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新移民在职业身份上多元混杂,希望得到迁移城市的文化和身份认可,而语言则是个人身份认同的外在表现。本文以杭州新移民(包括非白领移民和白领移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他们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情况。调查表明,在语言使用上,新移民随社交场合的正式程度及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不同,呈现出普通话和家乡话并存分用的局面。在语言态度上,新移民对普通话存在较高的情感认同、地位评价和功能评价;对家乡话情感评价较高,但功能和社会地位评价较低,而对杭州话的评价正好与家乡话相反。  相似文献   

2.
分析福建顺昌人平翘舌声母使用现状,可发现顺昌方言由于受中古音系的直接影响,对应普通话翘舌音字的读音有一定的特性,没有翘舌音zh、ch、sh,没有r声母等。一旦离开顺昌这个方言环境,语言交际功能大打折扣。文章从顺昌方言特点及古今音演变规律着手,就顺昌方言中对普通话平翘舌音常用汉字的读音及规律加以调查和初步探讨,认为只要顺昌人说普通话时,能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叶音,把方言中读舌叶音汉字全部转换成翘舌音,就可以说出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3.
南阳方言属华北次方言,而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因此在古老的南阳方言中看古语词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古代汉语、普通话、南阳方言三方面对比,通过查史料、词典及现代方言研究资料来对南阳方言中的古语词在南阳方言中的遗留进行考察研究。无论是对方言本身来说,还是对普通话而言,在普通话推广的今天,既具有语言文化传承的意义,还...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省山阴县作为调查地点,采用社会语言学集体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方言区的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得出以下结论:方言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仍然长期存在,普通话的普及是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培养双重语言人是保持普通话与方言动态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阿坝州某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语码转换中使用方言的原因、使用方言的场合、方言语码和普通话语码的使用情形,以及普通话与方言语码转换中的性别和民族差异性,认为普通话与方言都是为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待选的语言形式,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的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存的互补关系,共同满足交际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以南充方言称谓语中的后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充方言称谓语中后缀“子”的分类描写,从使用情况、与普通话的异同以及特点等方面分析南充方言称谓语中的后缀“子”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通泰方言中“大”一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形 ,特别是口语中徒盖切的“大”不同于普通话的语言特征 ,并跟邻近方言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西昌方言是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其历史源头是北方官话中的河南话,在通行西南官话的区域内有着特殊的色彩。根据西昌老派城关话韵母系统所表现出来的三个特点,考察了相关韵母的历史来源,并将它们与普通话进行共时比较。分析了这三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最终把它们归纳为三种类变现象。在把握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和传统音韵学理论,对西昌老派城关话韵母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5,(5):104-107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调查了一所普通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从语言教学的情感控制理论及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大多数学生对社会情感策略知之甚少,使用不足;善学者对个体情感因素调节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超过不善学者;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能够提高学习者对影响语言学习个体因素的认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动机强度,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大同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发音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且语料资源较少,制定一套系统的大同方言语言标准异常困难.另外,从保护地方方言和增进语言交流的角度出发,以大同方言的语音翻译研究为例,旨在进一步研究方言十分丰富的山西地方方言的语音翻译,为保护山西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山西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无障碍语言交流,提供一定的模型与技术支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端到端语音识别的语音翻译模型,用于将大同方言语音翻译为普通话文本,并省去了制定语言标准的麻烦.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级联模型,在基于同样的实验数据的情况下,端到端模型的输出结果的双语评估替换分数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先生在方言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提出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扬雄《方言》的研究,包括《方言》的价值,《方言》的年代、材料和地名,方言分区;方音与古音研究,包括方音是考订古音的工具,提出"古有复辅音"说以及《切韵》的性质;方言形成的原因;重视西洋传教士的方言研究成果;方言研究方法论;创制方言字母。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将普通话与方言在人们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渗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方言变异的自身客观规律、大众传媒的影响、人口流动以及教育的影响等。讨论表明,变异本身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而朗读时语调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在朗读训练时,方言、不良朗读习惯及某些媒体会对语调产生不良影响.朗读者只有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加强普通话语音训练,合理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才能使语调自然流畅,使朗读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方言日渐式微的生存窘境已引起有识之士乃至普通民众的关注。就如何保护地方方言、传承地域文化问题而言,文化生态学无疑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视角。立足文化生态学的原理与视角,以客家方言俗语为样本和切入点,主要探讨汉语方言传承与保护的三个问题:分析方言俗语的文化生态现状,探讨其面临衰微窘境的原因;阐述方言俗语的文化生态价值,侧重其在语言生态系统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价值;探究保护方言俗语的文化生态对策,包括当前各地已采取的措施,以及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中古入声字在蒙自方言中的读音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发现蒙自方言入声字在演变过程中和普通话走的道路不同,普通话的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而蒙自方言则把大部分入声字归入阳平,归入另外三声的仅有少量鼻音韵尾的字。  相似文献   

16.
《醴陵(板杉)方言研究》一书是青年学者言岚历时9年写成的。该书体系严谨,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板杉方言进行了细致描写,是了解醴陵方言和板杉方言的宝贵资料,也是醴陵和板杉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可以一读的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17.
赵庆燕  江琳 《商品与质量》2012,(Z2):117-118
汉语各个方言都有语气词,但是情况不完全一样。昭通方言中的语气词,不仅字音、字形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不尽相同,而且很多语气词在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本文就昭通方言中比较特殊的"噻、改"两个语气词与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语气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仙桃方言中"哒"与古代汉语、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在仙桃方言中,"哒"不仅能作语气助词与动态助词使用,同时还可以兼表体貌。"哒"的语言内涵丰富,涉及多个方面。对于武天片方言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孟津方言中,儿化现象很普遍。该方言中儿化的发音与用法均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分析了儿化的语音特征、儿化对原音节发音造成的影响,得出了孟津方言中的儿化以超音段特征出现的结论,并举例说明了儿化在孟津方言词汇使用中的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能说合格普通话是调查师生必备的一项语言素质。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学校师生重视,消除方言影响;加强宣传力度,创造听、练、说普通话的条件,并以“测”促训,从而提高高校师生普通话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