深入研究。根据LTE系统组网的工程实践,介绍了LTE的干扰协调技术及其分类,分析了ICIC设计的主要基础和设计要点,提出了频率复用的ICIC方法。研究结果为LTE系统组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LTE无线网络的逐步规模化,未来几年,我国移动通信将全面进入LTE时代。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针对LTE网络优化方面的研究,为即将到来的LTE大规模网络建设做好技术准备,而切换性能的优化是网络优化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研究了LTE系统的切换方式、切换流程及切换的相关参数,并对LTE网络优化中关于切换工程案例的问题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11.
3GPP采用SC-FDMA(Single-carrier FDMA)作为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上行多址接入技术,SC-FDMA要求在同一时隙内分配给任一用户的所有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必须是连续的,因此LTE下行中常用的比例公平(Proportional Fair,PF)算法不能直接用到SC-FDMA中。为在LTE上行链路中使用PF算法,必须对已有算法进行改进,以满足这种连续RB分配限制。本文论述并分析了LTE上行链路中几种PF算法,针对这几种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PF算法,并与之前论述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仿真,从系统吞吐量和公平性两方面完成算法的性能比较,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LTE网络演进过程、网络架构及接口协议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X2和S1接口的协议一致性测试的软件开发方案.在该软件架构中,提供开放的用户接口以支持自定义的测试例扩展和自定义协议开发,采用实例注册技术的协议仿真,支持多对多的多接口多实例仿真,能仿真被模拟网络设备的各种控制行为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高阶累积量的上下行信号识别方法。由于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较大,LTE系统的上行传输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即上行信号呈现单载波特性,而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是多载波传输,因此,利用高阶累积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LTE上下行信号,从而可以用于识别LTE系统内以及异构系统间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高于7dB时识别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为保证终端通信的正常进行,每个小区需要维护一张邻区列表,该表决定终端切换的范围和方向.传统的相邻小区列表配置是网络工程师根据现场勘测情况进行配置,这样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不具有全网统计性.笔者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SINR门限的自动邻区关系生成算法.该算法引入了自适应SINR门限以及"投票模型",充分考虑到了LTE网络中的小区类型,并能有效反映实际的网络环境,最终实现动态的相邻小区列表管理.通过仿真评估不同的SINR取值对相邻小区列表的冗余率和准确率的影响,获取了该算法的增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中载波数目可变以及存在非2n点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点数可变、支持非2n点的快速傅里叶变换/逆变换(FFT/IFFT)设计方案.通过采用流水线乒乓结构,利用基2、基3、基4混合基结构实现了高速可配置的FFT/IFFT.将旋转因子统一存储,同时对地址生成单元进行优化,使输入、输出数据共用RAM,可以节约100kbit左右的存储空间.仿真和综合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满足LTE高速系统中各种带宽下FFT/IFFT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 中的分簇单载波(clustered DFT s 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最大扩展技术的资源分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峰均比的影响下,增加每用户所允许的最大簇数可以提高系统资源分配的灵活度,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17.
LTE作为准4G技术,为用户带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全新体验。该论文首先根据建设要求和系统特征,对数据流量较高的某密集市区进行LTE无线网络的初步规划,然后利用Atoll软件运行仿真,由信号覆盖强度预测图,信干噪比值覆盖分布图和下行吞吐量覆盖分布图可知,该规划方案可以达到无线网络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智能电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速率不高,数据传输同步性不够好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T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模型。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LTE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两者结合起来,将LTE无线传感器应用在智能电网中以达到提高系统传输质量的目的。最后,对此项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节点定位、能量供给、拓扑控制、路由协议等问题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LTE系统在中高速场景反馈信道信息具有高误码率的问题,结合LTE现有的MIMO技术,提出以最小错误概率为准则预测反馈的信道信息的优化算法并对其实现复杂度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该优化算法不仅达到系统容量和传输质量的良好折中,而且避免了额外的复杂度开销。  相似文献   

20.
在LTE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作为下行传输方法,针对该方法引入的高PAPR问题,本文对降低高峰均比算法进行了研究,并以PC CFR算法为研究基础,采用ROM查找表和硬件乘法器实现了峰值削减系数算法;根据系统时钟数据速率关系复用乘法器,节约了FPGA硬件资源,并基于FPGA搭建了LTE信号的消峰处理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削峰算法和硬件平台,LTE信号的峰均比降低,且EVM和ACPR指标恶化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