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棉织物抗皱性能差的缺点,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提高其抗皱性能。通过改变壳聚糖用量、焙烘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进行二浸二轧整理。经正交试验得到抗皱整理的工艺条件为:壳聚糖(CS)质量分数为0.10%(o.w.f);柠檬酸(CA)质量分数为9%;磷酸氢二钠(DAP)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1;三乙醇胺(TEA)质量分数为4%;渗透剂JFC 2 mL/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2.5 min。经壳聚糖整理后的棉织物抗皱性能明显提高,且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较好的耐洗涤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马来酸酐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聚马来酸酐浓度、次亚磷酸钠浓度、焙烘温度以及焙烘时间对折皱回复角的影响,以L9(34)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整理工艺条件:聚马来酸酐用量120 g·L-1、次亚磷酸钠用量30 g·L-1、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7 min.  相似文献   

3.
以柠檬酸、戊二醛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无甲醛防皱整理剂柠檬酸—戊二醛,并将其应用于纯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对柠檬酸—戊二醛用量、次磷酸钠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防皱整理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整理剂用量8%,次磷酸钠用量为4%,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20 s。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显著提高,白度、断裂强力及耐洗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室温条件下,以无水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乙酸为溶剂合成柠檬酸酐,用柠檬酸酐对降解壳聚糖进行N-酰化改性,经傅里叶红外表征后用于亚麻防皱。通过单因素分析探讨了柠檬酰化降解壳聚糖(N-C-JCTS)在亚麻防皱中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N-C-JCTS 0.8%,SHP 4%,175℃下焙烘3 min,整理后的织物回复角可达228°。  相似文献   

5.
自制衣康酸酐与降解壳聚糖合成了衣康酰化降解壳聚糖(IJCTA),结构表征后应用于亚麻织物防皱整理研究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实验优选出最优合成条件及整理工艺。结果显示:酰化物合成最佳投料比为3﹕1,取代度为0.913~0.928;整理最佳工艺条件:浴比1﹕20,w(IJCTA)=0.8%,w(NaH2PO2)=5%,175℃下焙烘3 min。  相似文献   

6.
以亚磷酸和乙二醇为反应原料合成了一种羟基磷酸酯型低聚物阻燃剂.该阻燃剂与交联剂丁烷四羧酸和催化剂次亚磷酸钠构成了阻燃整理体系,用于织物整理,得到无甲醛耐久阻燃整理棉织物,合成和应用时不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对整理织物的热解质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可大大降低棉织物的热裂解温度,阻燃效果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可满足多领域对纺织品的阻燃要求.得到纯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阻燃剂用量400 g/L,交联剂用量8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织物的损毁长度为123 mm,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纯棉织物的非醛防皱整理剂——有机多元羧酸类防皱整理的机理。并对柠檬酸整理剂、次亚磷酸钠等各类催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选,还分析了非醛整理剂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醛防皱整理剂TCL-LF对彩棉织物的防皱整理,考察了添加剂AV-920、壳聚糖CTA对防皱整理综合效果的改善作用,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较合理的整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TCL LF对天然绿棉织物整理较佳的工艺条件为TCL-LF 65 g/L,MgCl2·6H2O-12 g/L,JFC-2 g/L,pH=5~6,烘焙温度140℃,焙烘时间41 min,此时,弹性提高率在28%左右在整理浴中添加有机硅柔软剂AV-920可进一步提高防皱效果:当AV-920质量浓度为30 g/L时,弹性提高率达38.4%左右,且织物手感柔软,但强力有所下降.添加壳聚糖CTA(分子质量为11000)对织物的弹性提高不大,但可改善机械性能,使织物的强力下降率有所减少.当CTA的用量为1%,采用二步法整理时,织物防皱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纯棉织物非醛防皱整理及其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纯棉织物的非醛防皱整理剂-有机多元羧酸类防皱整理的机理。并对柠檬酸整理剂,次亚磷酸钠等种类催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选,还分析了非醛整理剂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环保型含氮有机磷酸酯为阻燃剂,以柠檬酸/马来酸为交联剂,以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对婴幼儿服装用纯棉针织面料进行阻燃整理,研究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织物燃烧性能、力学性能、透气性能及甲醛含量的影响.多指标优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阻燃剂质量浓度为400 g/L、交联剂质量浓度为4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3 min时整理得到的织物性能最好,其中损毁长度为10.02 cm,顶破强力为273 N,透气率为214 mm/s,甲醛含量为19 mg/kg.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聚马来酸PMA和柠檬酸CA组成的混合多元酸MPAC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基于正交实验法的应用,讨论棉织物抗皱整理过程中,混合多元酸MPAC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以及添加剂PEG-400用量、聚马来酸PMA与柠檬酸CA的质量比对折皱回复角、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多元酸MPAC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整理效果可以达到丁烷四羧酸的相当水平,而且整理织物的白度较好,适合漂白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加工成本也更加低廉。  相似文献   

12.
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水溶胶用于涤棉织物抗紫外、抗起毛起球双功能整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整理工艺条件:TiO2水溶胶用量50%(质量百分数),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织物的UPF值可达到53,起毛起球等级可达4~5级.TiO2水溶胶具有抗紫外和抗起毛起球双功能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多元羧酸整理剂(PCFA)为抗皱整理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考察了PCFA质量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棉织物相关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整理工艺条件:PCFA质量浓度120 g/L,催化剂质量浓度40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6 min,经抗皱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54°,白度80.4,强降率为39.28%.  相似文献   

14.
以马来酸酐、次亚磷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相聚合方法,制备了棉织物无甲醛抗皱整理剂--聚马来酸酐/次亚磷酸钠(PMAH/SHP).文章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优化PMAH/SHP的合成工艺,并比较了PMAH/SHP和BTCA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PMAH/SHP整理的棉织物,干折皱回复角可达到265°,比原样提高约105°,断裂强力保留率为62%,白度无明显下降,说明PMAH/SHP可以替代BTCA作为棉布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STTP)间的离子凝胶原理制备了纳米壳聚糖的分散体系,该分散体系含有与织物或纤维交联的柠檬酸和催化剂次亚磷酸钠等,可直接用于织物的功能整理。讨论了三聚磷酸钠浓度、柠檬酸(CA)浓度、Tween-80用量、温度和pH值等对纳米壳聚糖粒径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工艺。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散体系中,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20 nm。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磷酸盐已经连接到了氨基位点上,即有效制备了纳米壳聚糖。  相似文献   

16.
将红曲黄素作为染料上染蚕丝织物,研究红曲黄素的染色特性,确定其染色蚕丝的最佳工艺,以及探究红曲黄素染色后蚕丝织物力学性能上的变化,以期将天然的真菌色素应用至蚕丝织物。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如85℃就可以实现蚕丝织物的染色,从而可降低染色时的能耗;随着染色浓度变化,蚕丝的K/S值会随之增大,在15%(o.w.f)之后,增加速度变缓,即在15%(o.w.f)时就可以达到较高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散蓝2BLN染料对锗纤维针织面料进行两浴法染色,探讨载体用量、染液PH、固色温度和固色时间对上染率和K/S值的影响。确定的最优染色工艺为:分散蓝2BLN染料1%(o.w.f),含固量为4%的防泳移剂5g/L,载体用料1.0%,平平加O1.0%(o.w.f),PH为5.0,染色温度85℃,固色温度90℃,上染时间60min,固色时间65 min,浴比1∶25。对染色后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锗纤维面料的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织物的经纬向顶破强力均有所下降,但能够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麻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优良的抗菌和抗紫外线功能,是绿色健康纺织品,但还存在弹性差、手感硬挺的缺点,影响穿着的舒适性.本文选用性能较好的有机硅柔软剂SD-G50高浓缩透心硅油对大麻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柔软整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6.0,柔软剂用量为织物重量的6%,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大麻织物,硬挺度弯曲长度降低73%,折皱回复角(急、缓)分别提高91%和77%,在柔软性和抗折皱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对经H2O2氧化预处理后的羊毛织物防毡缩的整理工艺.通过合理设计正交实验,并对处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出防毡缩的最佳工艺条件:中性蛋白酶的浓度4%(o.w.f.),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5 min,pH=7.采用最优工艺处理的羊毛织物,面积毡缩率由对照样的9.31%降低至2.11%,失重率控制在2%以内,织物基本没有损伤,可以达到很好的机可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蛋白质纤维与苯甲醛类衍生物的无染料显色机理,选取了对羟基甲醛与羊毛纤维进行显色反应,实验后赋予织物黄色。得出羊毛纤维无染料显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对羟基苯甲醛质量分数0.20%,硝酸质量分数2.5%,反应温度90℃。在显色反应浴中分别加入0.02%(o.w.f)酸性红染料和0.025%(o.w.f)酸性蓝染料,经拼色织物颜色呈现橙红色和绿色,增加了无染料显色的颜色种类。各项色牢度值均可达到4级,匀染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