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天真之歌>中布莱克用"土造水笔"重塑童心,开启了天国之门,充分表现了一种深广的宇宙和谐观,即人在心灵中有童心引导的与上帝关系之和谐,与他人关系之和谐,与大自然关系之和谐.<天真之歌>所蕴涵的和谐观与儒家思想内核具有契合之处,即人类心灵中主客体关系的内在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旧<唐书>等史志目录关于<玉台新咏>撰人的著录,<陈书>等史书和诗文中徐陵与陈后主、张丽华关系的记述,南朝对于名和字的称呼惯例等问题的辨析,本文进一步展开了对2004年开始的关于<玉台新咏>撰人讨论的几个遗留问题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人格精神是民族明天的人格精神,审美体验对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启发、引导、滋养的作用.一个有着健康向上的人格心理的人,必有着一颗审美的头脑、一颗审美的心灵,二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素养的培养,应在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因此,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应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通过各种感官的投入,心灵与心灵的撞击才能展示自己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学活英语,活用英语.在这我想从课前准备-课中调动-课后巩固三个阶段的不同运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5.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拥有丰富美学意蕴的古代经典文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蕴藏着深厚丰富的美学内涵,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精髓在这里交汇与融合,并最终归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天人合一:将人类的生命精神和大自然的特质融入其中,令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人与天,内心与外物的美好意境里.这里从两个方面对<二十四诗品>的美学观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生命伦理学同时也面对着后现代的道德境遇:传统道德基础的崩坍、道德权威的消解与生命伦理的学理匮乏使得中国生命伦理学亟需重新构建.尽管恩格尔哈特曾断言:一般的俗世的生命伦理学无法发现一种标准的、充满内容的俗世道德,但是他仍主张寻求一个包容道德多元论的道德结构.本丈的生命伦理精神即作为这样一种道德结构的尝试,旨在为中国语境下的生命伦理学构建提供可能性根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生命胚基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因其对生命之"道"的终极关照与对生命自由的无极追求而成为中国生命伦理精神的始源之一,与生命伦理有着一致的内在旨归,即何以安身立命.本文基于生命伦理学构建的目的沿循生命之源、社会生命之治与个体生命之养的生命理路探析<道德经>中饱含的生命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表现出创作主体立场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纠结状态,在这种纠结中又表现出对于传统性的倾斜.这样的价值立场在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如<怀念狼>、<废都>乃至<秦腔>、<高兴>与<古炉>中仍然有着充分的表现,而<浮躁>则是其滥觞.它展现了中国一代乡土作家在价值立场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等了一整天>中分别从老年人、年长的侍者、9岁的小男弦对待死亡的态度阐述了"硬汉"死亡观:在死亡阴影下依旧保持风度.超然物外.海明威以文学形式表现的死亡观正契合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的生死观,将小我融入宇宙,勿被死亡恐惧奴役.  相似文献   

9.
"旭日阳刚"春晚上一首<春天里>让很多人为之震撼.这对农民工组合,抱着对音乐的执着走在一起,他们不专业,但是他们质朴的歌声发自肺腑,直达心灵,唱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技术是他考察的-个重要话题.他的新作<人性的未来>一书,集中表达了他对基因干预、基因改善、自由优生与人性关系的看法.在这本书中,哈贝马斯以当前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考察了基因技术与人的道德之间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在反思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他从人类学的广阔视野出发,认为只有将人的生命置于主体间性中,才能避免在基因技术发展中对其他生命的控制和操纵.  相似文献   

11.
<生命桥>一课,深情地讲述了在狩猎队追逼下,在一只老羚羊带动下,纷纷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逃生的故事,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时刻所表现出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读来震人心魄、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2.
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虽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3.
<墨语>诸篇大体上反映了墨家后学的观念.与<明鬼>等篇相较,<墨语>对于鬼神之有无及其明知与否的问题在观点与论证方式上作了较大的转变或演进:对于"鬼神之有",<墨语>主要是通过对儒者的驳斥来展现和维护的;对于"鬼神之明知",墨氏后学则充满了怀疑;<墨语>对"厚葬"的观念几乎未作批评,这与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行为是一致的;墨家后学之鬼神观在目的上更加突出生人之利,在内容上则着重以"健康"作为祭祀及为义活动的意义所在.墨氏后学从对于魂魄实体的关注转而对肉体的健康产生深度的忧虑,这很可能受到阴阳哲学的"生命"观的严重影响.墨术废而不传,当与墨家后学鬼神现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存在主义有共同的思想渊源,其契合之处在于:荒诞的世界,绝望的人生,他人就是地狱和向死而生的自由选择方式.鲁迅在<野草>中,注入了对生命的本质.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写出了人生世界的荒诞与绝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面时虚无的人生,鲁迅选择一种向死而生的绝望抗战的生命姿态,高扬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具有震撼灵魂的力量和崇高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基础>作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立有<皇后纪>的史书.这个变动是范晔有意而为之,有着丰富的内涵.<皇后纪>将东汉皇后独立于男性世界之外,对皇后们进行了更详细的描写,从而表现了他对皇后这个女性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作品以抒情诗为主流,开拓性地运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雎>是<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汉文化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因此,翻译工作者都不遗余力地将它译介国外.许渊冲先生、韦利先生是<诗经>翻译的佼佼者,分析研究他们的译诗策略,对于总结汉语古典文学西译的经验,构建现代翻译理论,自然有着不可忽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沈从文接连发表<人的重造-从重庆和昆明看到将来>、<给一个出国的朋友>、<一个理想的美术馆>、<新文学与青年情感教育>等文章书简,重申其通过文艺美育作用实现"人的重造"以至"国家重造"的浪漫人文理想,可惜曲高和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才初步实践了他的理想,亲自参与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创建并工作至终老,正可谓求仁得仁.  相似文献   

19.
晚清中国开始进人一个新的知识转型时期.在这个新知背景下,作为现代文学开端的晚清小说,直接承担了近代科学知识与理念传播的重任,并以小说笔法展开了对世界和主体的双重想象,其中尤以科幻小说为甚.王德威在<想象中国的方法>中谈到晚清科幻小说时曾给予极高的肯定.晚清科幻小说的这种"知识的叙述",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用",即科技的想象和叙述;一是关于主体.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谭>,独立支撑着步人现代的中国人关于现代民族主体的新体验、新想象.这部小说的特点是采用了很多近乎于神魔奇幻式的想象.曾有学者认为对于灵魂和精神力量的夸张,有着与科技文明不太和谐的因素原因.笔者认为其局限与合理性都同晚清思想文化格局有关.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的本体依据是"道"论,道即自然和自由,这种本体之"道"具有体悟生命、追求理想人格的色彩,是生命的本体。"道"是隐藏在大千世界万物外表之下的内在的"真"。"真"是一种审美理念,美的本质是自然无为,这种美是一种最高的美,天地之大美就在于自然而然。庄子时代面临诸多人生困境,庄子以高度的内心直觉,以崭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生命的存在,提出建立逍遥游式的理想人格。庄子生命之和谐在于心灵的和谐,这种境界追求的就是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心灵与道合一的美。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现实价值,有助于我们对于当代物欲文明背景下人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