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钛离子在低碳钢电极上电结晶形核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占恒  顾学范 《稀有金属》1994,18(2):97-101
应用循环伏安法及计时电流法研究了低价钛离子在低碳电极上电结晶形核过程的规律。研究表明,在LiCl-KCl低共晶体系中,当温度为723~783K、低价钛离子浓度为1.04wt%~8.28wt%时,钛在低碳钢电极上以纯钛形式析出时存在电结晶形核过程,在电结晶形核过程中初始晶核产生的数量起主导作用,晶核长大的过程中伴随着新核的产生,晶核长大过程符合半球形三维成核长大模型,受扩散控制。在同一浓度下,钛的晶  相似文献   

2.
钛离子在低碳钢电极上电化学还原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占恒  顾学范 《稀有金属》1993,17(5):321-325
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卷积伏安法研究了 LiCl-KCl 熔盐体系中低价钛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研究表明,低价钛离子在低碳钢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过程为产物可溶的电化学极接近可逆反应。同时还发现,在制备低价钛的过程中可能有杂质产生,这种杂质估计是钛的氯氧化物。  相似文献   

3.
钇对17CrMoV钢离子氮化特性的影响及催渗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分析对比了17CrMoVY和17CrMoV钢离子氮化层特性,探讨了钇加速离子氮化的机理,提出了钢中钇催渗的“气团─通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钇显著提高渗层深度与硬度;钇影响钢的组织转变,提高渗层氮浓度,使氮化物更易于析出;大量弥散、细小氮化物的快速析出又为氮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了更多的扩散通道,加快氮的扩散。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电解断电后的电位─时间曲线、电位阶跃下的电流─时间曲线以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在KCl─HoCl3熔体中Ho3+在钴电极上还原的电极过程。Ho3+在钴电极还原时,在形成金属间化合物Ho2Co17等后才析出纯金属钬,确定了形成Ho2Co17这一步是可逆的。测定了Ho2Co17等五种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自由能和Ho原子在Ho2Co17中的扩散系数及扩散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6.
舒增年  熊春华 《稀有金属》1997,21(3):220-221,228
钇在大孔膦酸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舒增年熊春华郑玉华(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丽水323000)关键词:大孔膦酸树脂钇吸附机理大孔膦酸树脂吸附某些金属离子的研究已见报道[1~3],然而用膦酸树脂在HAcNaAc介质中吸附Y(Ⅲ)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三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离子在钛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和电极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使用循环伏安法,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研究了Y(Ⅲ)在NaCl-KCl-YCl3熔盐体系,在镍电极上的还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Y(Ⅲ)在镍电极上还原时,首先形成金属间化合物Ni5Y及NiY,然后才析出纯金属钇.  相似文献   

10.
Tm(Ⅲ)在氯化物熔体中电还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电解及断电后的电极电位-时间曲线,X射线衍射法研究NaCl=-KCl-TmCl3熔体中Tm(Ⅲ)在铁、钴、镍、铜等阴极上还原泊电极过程,在这些金属阴极上首先形成合金,然后才析出金属铥,测定了Tm-Fe体系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自由能。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就冶金企业生产过程车间空气中氟化物采样、测试方法进行综述。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样品,可保证滤纸法采集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含量在30~50mg/m^3的采样效率在92%以上的可能性,其阻留率,回收率均满足测试要成因素少,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铝酸根阴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的导电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  陈启元 《有色矿冶》1997,13(4):50-52
从膜电极敏感膜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与内阻的关系以及膜电极的稳态极化行为两个方面探讨了铝酸根阴离子CS膜电极的导电机理。结果表明:敏感膜中活性物质是电荷的导体,它对铝酸根阴离子有特殊的响应,敏感膜是通过离子导电而不是电子导电。并由敏感膜的导电性质推知了膜电位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振动激发金属液形核过程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激发金属液形核技术特征是:当一种振动冷却棒插入金属液内时,棒体表面将迅速形成大量的细小晶粒,这些晶粒可被连续不断地弹射至金属液中,成为凝固过程中等轴晶的形核核心.采用30%氯化铵水溶液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探讨了振动激发金属液形核过程机理,结果表明:振动激发形核过程中产生的晶粒始于晶核发射器棒体与氯化铵水溶液之间的接触界面;振动和冷却促进了溶液表面结晶雨的形成;为了防止凝固坯壳在棒体表面快速长大,应通过对振动和冷却工艺进行控制,确保棒体表面的温度介于溶液的固、液相线温度之间,从而促进晶体的游离.  相似文献   

15.
D380大孔弱碱性树脂吸附钼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D380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相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4.4-8.5范围内,钼的分配系数较高;溶液中硫酸铵或硝酸铰的存在均不利于钼的吸附;该吸附平衡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化学分析表明,吸附物中树脂功能基与Mo(M)的库尔比接近1:1(pH5.5时)。红外光谱证实树脂吸附钼属于离子交换机制,并测定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6.
乙酰胺型离子液体在铝电沉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温下,通过乙酰胺和无水氯化铝的混合反应制备了新型离子液体。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铝可以顺利从该体系中沉积析出。反应可逆性较好,过程受离子扩散控制。温度和电流密度对铝的形貌影响较大,晶体在电极上的生长以(200)方向为主。该方法操作简单,体系稳定性好,电流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希明 Wrig.  DC 《黄金》1997,18(10):35-39
为寻找有效的监测手段以降低氰化浸金的试剂消耗,评价了两种商业电极“Kegold”和“Orion”氰离子电极的性能,对电极响应和氰离子浓度变化进行线性关联,研究了溶液pH和温度变化对电极响应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电极的测量误差,研究表明,用氰离子电极监测氰化物浓度变化是可行的,在深入研究了干扰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优化工作条件能进一步改善其测量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玻璃窑炉用钼电极表面抗氧化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料浆法在钼基体上制备ZrO2和SnO2玻璃基抗氧化涂层。通过XRD分析涂层的物相结构,运用SEM观察涂层的显微形貌,同时测试了涂层在800℃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ZrO2和SnO2玻璃基涂层中分别有BaZrSi3O9和BaSnSi3O9相生成,这两种物质均具有抗氧化性质,使得涂层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被氧化。在空气中经过2h高温氧化后,ZrO2玻璃基涂层中仅存在ZrSiO4相,而SnO2玻璃基涂层中则出现了BaMo2O7和BaMo2O7相,使得涂层重量增加。ZrO2玻璃基涂层的氧化增重曲线较平缓,且增重先增加后逐渐减少,而SnO2玻璃基涂层的氧化增重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多晶硅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四氯化硅(SiCl_4)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电沉积过程。结果表明,SiCl_4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离子液体的导电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阴离子为[TNf_2]的情况下,阳离子为[N_(1114)]的季铵盐类离子液体比咪唑类[Bmim]离子液体具有更好的SiCl_4溶解度和导电性。SiCl_4在季铵盐类离子液体的溶解度随烷基主链长度增加而增大,随侧链长度增加而降低。[N_(1114)][TNf_2]和SiCl_4之间形成C-Cl、Si-O和C-Si键,在[N_(1114)][TNf_2]-SiCl_4体系中S_i~(4+)的还原电位为-2.2V。在温度25℃、SiCl_4浓度0.3mol/L、电流密度20A/m~2、电解时间2h的条件下可电沉积得到较为致密的硅薄膜,呈球形颗粒状分布。  相似文献   

20.
离子液体电沉积铜及其合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铜及其合金在离子液体中进行电沉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铜在吡啶盐类、季铵盐类和咪唑盐类离子液体中进行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比较了铜在不同离子液体中和不同工作电极上的电沉积机理,分析了离子液体种类对铜电沉积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