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我国膜技术标准的数量分布,分类归纳了分离膜技术指标,总结了膜及膜组件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存在问题,汇总了膜产品装置标准,分析了超滤膜截留性能及微滤膜孔径测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膜技术标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把溶液滤过、分离、浓缩的膜透过分离技术,超滤膜技术是对传统水处理技术的继承和创新,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超滤膜技术不仅在工业领域应用较广,在环保工程水处理领域也被广泛应用.文章概述了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超滤膜技术的特点,探讨了超滤膜技术在环境保护工程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庆油田某污水联合站出水水质特性及油田低渗透层注水要求,采用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超滤膜的最佳运行条件:膜面流速为4.5 m/s,跨膜压差为0.20 MPa,温度为(37±0.5)℃,清洗周期为24 h。在此条件下,超滤膜运行稳定,平均膜通量在75 L/(m2.h)以上,对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和腐生菌(TGB)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膜出水水质达到了《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的A1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将已经使用54个月的自来水厂超滤膜组件不同区域的膜丝,重新组装成18个小型超滤膜组件,采用磁性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通过测定超滤膜组件透过液的磁化率,判别各膜组件的完整性。结果表明,通过测定透过液磁化率指标,能够有效分辨超滤膜组件的完整性,简易方便,能够达到压力衰减测试法同样的检出精度。  相似文献   

5.
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是将混凝预处理、超滤、污泥浓缩和排泥等工序整合在一个构筑物中运行的一项新技术。结合该工艺在河北省沙河市城区水厂的运行,分析了其净化效能及膜污染情况。短流程超滤工艺的出水浊度保持在0.1 NTU以下,对浊度、CODMn和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60.5%和26.2%,同时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出水水质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通过扫描电镜和三维荧光对膜污染的形貌和组分进行分析,考察了不同清洗药剂的清洗效果。超滤膜经化学清洗之后跨膜压差明显降低,膜性能的恢复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长期运行的超滤膜污染特性及污染物组成,采用东营南郊水厂一期超滤膜工艺中已运行7年的旧超滤膜与新超滤膜进行对比,分析了膜通量、跨膜压差及运行成本的变化,对膜断面形态及膜丝内部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种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经长期运行后超滤膜的过滤性能明显变差,出现了累积性的膜通量下降、跨膜压差增长速率变大等现象,更换超滤膜更符合经济性。亲水性的低分子质量有机物、腐殖酸类、蛋白质类和色氨酸类等是截留的主要污染物。长期运行的超滤膜附着的Ca CO_3、铝和硅含量明显高于新膜,化学清洗分别仅可去除约62%、28%和37%,造成Ca CO_3、铝和硅在超滤膜表面及内部的持续性沉积;化学清洗过程无法彻底消除长期运行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化学清洗后附着在膜表面和膜孔内的污染物颗粒数量显著减少,但仍有部分污染物颗粒残留在膜孔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超滤膜处理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发展现状、技术进步、市场占有率及行业监管需求等。目前,超滤膜过滤(CMF/SMF)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多个领域,是水资源再次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国内市场迅速增长。我国超滤膜材料在关键技术上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于多项大型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具有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行业标准和产品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制定。  相似文献   

8.
超滤膜的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超滤技术为核心的组合工艺作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一项新技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给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也为农村和小城镇水厂提供了很好的处理工艺,但膜污染一直是超滤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所面临的一大障碍.总结了近年来超滤膜污染控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膜污染的成因及机理、膜污染防治以及膜清洗等,并提出了今后超滤膜污染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处理南水北调原水,分析了超滤膜的净水效能以及膜污染情况。从出水水质分析结果可知,无论原水及膜池进水浊度如何变化,出水浊度始终稳定维持在0. 1NTU左右,出水浊度合格率为100%;出水CODMn浓度稳定控制在2. 0 mg/L以下,合格率为100%。超滤膜短流程工艺对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具有100%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现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膜丝在遭受严重污染时,膜通量的恢复、跨膜压差的下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通过调整清洗程序,膜污染得到缓解,跨膜压差维持在一个极低的范围,可实现膜系统"零污染"技术,而且此时系统运行状态良好,能耗低。  相似文献   

10.
膜芬顿是通过将传统芬顿加以改进,与超滤膜过滤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已证明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悬浮物、总磷、氟化物等污染物组分。通过一系列实验室研究、中试和商业规模示范工程的运行,初步证实了膜芬顿技术的适用性和高效率,表明它集成了高级氧化、混凝、化学沉淀、吸附、膜过滤等多种水处理机理。生产性示范工程长期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用于处理精细化工废水时,膜芬顿出水平均COD、总磷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标准,运营成本约为1.89元/m3。针对印染行业因水回用而产生的RO浓水的中试结果显示,膜芬顿出水COD、悬浮物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总磷可达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富里酸(FA)为模拟废水,探究了ZnO投量、溶液初始pH值、曝气量等因素对自制氧化锌光催化过程去除效能的影响,考察了光催化/超滤膜组合工艺对FA的去除效果以及过滤不同光催化氧化时间的FA溶液时膜通量的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由FA引起的不可逆膜污染。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反应最佳条件如下:Zn O投加量为0.3 g/L、FA溶液初始p H值为7、曝气量为1.2 L/min,在此条件下光催化反应150 min后,对UV_(254)及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2.6%和56.2%。超滤膜组合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催化剂与处理水的有效分离,且随着光催化时间的增加,膜通量衰减速度下降,有效减缓了FA溶液造成的不可逆膜污染。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滤工艺处理地表水的物理反洗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不同运行条件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效果,从而确定超滤膜处理地表原水的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超滤膜运行通量的增加,跨膜压差的增长加快。在20和25L/(m~2·h)通量下处理地表原水,反冲洗强度为过滤通量的2倍、曝气强度达到80~100 m~3/(m~2·h)时,超滤膜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从超滤膜技术的分离原理、超滤膜组件以及超滤膜的优势等方面对第三代饮用水处理工艺——超滤膜工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介绍了超滤膜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指出了超滤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三种有机物对超滤膜污染的界面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腐殖酸、多糖类物质、蛋白质类物质所引起的超滤膜初期污染进行了比较,并对有机物和超滤膜的Zeta电位、接触角进行了测试,进而依据扩展DLVO(XDLVO)理论分析了三种有机物与超滤膜之间的界面自由能和界面作用力,并解释了三种有机物在相同运行条件下造成不同膜通量下降的相关机制。研究表明,三种有机物与超滤膜之间均存在较强的双电层斥力,但范德华力和酸碱力则各不相同。总界面力的作用范围不同是海藻酸钠形成较强膜污染的主要原因;蛋白质和腐殖酸与超滤膜之间总界面力的作用范围相当,但蛋白质与超滤膜之间相对较小的双电层斥力势垒可能是蛋白质相对腐殖酸更易造成膜污染的原因。应用XDLVO对超滤膜污染机制的研究会为膜污染控制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处理丹江口水库源水的小试及中试探讨了超滤膜在组合工艺中的"角色"和实现"零污染"的可能性。对于城市净水厂而言,超滤膜在组合工艺中应该有适当的处理负荷,同时运用有效的前处理或过滤过程中膜污染控制手段,保证其既能发挥控制颗粒物、微生物等污染物的作用,同时又能达到简化膜系统运行维护条件,从而保证产水量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超滤膜在处理洗毛污水方面,它不但能回收污水中的羊毛脂,同时超滤液还可以回用洗毛,所以此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截留分子量,是提高膜处理效率的关键。 表征超滤膜特性的三个参数是超滤速率、截留分子量和截留率。截留分子量是指膜对某种特定溶质截留率达到90%以上时的最小分子量。对于某种膜,给出的截留分子量的值,并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试规模的内压式超滤膜系统处理水厂沉淀池出水,考察超滤膜系统长期运行的出水水质情况。结果表明,超滤膜系统在处理不同水质期沉淀池出水时具有较高的除浊率,平均除浊率达到93.4%,且99.4%的出水浊度<0.1 NTU,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同期传统的滤池工艺。超滤膜系统对沉淀池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2%和8.2%,出水CODMn≤2.0 mg/L的保证率在98%以上,膜出水CODMn浓度受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的影响不大。膜进水中以小分子质量有机物为主,在MW<1 ku区间内的DOC和UV254占到整体有机物含量的57.3%和53.5%。超滤膜系统对微生物的去除效果良好,膜出水水质大部分时间无需经过消毒就能保证卫生要求,可降低后续消毒的加氯量,从而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8.
常在功 《供水技术》2010,4(3):24-27
进行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缓解浸没式和内压式超滤膜污染试验研究,并探讨了PAC吸附缓解膜污染的机理。浸没式超滤膜试验结果表明:PAC通过吸附溶解小分子有机物,减少了膜孔堵塞和膜孔内吸附污染,缓解了运行初期通量的快速下降;但PAC在膜表面的累积会降低浸没式超滤膜的起始通量。内压式超滤膜试验结果表明:膜前PAC吸附预处理能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降低膜表面的污染负荷,从而降低TMP及其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不同材质超滤膜在化学清洗过程中膜老化的情况,并分析了膜老化过程对3种超滤膜的表面亲疏水特性、膜分离性能、机械稳定性和膜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化学清洗强度的增强,超滤膜的水接触角降低,亲水性能得到提升;纯水通量提高,但对腐殖酸的截留能力下降;膜的机械稳定性降低。PVDF膜表现出最佳的耐氧化性能,处理高负荷的天然水源水时,可以在多次化学清洗后维持膜性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量的GO-Zn O加入PVDF铸膜液中,通过浸没沉淀法制备PVDF复合超滤膜。利用FTIR、接触角、SEM对表面化学组成、亲水性和膜微观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考察了GO-Zn O对膜性能的影响。同时以牛血清白蛋白和腐殖酸作为污染物进行过滤试验,分析了该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考察了污染膜清洗后的通量恢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GOZn O后的复合膜具有不同于基膜的渗透性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膜通量先增加后降低,并且在添加量为0.5%时,膜通量和膜通量恢复率均达到最大,即膜分离和抗污染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