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戏 《食品指南》2013,(6):46-49
炎炎夏日,茶饭不思。作家沈宏非说:“一个人茶饭不思,无非是因心情不好而自我作践,进而对饭食所采取的一种消极态度。”我觉得他说得不太全面,因为很多证据都表明,食物是最好的拯救并慰藉心灵的东西。譬如日本著名的美食作家池波正太郎这样回忆他的母亲:母亲在很年轻时候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但母亲在艰难岁月从来没有悲观过。  相似文献   

2.
眼前的孩子不到7岁,在我面前不断地咳嗽着,精神状态也不太好。孩子的妈妈忧虑地对我说:孩子一年前被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后,仿佛就去不了根儿,一到季节改变的时候就咳嗽得很厉害,夜间睡着后有时候还能听见他嗓子里有"咝咝"的声音。去医院化验后,支原体抗体总是阳性,大夫说是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3.
《江苏印染》2011,(1):56-56
1.一个学生早上迟到了,老师问他:"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学生回答说:"我在路上被一个强盗给拦住了。"老师:"天呀!你没事吧孩子?"学生:"我没事,我的家庭作业本被抢走了!"  相似文献   

4.
远离故土,几乎每到中秋节都想起小时“偷”吃月饼的情景。 自幼家贫,父亲在铁路采石场上班,每月四十几元的工资要供养五六口人,母亲虽省吃俭用,可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十三岁那年快过中秋节的时候,父亲拿回工会补助的二十元钱,跟母亲说,快过“十·一”了,把供应的那点细粮买回来吧。母亲说,过两天就是“八月节”,咋也得给孩子买两斤月饼啊!弟弟忙乐颠颠地问,啥时候买?母亲说,你们可别出去跟别的孩子说  相似文献   

5.
戏剧的延续     
《缤纷家居》2014,(6):66-93
可以说我是‘戏剧的孩子’。我的母亲是一名歌剧演员,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的母亲开了一个剧场。这个成长在剧场里的经历跟随我一生。我对灯光的兴趣,对空间氛围的重视都是从那里就已萌发。  相似文献   

6.
    
卜一 《饮食科学》2012,(3):34-34
初春的一天,借着好阳光,我领着小女回故乡休假。午饭前,母亲发现醋瓶空了,像招呼小时候的我一样说:"到街上灌醋去。"我拿了瓶,领小女向小镇的街市走去。  相似文献   

7.
丫丫 《饮食科学》2009,(5):54-55
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住在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和她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那天,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我要举行晚宴,您能不能辛苦一点,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来吧。”保姆急匆匆地回家,拉了儿子就往主人家赶。保姆对儿子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  相似文献   

8.
邻居家的小颖活泼可爱,是我家的常客,这几天因发烧,幼儿园也没有去。我去探视了她,她母亲告知,体温已退了,只是胃口很差,恶心。我看小颖的眼白、皮肤都呈黄色,这是黄疸症状啊,我询问为何不上医院诊治呢?小颖的母亲迟疑地说,小颖这几天橘子吃得多了,她以为孩子得了“橘黄病”,过几天黄疽就会褪掉,所以未上医院。  相似文献   

9.
腊味飘香     
小时候,我喜欢吃腊味,腊鸡、腊鸭、腊肉,腊肉吃得最多。为此,母亲不高兴,常埋怨说:“嘴巴这么刁!投胎的时候怎么不睁大眼睛看看?我们种田人的五谷杂粮,哪样吃不得?”  相似文献   

10.
请客     
我请过的客说不上多,但也不少,平时孩子生日时的聚会、朋友之间的小酌、求别人办事时的宴请都是有的。有一次我仔细想了想,在我认识的人中,我独独没有请母亲吃过饭。  相似文献   

11.
心灵故事     
《北京纺织》2012,(8):240-240
倾听饭店里,一位客人对服务员说:"这汤我没法喝。"服务员说:"不好意思,您稍等,我去找经理来。这人对经理说:"这汤我没法喝。"经理说:"不好意思,您稍等,我去找厨师来。"这人对厨师说:"这汤我没法喝。"厨师问:"为什么呢?"客人回答:"你们没给我勺子呀!"[学会理解与倾听,才能做个生活的智者]愚蠢在两个人大吵一天,一人说三八二十四,一人说三八二十一,相争不下,告到县官堂上。县官听罢:"去,把三八二十四的拖出去打二十板"。三八二十四的不满:"明明是他蠢,如何打我?"  相似文献   

12.
夏日的余晖透过店铺的玻璃照射进来,我刚刚送走了一位配眼镜的顾客,便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告诉我,今天是父亲的生日,要我晚上早点关门回家为父亲庆祝生日,并特别叮嘱我说:“玲子,该回家看看了,你爸其实挺想你的。”我鼻子一酸,匆匆地跟母亲说了一起“我知道了”便收了线,我怎么会不记得父亲的生日呢?我怎么会不想回家看看双亲呢?但是父亲会接纳我吗?  相似文献   

13.
杨南 《烹调知识》2012,(1):72-72
一天,我从菜市场买菜回家。一进家门,老伴一见满篮莱,连连夸我买得不错。我满心欢喜,说:“今天我要以莱为题,出几副对联考考你,怎么样?”老伴哈哈一笑说:“我也是学文的,比试比试吧!”  相似文献   

14.
老冰棍儿     
李舍 《饮食科学》2007,(10):42-42
每年夏天我都要给儿子买上几次冷饮。其实说冷饮是买给儿子的,有点不公平,因为儿子没有我吃得多。每次冷饮买回家,我就以母亲的权威给儿子做好了种种规定:每周只能吃两根:运动后不许吃;饭前饭后不许吃。儿子虽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执行。而我却常常背着儿子偷偷吃上一根。想起我小时候常嘟起嘴抱怨:“当妈妈真好,想干吗干吗。”不知因为吃不到冷饮而撅着嘴的儿子,有没有我当年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记得一个下午,一位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我们眼镜店,经过营业人员的接待后来到验光室,孩子的家长对我说:“麻烦您给我孩子检查一下眼睛,看一看是不是假性近视。”于是我让他坐到视力表灯箱前询问他:“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视力下降的?”孩子说:“有一段时间了,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就想检查一下,我不喜欢戴眼镜。”我又把话题转移到孩子母亲身上,经过询问才知他是初三的学生,学习一直都很不错,马上要面临中考了,学习任务非常重,今天正好路过这里,所以就来检查一下。通过检查视力该学生的裸眼视力4.0,做小瞳孔  相似文献   

16.
母乳育儿关系到提高人口的素质,其益处之大,已深入人心.但是,哺乳期母亲的乳汁不足,婴儿又不接受牛奶喂食,也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年轻母亲为之焦虑懊恼.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那是一年前,我接待的~个求诊者。其实那个婴儿很健康,没有病,只是因为婴儿的母亲乳汁不足,由于吃不饱奶,所以才整日无休止地哭闹.孩子母亲以为宝宝生了病,抱来求治,我问明了情况.一面安思愁容满面、眼含泪花、蔡庆不堪的妈妈,一面照她孩子的屁股轻轻抽调皮,瞧你把妈妈折磨的!”又对那个母;天天长大了,食量也~天天增加,…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是上海人,后来嫁给了父亲,也就跟着到了杭州。 尽管母亲已经谢世多年,但做的几样“海派小菜”总让人念念不忘:上海果真是个大地方,上海出来的人,哪怕是一块豆腐、几根菠菜,只要经妈妈的手一调理,就做得精致幽雅,味道非常。  相似文献   

18.
黎淑贞 《美容院》2023,(2):107-108
<正>常言道:婆媳矛盾是千古难题,鸡毛蒜皮、人生大事,皆可成为其导火索。李芳菲做了婆婆后,一开始她和儿媳两人相处得很是融洽,可随着孩子出生,她就遭遇到了婆媳矛盾。“我自认为照顾儿媳妇是尽心尽力,可没想到两个人隔阂越来越深。”李芳菲无奈地说。  相似文献   

19.
春天我去三姐家玩,见三姐正和一位老人蹲在地上择韭菜,三姐忙对我说:"这就是我常跟你说的三婶。"我疑惑道:"你说的三婶不是已经93岁了吗?怎么显得这么年轻?身体这么好?"三姐笑笑说:"那都是她老人家常练下蹲练的。"我更加好奇了,就缠磨着让三婶介绍健身方法,三婶听了笑着说:"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要说健身,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惊喜     
我在工作之余,总是免不了和同事们一起出去应酬。吃得久了,我发现无论哪家,菜谱上基本都是那些大鱼大肉,越来越觉得索然无味。后来,再有应酬,我总是推三阻四。一次,一个同事来找我,神秘兮兮地说:"我带你去个地方,一定会让你惊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