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漂白充填翡翠(B货)与天然翡翠(A货)区分的关键是有无聚合物(胶)充填,就可见部分而言,胶存在于玉件表面裂洞中,但裂洞中的充填物并非都是胶。系统研究证实,有原始,正常和异常充填三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朱红伟 《中国宝玉石》2012,(Z1):162-163
对日常检测翡翠镶嵌成品遇到的鉴别处理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新方法进行鉴别处理.如1例采用18K金配钻石封底镶嵌的"翡翠",经过宝石显微镜、分光镜及红外光谱分析后,确定戒面的外壳为天然翡翠,而底部经过了胶体的充填. 翡翠在华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水头好的阳绿色翡翠更是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人们一直试图用人工处理的方法改善翡翠的颜色和透明度,以增加其商业价值.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翡翠处理方法有:漂白浸蜡处理、漂白充填处理、染色处理、覆膜处理.亓利剑对蜡质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充填翡翠做了详细的分析;马婷婷对B+C货翡翠的制作流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范建良总结了天然翡翠和处理翡翠的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特征;谢意红指出了镀膜翡翠、染色翡翠、天然翡翠的紫外一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具体的实验,总结出了B C货翡翠的制作流程,即选料-漂白-酸处理-充填处理-固化处理。并对市场占有率最大的B C货翡翠进行了显微硬度和抗压两项耐久性测试,从而为处理翡翠的市场定位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翡翠制造工艺中对已切磨成型的翡翠制品过酸炖蜡,其目的是改善其表面特征,并未破坏其内部结构。而翡翠漂白充填处理主要是去除翡翠中影响颜色和透明度的杂质,充填和掩盖翡翠中的裂隙,降低翡翠的脆性,以达到增加翡翠的美感,提高售价而获得高额利润的目的。市场常称之为B货翡翠。如充填时添加着色剂,则称之为B+C翡翠。所以漂白充填处理的对象一身是中低档的首饰和坯料。  相似文献   

5.
漂白充填翡翠(B货)与天翡翠(A货)区分的关键是有无聚合物(胶)充填.  相似文献   

6.
翡翠系单键状辉石类矿物集合体的一种。矿物学名硬玉。绿色硬玉称翡翠。其他颜色概称“杂色玉”。翡翠可分为A、B、C三类:A类系指不经任何退色或染色处理的天然翡翠。B类是指底色原为灰色或褐黄色,经漂白退色处理,而使原来天然绿色部分衬托得更鲜艳者。C类为利用染色将白色翡翠石染成浅绿  相似文献   

7.
老周: 您好!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您所购买的虽然是翡翠手镯,但是一只人工处理的B+C货翡翠手镯。同时,纠正一下您的认识,“苍蝇翅”的确是翡翠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并非具有“苍蝇翅”的翡翠都是天然翡翠,人工注胶、染色处理的B货、B+C货和C货翡翠中也会出现“苍蝇翅”。  相似文献   

8.
人工处理翡翠在市场上称其为翡翠B货,C货或B+C货,翡翠B货是利用种质差,颗粒粗,有杂质的翡翠原料经强酸浸泡,蚀溶去内部杂质,再通过有机胶充填使其透明度提高的翡翠制品,  相似文献   

9.
施加辛 《珠宝科技》2001,13(1):33-35
翡翠A,B,C货的鉴定需要综合性的考虑,单一方法易出差错,翡翠鉴定首要任务是确定矿物组成,从而确定是否翡翠及翡翠的类型,其次确定是否有人工充填物及人工加色,从而区别A,B,C货。  相似文献   

10.
正由"玉夫人"欧阳秋眉老师一手创办的秋眉翡翠一直都是珠宝展会的宠儿。品牌吸引了许多翡翠粉丝和时尚达人,欧阳秋眉老师是最知名的翡翠材料研究专家,她提出翡翠的A货B货C货概念及其标准等,为翡翠行业标准化做出很大贡献,誉称为"翡翠夫人"。此次《时尚北京》有幸采访到秋眉翡翠的设计总监严军先生,带您一起领略秋眉翡翠的产品特色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翡翠原石的分类研究较少,传统的翡翠原石分类主要基于蒙赌的原石,着眼点于皮壳及砂发的特征。近些年,缅甸翡翠公盘均采用切开的原石,可直接观察到原石的玉肉特征:颜色及底藏。笔者通过对公盘翡翠原石类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公盘现状的翡翠原石或赌石分类,将原石分为色带类、地张类(冰地玻璃地类、糯地类、豆地类、瓷地类)、彩色及多彩色类、墨翠类和干青类。这样的分类在现代公盘模式下,对原石估价、公盘投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阴极显微发光下识别翡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阴极发光下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硬玉通常发暗-中亮绿一黄绿色光;光硬 玉成分较纯时发亮紫红色光;当硬玉中不含铁而含钙和锰时往往发中-亮紫蓝色和白 色光。在阴极显微镜下翡翠的结构清楚可鉴;A、B、C货各有其明显的区别特征;依据CL图像能较好地区分翡翠和其它相似玉或仿制品。  相似文献   

13.
铬对60Si2 MnA盘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卢胜军  陈亮  霍琳  王淼 《金属制品》2009,35(3):26-27
在同一工艺下分别轧制不加铬(A)和加铬(B)两类盘条,分析铬对悬架簧用60Si2MnA盘条脱碳层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炉预热段温度为670~680℃,加热段温度为950~960℃,均热段温度为1 035~1 050℃,开轧温度为900~915℃,吐丝温度为850~860℃,轨道速度为1.0 m/s,尾气残氧质量分数控制在3%左右时,B类盘条的全脱碳层深度和总脱碳层深度较A类盘条明显降低,B类盘条的抗拉强度和断面收缩率较A类盘条高。  相似文献   

14.
设B(H)是复数C上的代数,k∈C非零.运用算子论的方法,证明了双射Ф:B(H)→B(H)若满足Ф(k(AB^*’+B^*A))=k(Ф(A)Ф(B)^*+Ф(B)^*Ф(A)),∨A,B∈B(H)成立,当且仅当Ф为*环同构,或*环反同构,且Ф(kA)=kФ(A);若双射Ф满足Ф(AB^* A)=Ф(A)Ф(B)^*Ф(A),当且仅当Ф为当*同构,或共轭*同构,或*反同构,或共轭*反同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商业化的原因,翡翠烧红工艺及其内容方面的资料很难获得,作者在翡翠烧红实验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多组翡翠烧红实验,初步获得了烧红翡翠的温度条件。利用差热分析手段对翡翠样品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验样品外观分析,探讨了烧红实验中温度因素与翡翠水头和颜色变化的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16.
夜光的本质与夜明珠千古之谜的揭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春云 《珠宝科技》2004,16(3):43-49
夜明珠之谜在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犹太文明和日本文明中都存在,但迄今为止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和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未解之谜。通过回顾夜明珠的理论研究现状,指出夜明珠夜光的本质不是传统所谓磷光,而是指巨粒金刚石熠熠闪光和自然出火的光学性质,是金刚石对于白光折射、反射、全反射和色散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通过比较矿物的光学性质,得出夜明珠的本质就是自然出火的、具有曲面形或似球形的巨粒金刚石,而不是光学性质与金刚石类似的锆石、金红石、石榴石,也不是折光率和色散系数明显低于金刚石的其它宝石、工艺石材、料珠或者珍珠。夜明珠千古之谜的揭开表明夜明珠可以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中指称巨粒金刚石的标志矿物或者指纹矿物。  相似文献   

17.
使用以FeB为硼源的含硼粉末冶金铁基触媒,在六面顶压机上高温高压合成含硼金刚石单晶。金相观察发现,金刚石金属包覆膜由粗大的板条状渗碳体和细密的莱氏体共晶组织构成。X射线衍射(XRD)发现,金属包覆膜的物相组成为(Fe,Ni)3C、(Fe,Ni)3(C,B)、石墨(Gr)以及γ-(Fe,Ni)(A)。使用透射电镜(TEM)在包覆膜中发现了颗粒状的Fe3(C,B),条状的γ-(Fe,Ni)和颗粒状的Fe23(C,B)6。电子探针分析(EPMA)结果表明,硼元素在包覆膜中存在浓度梯度,越接近含硼金刚石,硼元素的含量越高。分析认为,高温高压下硼是以铁-碳-硼化合物的形式通过金属包覆膜向金刚石晶体扩散的,Fe3(C,B)或(Fe,Ni)3(C,B)极有可能是含硼金刚石生长的直接碳源和硼源。  相似文献   

18.
ML20MnTiB高强度冷镦钢线材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银平 《金属制品》2009,35(1):41-43
紧固件制造要求ML20MnTiB冷镦钢线材提高冷加工性能、淬透性和综合力学性能。安钢采用100 t转炉—LF精炼—150 mm×150 mm连铸小方坯—高速线材生产线,研制开发出ML20MnTiB高强度冷镦钢线材,主要化学成分如下:w(C)为0.19%~0.22%,w(Si)为0.08%~0.20%,w(Mn)为1.40%~1.55%,w(Ti)为0.04%~0.06%,w(B)为0.000 5%~0.002 5%。冶炼过程中控制硼不被氧化和氮化,轧制过程中开轧温度为(950±30)℃;精轧温度为(870±20)℃;减定径温度为(830±20)℃,吐丝温度为(800±20)℃,入口辊道速度为12~18m/min。生产实践表明:产品综合性能稳定,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用户制作10.9级高强度螺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套代数上的单位广义可导映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τ(N)是一个原子套代数,φ是τ(N)到自身的线性映射.如果A,B∈τ(N)且AB=I,有(φAB)=φ(A)B+Aφ(B)-Aφ(I)B,则称φ是τ(N)上的单位广义可导映射;如果 T,S∈τ(N)使得任意A∈τ(N),有φ(A)=AT+SA,则称φ是广义内导子.证明了原子套代数上的每个强算子拓扑连续的单位广义可导映射都是广义内导子.  相似文献   

20.
依据烤烟单株叶片数和单叶重,采用全国烟叶收购数据和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抽检数据估算烟叶上等烟比例理论最大值和实际值。结果表明,在优质烟生产条件下依据单株叶片数估算烤烟上等烟比例理论最大值为60%;依据单叶重估算,上等烟比例理论最大值为69.3%,实际值全国平均为30.1%,最高的产区不到45%,低的为10%左右,绝大部分产区在40%以下。田间处理不适用烟叶的优化结构措施能够提高一定的上等烟比例,按重量实际值“上1下2”模式平均提高到33.5%,最高的产区提高到49.6%;“上2下2”模式平均提高到35.2%,最高的产区提高到52.2%;“上3下2”模式平均提高到37.2%,最高的产区提高到55.1%;“上3下3”模式平均提高到38.5%,最高的产区提高到57.1%,绝大部分产区在50%以下。最后得出,即使采取优化结构措施,上等烟比例提高的空间也是有限度的,解决烟叶原料结构性供需矛盾应采取多种方法,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