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了D-木糖过饱和溶液中浓度、时间、温度、pH值和乙醇溶剂对木糖结晶的影响。由此确定了椰子壳酸水解液中木糖结晶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表明,椰壳水解液分离的木糖结晶样品与标准D-木糖样品的谱图特征峰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蔗渣为原料,经水解、水解液磷酸根沉淀、纯化、制备,得到D-木糖、L-阿拉伯糖。结合甘蔗制糖工艺,磷酸根沉淀经酸溶解处理后,作为甘蔗制糖过程必须使用的加工助剂加入到蔗汁中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按照影响酸催化水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解温度(A)、水解时间(B)、酸浓度(C)、液料比(D)进行试验并扩大中试,在最佳工艺条件下L-阿拉伯糖得率为4.20%,木糖得率为26.02%。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产酸菌是获得高光学纯度乳酸生产菌株有效的途径之一。从腐烂果实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菌株HL64-1,经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序列相似性Blast比对分析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摇瓶发酵24 h,产D-乳酸的量达到62.18 g/L,产酸速率达2.59 g/(L·h),光学纯度达99.90%(ee);在5 L发酵罐中放大培养,通过补加碳源,发酵72 h,D-乳酸产量达到78.74 g/L,平均产酸速率达1.09 g/(L·h)。该菌株可以有效利用农业副产物花生饼粉和棉籽粉作为替代氮源以降低发酵原料成本。该菌还可利用木糖产生D-乳酸,且葡萄糖能显著提高木糖的利用效率,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普  虞炳钧 《食品科学》2002,23(7):73-76
木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木糖结晶母液。由于其杂糖含量较高,仅通过常规的浓缩,结晶等步骤,很难从中回收得到结晶木糖。本研究采用酵母发酵技术,先脱除木糖母液中的葡萄糖等杂糖,再结合真空浓缩与冷却结晶工艺,可以再析出晶体木糖,收率约25%。微生物脱除葡萄糖技术同样可用于玉米芯水解液中葡萄糖的有效去除,以提高木糖的结晶得率。  相似文献   

5.
木质纤维原料经稀酸预处理后可得半纤维素水解液,水解液中主要含有木糖、葡萄糖和少量的其他糖,另外还含有一些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等发酵抑制物.综述了稀酸预处理条件、脱毒方法和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发酵水解液生产乙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以磷酸水解蔗髓提取L-阿拉伯糖和D-木糖,利用模拟移动床色谱(SMB)分离技术连续分离蔗髓提取液的木糖结晶母液。以钙型树脂为分离剂,纯水为洗脱剂,在最优参数下实现了L-阿拉伯糖和D-木糖的分离,SMB出口产品纯度分别达到81.94%和91.89%,均达到结晶要求。该工艺产品提取率高、纯度高,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水解液及离子交换洗脱液中的磷酸根经处理可回用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不产生废液排放,实现了磷酸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有效解决了L-阿拉伯糖传统生产工艺中的环保问题,同时也开辟了L-阿拉伯糖生产原料的新领域,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培养及转化1,2-丙二醇生产D-乳酸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生长培养基,然后通过不同转化条件对该菌转化1,2.丙二醇生成D-乳酸的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6%山梨醇、最佳氮源为3%酵母粉;转化1,2-丙二醇的最优工艺为:10%静息细胞、20%(R,S)1,2-丙二醇维持pH6.0,250mL摇瓶装液30mL,28℃、220r/min培养30h.  相似文献   

8.
一株利用木糖产L-乳酸细菌的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效木糖乳酸菌Lt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发酵玉米芯L-乳酸进行了初步探讨。Lt菌株生长需要氧气,延迟期约为6h,16h以后进入稳定期,可利用木糖、葡萄糖、D-甘露糖、L-阿拉伯糖产L-乳酸,转化率为88.0%-98.7%。最适发酵温度为46℃,从46-52℃产酸量均较高。用6%的纯木糖发酵48h,L-乳酸产量为57.35g/L,转化率约为95%;用含6%还原糖的玉米芯磷酸水解液发酵48h,L-乳酸产量为31.30g/L。该菌株具有发酵温度高、适温范围宽、发酵时间短、转化率高、L-乳酸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糖种类和温度对牛肉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更好的牛肉美拉德反应产物,采用析因试验设计,以牛肉美拉德反应物的吸光度、色泽和感官评定为指标对D-木糖、D-葡萄糖和蜂蜜在反应温度92℃和121℃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当添加D-木糖在92℃反应时,有利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形成,得到的牛肉美拉德反应物具有较好的增香发色效果。因此,在所考察的糖种类中牛肉美拉德反应最佳糖为D-木糖,最佳反应温度为9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酵母菌以木糖为底物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CU-208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构建利用木糖生产D-阿拉伯糖醇的菌株。在验证了热带假丝酵母内源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D-arabitol dehydrogenase, ARD)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如下代谢改造:先敲除木酮糖激酶(xyluki-nase, XKS)基因,以阻断木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同时过表达上游木糖醇脱氢酶(xylitol dehydrogenase, XDH)基因,构建菌株FYM01;再敲除ARD基因ard,减少菌株对D-阿拉伯糖醇的消耗,构建菌株FYM02;然后,过表达来源于圆红冬孢酵母菌的外源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D-arabitol dehydrogenase, ADH)基因,从木酮糖合成D-阿拉伯糖醇,构建菌株FYM04;最后,过表达内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ZWF)基因,以增强辅酶NADPH供应,构建菌株FYM05。结果发现,基因ard参与代谢D-阿拉伯糖醇;代谢改造获得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制浆前对生物质原料进行热水预处理,可以有效地提取半纤维素,这对于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杨木热水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糖类组分的溶出规律以及酸溶木素、乙酸和醛类物质随预水解因子(P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热水预处理过程中,P因子较适宜的范围是685~1225,此范围内杨木中的半纤维素糖类能够较好地溶出,总木糖溶出率高达51.8%,预水解液中木糖、酸溶木素、乙酸、糠醛等含量与P因子的增加成正比,而低聚合度聚木糖(聚合度2~25)含量随P因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P因子在717时,水解液中低聚合度聚木糖含量达最大值10.24 g/L,此P因子下原料中总木糖溶出率为44.2%,而且酸溶木素、乙酸、糠醛等非糖类物质含量较低,这有利于后续低聚合度聚木糖和木糖的分离提取生产功能性低聚木糖产品。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酸钙和葡萄糖酸钠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D-葡萄糖发酵生成D-葡萄糖酸钙的原理制造D-葡萄糖酸目前最可靠的是采用黑曲菌或是用黑曲菌发酵生产的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化学反应利用无机催化剂,因它不是专一性的催化反应,所以除反应产生葡萄糖酸外,还生成了葡萄糖二酸、葡萄糖二醛、葡萄糖醛酸等,因此,作为食品级及医药级来说通常人们选择用黑曲菌发酵产生的葡萄糖酸钙及葡萄糖酸钠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利用HPLC-ELSD测定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后水解液中主要糖的成分葡萄糖和木糖含量的方法.实验条件优化得出在漂移管温度为90℃,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流速为1mldmin,氮气流速为2.0L/min条件下,经Shodex Asahipak NH2P-50(4.6m×250mm,5μm)色谱柱后,可以将水解液中的主要糖成分葡萄糖和木糖进行良好的分离.结果表明,葡萄糖在0.0094~110mg/mL范围内,木糖在0.031~62.34mg/mL内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为0.999,精密度高(以木糖和葡萄糖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4%和0.66%).该方法具有简洁、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的融合子F10进行了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发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子F10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中葡萄糖和木糖的利用率远高于亲本D-12,发酵醪中乙醇浓度最高达到1.1%(v/v),明显高于双亲P-01(0.6%)和D-12(0.3%)。说明融合子F10可以用于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燃料乙醇。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木质纤维素原料发酵生产生物产品、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社会的共识.微生物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芳香族氨基酸等产品的发酵性能.然而,由于碳分解代谢物阻遏(葡萄糖效应)的存在,大多数微生物并不具备这种特性,迫切需要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构建高效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菌株.首先对微生物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意义进行了说明,然后阐述了氨基酸和核苷生产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葡萄糖效应的分子机制和破除策略,同时介绍了一些能够同步代谢葡萄糖和木糖的工程菌株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芯制备木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颗粒状玉米芯为原料,采用酸解法制备木糖,选择不同的酸度、酸解温度、酸解时间和固液比,以木糖提取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酸解温度120℃,酸度1%,玉米芯和工艺水的固液比1:10,酸解时间2 h。水解液经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后透光率大幅度提高,在420 nm下透光率可达90%以上;电导率大幅度降低,说明去除了糖液的各种离子。结晶后木糖产率较高,8 t玉米芯可产1 t成品木糖。结论采用此工艺条件制备木糖,木糖的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考察水解温度、水解时间、酸浓度及固形物含量对玉米秸秆粉水解的影响,对玉米秸秆粉酸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水解液的组分及含量,其中木糖占81.15%;通过水解液乙醇发酵试验,菌株 N-1能较好地发酵木糖转化为乙醇,糖醇转化率达到0.359 g/g。  相似文献   

18.
马美湖  杨涛  周慧  杨素芳 《食品科学》2007,28(12):301-304
玉米芯的酸水解液是木糖醇生产的重要原料,但是该水解液中含有糠醛、酚类等对后续微生物发酵有毒害作用的化合物。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了一株似假丝酵母LF01,通过驯化和微胶囊包裹来提高其对水解液的抗性。结果表明通过多次驯化并进行包裹的假丝酵母LF04能在玉米芯水解液中不经任何脱毒处理发酵木糖生产木糖醇。在pH5.5 溶氧为 0.15vvm 的条件下发酵 88h,木糖转化率为 76%,木糖醇浓度达 61.768g/L。远高于其出发菌株。该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有望用于木糖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低聚木糖对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勇  江华  勇强  余世袁 《食品科学》2001,22(7):15-17
通过体外严格厌氧培养技术,比较葡萄糖、木糖和定向酶解植物半纤维素制备的低聚木糖三种碳源增殖青春双歧杆菌的效果,检测了该低聚木糖的以歧因子作用。研究表明,该低聚木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具有良好的增殖效果,青春双歧杆菌在优先利用木二糖和木三糖的同时可能会生成胞外酶,该酶职解聚合度较高木四糖和木五糖使之转变为聚合度理、更易为双歧杆菌的吸收代谢的低聚木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20.
椰壳常压酸水解制备木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椰壳常压酸水解制备木糖工艺过程,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酸预处理时间、酸浓度、椰壳粉粒度、水解时间等对木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浓度与水解时间对木糖产率有显著性影响,酸预处理时间和椰壳粉粒度对木糖产率没有显著性影响,采用0.2mol/L的盐酸,100℃温度下水解6h,木糖产率可达椰壳空气干燥基质量的16%,水解液经脱色脱盐等一系列工艺制备的椰壳木糖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