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国内外能源与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政策分析,指出中国的能源强度变化不支持二次"爬坡"的提法,表明中国仍处于能源强度后发优势的阶段,揭示"十二五"经济结构节能空间的巨大潜力。作者建议采用能耗弹性系数0.65作为能耗过度增长的一个预警信号,为决策者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强调"十二五"应继续贯彻实施20%左右的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和18%的碳强度下降目标才有实际的政策指导意义。作者认为节能和减碳指标可以约束地方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冲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节能减碳的约束目标中能否坚持合理的高目标,是双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地区某办公建筑为例,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作为节能基准,对比分析被动减碳技术、主动减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广东地区办公建筑,增设1.0 m的固定外遮阳使建筑冷负荷降低4.65%,节能效果优于降低外墙传热系数。采用主动式技术改造办公建筑,空调系统全年耗电量降低了30.0%,电梯系统全年耗电量降低了64.6%。采用可再生能源光伏及风力发电为建筑提供电力时,年减碳量达345.51 t,节能减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杭州歌德大酒店近两年的能耗数据对比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饭店节能减碳管理从简单的节能改造向用能数据分析,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设备用能操作和降低能耗浪费等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能耗监测系统用实测数据展现,给用能管理带来了精准节能减碳的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杭州中维歌德大酒店智慧能源计量数据监控平台的设计架构和数据分析引导节能减碳目标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潘军松 《上海节能》2023,(9):1356-1363
天然气是我国碳中和行动中与零碳能源相伴的重要低碳能源,而燃气分布式能源是最高效的天然气应用技术,在碳达峰阶段有着重要的减碳作用。对基于区域能源中心的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与传统能源系统相比的节能减碳效果。结论表明,在区域能源冷热电运行中年度节能率可达14%,按上海电网电力排放因子测算年度减排CO2 7%以上。研究认为在区域能源中心,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运行优化可进一步提高节能减碳的能力,主要措施为加强运行管理,降低系统自耗电、调整供热模式并采取储热系统实现夏季供热负荷平衡和转移以提高供热占比。为此,提出运行优化和控制策略,为今后同类型项目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京     
正北京:签订"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书4月2日,北京市召开了2011年全市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一五"节能减碳工作成效和经验,对2010年节能攻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予以表彰。"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以年均4.7%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4%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41,圆满完成了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共34次提到创新,可见创新是驱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根本动力。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中,注重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使得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同时重视“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获得丰硕的科技成果。我国钢铁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后,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较大。另外,企业层面要实现科技创新,应关注余热余能、能源智能化、公辅设施等领域的节能减碳技术。  相似文献   

7.
宋娇 《节能》2023,(6):67-69
为了探究“双碳”目标下既有建筑节能减碳实施路径及其减碳潜力,以北京市某公共建筑节能减碳改造为例,选取围护结构改造、冷热源机组能效提升、照明节能改造、节水器具改造、光伏设施改造等5种常见可量化节能减碳技术,进行节能减碳潜力评估。结果显示:5种节能减碳技术的平均减碳量为249 205.06 kg/a,屋面增设太阳能光伏设施的减碳效果比较显著,超过159 757.00 kg CO2,占总减碳量的64%以上,其次是空调能效改造和围护结构改造,占比达到13.64%和12.53%,节水器具改造的减碳量相对较少,占比仅达到1.0%。5种减碳措施中,增设太阳能光伏设施的减碳效果最好,在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优先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  相似文献   

8.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对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减碳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减碳路径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污水处理厂节能减碳进展方向,并以路径分析为基,探讨了污水处理厂中的节能减碳措施,为污水处理行业实施节能减碳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供热和制冷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量的一半,是非常重要的终端能源需求。热泵供热是提升供热电气化水平最现实的技术,全球热泵市场正在持续增长,我国热泵产业发展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该文阐述了热泵技术对供热领域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多种热泵系统形式和技术特点,分析了我国热泵供热市场需求前景及节能减碳潜力,提出我国热泵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该文认为,热泵将是我国供热领域低碳转型的必选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节能减碳潜力巨大,应因地制宜推广热泵供暖技术、加强技术研发,提出将热泵技术纳入可再生能源统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北京市医院行业能现状及碳排放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目前医院在节能减碳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建筑本体三个方面提出碳减排路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共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领域。双碳背景下,针对公共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现状、规律及减排路径开展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全面掌握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规模、能源结构、能耗强度、能源政策、技术发展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碳减排路径及重点任务,进一步预测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及碳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工业园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建立碳排放评估模型,对园区的碳排放进行评估测算,探究打造零碳工业园区的路径;对园区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水及非传统水利用、绿色出行、绿地空间垃圾处理等方面进行减碳设计,以减少碳排放。结果显示:园区碳排放源主要为建筑能耗,占总碳排放的97.3%;与基准情景相比,零碳情景下建筑电力碳排放量可以减少50%;可再生能源减碳量最大,占总体减碳量的96.6%。未来的低碳园区发展可在建筑电力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面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104ha和13×108m3。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生产过程等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继续减缓。  相似文献   

14.
“低碳生活”指的是能耗少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减碳”要从生活做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居民生活的能耗(含衣、食、住、行、用、服务六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昼的40%以上。因此,居民在生活中节能对全国的减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双碳背景下,节能成为第一能源,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碳中的作用.本文对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指出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机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北京实际和双碳战略,提出在北京市继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讯·城市     
正北京市印发《北京市2021年能源工作要点》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北京市2021年能源工作要点》,为新一年北京能源工作把脉领航。工作要点提到,本市将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量今年控制在15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要达98%以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9%以上。今年北京市能源工作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全面推进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精细智慧能源体系建设。在节能减碳方面,  相似文献   

17.
资讯·北京     
《节能与环保》2011,(4):13-13
北京:签订“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书 4月2日,北京市召开了2011年全市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一五”节能减碳工作成效和经验,对2010年节能攻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予以表彰。“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以年均47%的能耗增长,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20年前单位GDP减碳40%-45%,节能对于减碳的贡献率为80%,经济结构调整对于节能的贡献率为65%,技术改造对于节能的贡献率为35%。通用系统技术改造的节能潜力巨大,是带动节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需要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北京市高校领域能效领跑者试点开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开展能效领跑者工作对高校能效水平的提升效果;结合已开展的能效领跑者工作,提出了高校领域"十四五"时期开展节能减碳工作的思路建议;梳理了餐饮系统电气化改造、建设使用能源监控平台、自供暖改为外购热力等策略,为高校领域进一步提升能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共建筑用能量和用能强度不断攀升,强化公共建筑节能低碳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不仅是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需要,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针对公共建筑节能低碳考核中缺少能源消费量化目标,难以分解到各地区,主管政府机构间缺乏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目标责任与政策、措施间缺少互补互促等问题,建议把强化能源消费计量和统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建立多方协调合作、建筑能耗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加快推动能耗限额管理、能效测评和能耗公示等节能减碳措施的落实,尽快修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为完善公共建筑节能低碳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