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艳志 《华中建筑》2006,24(5):140-142
引子:也许他不是大师.没有名人的光环,也许他的观点不为人所欢迎.他只是出于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对我说了这一席话.他的观点没有准备变成铅字。但是.没有代表性.也正是一种典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正>[技法阐释]读过莫言小说的人,都会被他高超的叙事技巧吸引。谈到小说的取材,他认为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以乡村或城市为题材,描写身边妙趣横生的生活;二是以历史或传说为题材,想象出新颖奇特的故事。这两类材料,虽然看似一近一远,然而"新"是它们共同的亮点。在写作素有小说"排头兵"之称的小小说时,莫言先生的话可谓金玉良言。如何将大师的技巧用到我们的作文里呢?大家不妨试一试下面的两种取材技巧。一、精选生活中的一个点,反映"我"的思考。日常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受时间及字数  相似文献   

3.
平衡的建筑     
《世界建筑》2009,(1):22-23
曾有一次,我听一位德国哲学家(他是德国人,真的,并且他是一名哲学老师)详尽地评判了我的一篇小说,他不知道我在听众之中。会后,我站起来想与他讨论一下他阐述中的某些观点,心想,那可是强烈的批评,我说:“毕竟,碰巧,我是这个故事的作者。”“噢”,他说“,你是艾萨克·阿西莫夫?我很高兴有您的光临,我非常钦佩您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消防的朋友中,如果对文学稍感些兴趣的话,对于王朔这个作家不会感到陌生。他传达给人一种调侃人生、幽默讽刺的情绪和生活氛围。他一会儿写小说,一会儿又改编或创作电视剧,将他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频频展现给社会。尽管《编辑部的故事》令人捧腹和不乏针贬时弊的笔触,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的是他的长篇《我是你爸爸》。我以为,这部小说所叙述的父子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更深层的社会关系,它暗示了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正>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点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描写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艺术。成功的细节描写会给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183-195
<正>我有一个习惯,无论是对于历史上的思想家还是当代学者,我要问:他究竟提出了什么具有原创①性的观点或学说?他有哪些思想观点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以为这是判定其学术水准和历史地位的主要依据。读一本书也是如此,如果书中提出了原创性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又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可以启迪思想、廓清谬误、提升学术鉴别力和判断力,就会使我兴奋不已。高瑞泉的《平等观念史论略》②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原创性的著作。他所提出的"观念史研究的‘观念之真’三层意蕴说"、"观念史‘古今之变’三种规律性现象说"、"超越‘同情之理解’的平等的眼光+批判的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2)
索尔·贝娄创作的小说表现出了多种文化背景。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生活经历,不难发现他的创作思路与犹太文化、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贝娄小说的文化源头。探讨与研究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的同时,也尝试探究其小说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新形势下房地产未来发展几点思考',同时也带着一些困惑来和各位交流。存在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这个观点到现在也没有太明确。从大方面来说,房地产不管是白银时代,亦或是其他,都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以一定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5)
德雷福斯在他的关于海德格尔的书中,不适宜地把我的观点与海德格尔的观点进行了对比。然而,他不断地误述我的观点,而且,他的误解并非偶然。他真的难以理解我的立场。他对熟练应对的阐述很模糊,让人难以理解。但只要你进行详细的阐述,你就会明白,它一定是错的。德雷福斯的著作戏剧性地举例说明了现象学方法的弱点,至少是由他和海德格尔所实践的现象学方法的弱点。我分析意向性的事业完全不同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事业,德雷福斯的许多误解都来自没有领会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9)
小说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它以刻画人物为核心,借助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述来反应社会生活。在美国自1948年开始颁发普利策小说奖后,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而普利策小说奖作为小说爱好者的最高奖项,也收到小说爱好者的热捧。普利策小说奖发展的这六十多年,见证了美国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也是美国社会文化思潮的亲历者,每年评出的小说质量都很高,甚至一些年份为了保证奖项的质量以及小说的水平,没有合适的小说拒绝颁发普利策小说奖,因此公信力以及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获得不同年份的普利策小说奖的内容,解析美国社会思潮文化的演变,一方面可以方便更多的小说爱好者从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从中研究出一些经验,为今后有意愿朝这一方向努力的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