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揭示三明治结构爆炸反应装甲(ERA)对爆炸成型弹丸(EFP)侵彻效应的影响,开展了铜质杆式EFP对披挂典型斜置角ERA主靶板的侵彻效应实验。采用脉冲X光摄影方法拍摄了EFP与ERA相互作用的图像,并获得了EFP对主靶板的剩余侵彻深度(RDOP)。实验结果表明,EFP对披挂ERA主靶板的RDOP随着ERA斜置角的增大而呈非线性下降,相对无ERA时的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呈指数增长的变化趋势。ERA炸药层厚度为0.027D(D为装药口径)时,当斜置角为0°和30°时,EFP的RDOP和相对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变化较小;当斜置角从30°增大到60°时,EFP的RDOP从0.50D减小至0.19D,相对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则从41%迅速增大到77%. 随着ERA炸药层厚度的增大,EFP的RDOP减小、相对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增大。其中, ERA炸药层厚度为0.027D时的相对侵彻深度下降百分比比ERA炸药层厚度为0.018D时平均增大8%. 相似文献
2.
利用LS-DYNA显示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带尾翼EFP的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装药结构能形成带有8个尾翼的EFP,带尾翼EFP的长径比是EFP长径比的2.23倍,其头部速度比EFP增加了15%。 相似文献
3.
利用LS-DYNA显示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带尾翼EFP的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装药结构能形成带有8个尾翼的EFP,带尾翼EFP的长径比是EFP长径比的2.23倍,其头部速度比EFP增加了15%。 相似文献
4.
5.
6.
优化设计预期形状的爆炸成型弹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EFP战斗部时,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对EEP性能的影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模拟在EFP战斗部设计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将非线性优化此入到爆炸成型弹丸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之中,对药型罩的几何形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8.
以智能雷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和毁伤效能方面分析了爆炸成型弹丸和多爆炸成型弹丸的战斗部技术。通过建立攻击过程的蒙特卡洛模型,编制了智能雷攻击坦克目标的计算机仿真软件。针对两种不同的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技术,计算了在不同延迟时间和区域系数因素影响下,智能雷对坦克目标的毁伤概率。结果表明:智能雷战斗部技术宜采用多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技术.可以提高智能雷场对集群装甲目标的毁伤效能。 相似文献
9.
10.
爆炸成型弹丸侵彻钢靶的后效破片云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爆炸成型弹丸(EFP)穿透钢靶后的后效威力,设计了长杆形EFP装置及对45号钢 靶板的侵彻实验。采用X光摄影方法观测EFP穿过靶板后的破片云形态及飞散特性;通过测量靶板后一定距离处验证板上的穿孔,得到靶板后破片数量。从拍摄的脉冲X光照片可以看出:EFP穿透钢靶后形成的破片云形状是截椭圆形,飞散角约50°. 从验证板上的穿孔可以看出:靶后破片可穿透10 mm铝板,破片穿孔分布相对随机,穿孔直径近似呈正态分布特征,破片飞散角与X光观测结果一致;随着靶板厚度增大,破片飞散角均为50°,但靶后破片数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即存在靶后破片数量最大化的靶板厚度。从回收到的破片可以看出:靶后碎片由EFP和钢靶碎片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1.
13.
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起爆偏心为1、3、7 mm的EFP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起爆后456μs时刻EFP形态变化及钢靶毁伤情况,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起爆点与装药轴线偏离会引起药型罩压垮不对称,形成的EFP形态偏斜、弯曲,稳定性变坏;根据模拟数据得出偏心量与EFP横向速度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针对反爆炸反应装甲(ERA)串联爆炸成型弹丸(EFP)成型设计问题,建立串联EFP引爆能力、分离时序和侵彻能力的理论条件。采用ERA引爆判据、EFP速度衰减理论和侵彻理论,分析形状、质量比和速度差对引爆能力、分离时序和侵彻能力影响规律。基于作用场时间τe≤1 500 μs的 典型ERA,在飞行距离H≤1 000(为装药口径)时,获得串联EFP成型特征的必要条件,其中:球-杆组合型,前后EFP直径比df/dr≤1.09,前EFP质量与总质量之比0.17f/m≤0.40,前后EFP速度差Δv≥150 m/s;杆-杆组合型,df/dr≤1.09,0.20≤mf/m≤0.65,Δv≥166 m/s. 对一种球-杆形串联EFP开展反ERA联动实验,采用高速摄影系统观测得到前后EFP分离飞行、前EFP击爆ERA以及后EFP侵彻靶板过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和必要条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