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轴承》1966,(4)
文中研究了GCr15电渣重熔钢的淬火方法、冷处理方法、回火温度及磨削过程中的附加回火工艺对工序间变形、尺寸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热处理设备:淬火加热——C-25和H-45;冷处理—干冰—酒精溶液,冷冻机,液体氧;回火—油炉。残留奥氏体量用差示磁性法和X光法。尺寸精度用0.2u的光学扭簧表测量。耐磨性在ZYS-5型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通过一系列试验认为:1.淬火到深冷的停留时间、深冷方式(干冰—酒精、冷冻机、液态氧)、时间、次数对残留奥氏体量有影响,在不回火的情况下对残留奥氏体稳定性有相应的影响,但经过160℃ 3小时的回火后,上述因素对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便没有什么影响了。5小 时与100小时β加回火的试样,其残留奥氏 体的稳定性差大。2.回火对残留奥氏体 的稳定性有很向,160℃3小时的回火 可使不深冷试样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与经 过-78℃ 2小时深冷的相近似,200℃ 3 小时回火,可使之完全一样。但残留奥氏体 量并不一样。3.分级淬火能大大减少淬回火 和磨削过程中的变形;初磨套圈外圆后进行 一次附加回火(141一150℃ 5小时)能显著减少磨沟道过程中小圆椭圆度的变化。4. 150—160℃ 3分钟分级淬火,-78℃ 2小时深冷,160—170℃ 3小时回火,三次附加回火(140—150℃(5、5、10小时)处理的 B 236207 E  相似文献   

2.
批量生产证明,对用0SiCr和GCr15钢制造的木工麻花钻,采用高频加热,奥氏体化变形温度为900~950℃,在四辊热轧机上以37%~45%形变量一次成形,轧后到淬火冷却停留时间3秒之内,140~145℃停留1~1.5小时回火的工艺规程,能够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刀具切削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 高速钢淬火时,由于奥氏体中溶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和碳,使M_s 和M_f 点下降,冷却到室温时还残留较多量的奥氏休(25—30%)。其中一部分是伴随马氏体而存在的,另一部分则是由于钢的M_f 点为-60℃左右,钢冷却到室温时尚未转变而残留下来的。欲减少后一部分残余奥氏体量,可采用低于M_f 点温度的冷处理,以促使这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1937年提出的高速钢冷处理工艺。将淬火钢冷却到零下温度,以促使马氏体量的增加,并试图以此来缩短热处理周期,即用淬火+冷处理+一次回火来取代经典的淬火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W12Cr4V5Co5(FT15)粉冶高速钢热处理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并与铸锻T15高速钢进行了比较,粉冶高速钢的初始碳化物十分细小,并均匀分布,消除了偏析。淬火后,得到细晶粒组织,这是因为奥氏体化时,细小碳化物对晶粒的长大有强烈遏制作用的缘故。细小碳化物在奥氏体化时易溶解,提高了基体的强度,也增多了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所以应增加回火次数三到四次。对碳含量较高的FT15应适当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反之亦然。从显微组织的分析研究确定了W12Cr4V5Co5粉冶高速钢的热处理规范:在860℃保温二小时,750℃保温四小时等温退火,退火硬度HB270左右。奥氏体化温度1220~1260℃,直接油淬。回火温度520~560℃,回火三次,每次保温二小时。热处理后硬度为HRC66~68。  相似文献   

5.
我企业生产用冲模均用CrWMn钢制造,其常规淬火方法是加热至830~850℃淬火、200℃回火2h,回火后钢的内部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细小碳化物+少量残留奥氏体,硬度为60~62HRC。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轺轴承钢的磁场淬火和磁场回火。试验结果表明:1.交变磁场淬火能提高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而恒磁场淬火则减少;2.磁场淬火能提高淬火后的矫顽力;3.纵向磁化能提高磁场淬火后的强度,而横向磁化并不能改善强度;4,磁埸回火能显著地减少回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附图4幅,参考文献8篇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许多科学的方法来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本文只介绍用深冷处理的方法提高高速钢刀具的使用寿命。 一、液氮处理刀具的原理 高速钢刀具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约20%~25%)+未溶碳化物(约16%),由于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使高速钢的硬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钢的导热性,易使刀具在工作时受热变钝,所以现在一般都将高速钢刀具经过三次回火使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节译Ю.A.格列尔等所著:高速钢和高铬钢残留奥氏体的抗■火稳定性一文,译者并参考了P.彼森和TL·克拉恩(6), B· П ·顾塞宁( 7) M· 柯恩(10)等人的文章略加补充。目的在于说明高速钢淬火后在■火前的室温停留,引起奥氏体稳定化,消弱■火作用的问题。 残留奥氏体不同的抗■火稔定性(即残留奥氏体在■火后,冷却过程中不易转变成马氏体的性质),是由于不同的淬火温度所引起的。提高淬火温度,增高了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增强了奥氏体的抗回火稳定性。但是,对于高速钢来说,这种原因不能算为主要的,在一般淬火温度(P9是1220~1250℃; P…  相似文献   

9.
正1.残留奥氏体含量与热处理关系分析轴承钢中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对轴承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与轴承材料的抗拉强度、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轴承套圈在油中冷却后,是直接进行回火处理,还是淬火后  相似文献   

10.
王洪顺  乔增海 《工具技术》1995,29(12):21-24
批量生产证明,对用9SiCr和GCr15钢制造的木工麻花钻,采用高频加热,奥氏体化变形温度为900 ̄950℃,在四辊热轧机上以37% ̄45%形变量一次成形,轧后到淬火冷却停留时间3秒之内,140 ̄1450170停留1 ̄1.5小时回火的工艺规程,能够获得理想的显微组织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刀具切削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喷雾冷却原理,设计了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喷雾冷却装置,确定了刀具几何角度,选择水做为冷却液.实验表明,与干切削相比,喷雾冷却时切削区温度可降低200℃;切削液用量为(0.3~0.5)L/h,且当切削条件调整到理想状态时,工件表面不会有冷却液残留;能够适用于普通的硬质合金刀具.  相似文献   

12.
高速钢工具的冷处理是三十年代后期提出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这种工艺在七十年代又取得了一些进展。按传统的概念,冷处理的目的是将淬火钢件冷却到零下温度(一般为-60~-70℃,使钢内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过去工业上采用的高速钢的冷处理主要应用于缩短热处理生产周期(即用淬火 冷处理 一次回火来代替淬火 三次回火)。除此之外,冷处理亦用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碳钢和合金钢为了改善性质都要经过淬火和回火。大家知道,淬火时,在铜内将产生很大的剩余应力,这应力有时大至超过了钢的强度,形成了淬火裂纹。 这篇论文是研究在淬火时产生裂纹的原因,和探讨减少引起裂纹的淬火方法。 一、淬火时在钢内引起裂纹产生的原因 加热到具有奥氏体组织的钢,在快速冷却时分为二个温度区:第一个温度区──钢从加热温度冷却到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丁体的温度,第二个温度区──从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丁体的温度冷却到冷却液的温度。 在第一个温度区只发生奥氏体的冷却作用,而在第二个温度区──奥氏体冷却并转…  相似文献   

14.
徐连增  许伟 《工具技术》1993,27(9):30-32
本文对“M2”高速钢板制造的锯片铣刀所作的热处理工艺试验、红硬性试验和刀具寿命试验进行了分析。经试验分析得出,热处理工艺采用1230℃淬火,560℃三次回火,刀具硬度、奥氏体晶粒度、红硬性均在合格范围内,采用此种热处理工艺刀具使用寿命最佳。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处理高速钢刀具时,往往把刀具放在固体或液体炉里加热到淬火温度(1200~1250℃),就直接插入油槽里急冷,然后拿出来配火(回火)。这样的热处理方法,虽然能够使刀具达到所要求的硬度(R_C 62~63),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高温的刀具直接插入油槽里急冷,很容易使  相似文献   

16.
研究热处理对新型贝氏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却介质冷却,新型贝氏体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正火后300℃回火具有良好的强韧性.500℃回火出现回火脆性,其原因与组织中的贝氏体、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分解形成碳化物有关.提出适合新型贝氏体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炉膛余热回火法 工件在箱式炉中正火或淬火加热后,由于炉膛温度较高,一般不宜立即用于回火,通常是等设备冷透或在回火温度均温稳定之后再进行工件回火。其实,设备在冷却过程中,当冷却到400℃~600℃温度段时冷却速度一般都在10℃/h左右,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奥氏体化温度以及回火冷却方法对14Cr17Ni2钢回火脆性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试验材料相同热处理工艺及同一试验材料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得出的试验结果,给出了降低14Cr17Ni2钢回火脆性的奥氏体化温度和回火处理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高速钢采用-196℃液氮深冷处理可使组织发生明显变化,有效促使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并析出超细碳化物,可获得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了高速钢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正> 高速钢刀具淬火和多次回火的保温时间不同,造成了大批量生产刀具发生巨大困难,譬如,虽然淬火的每一工步(预热、最终加热和分级淬火冷却)在盐炉中总的保温时间(它们在盐浴中停留的总时间)相同,对于直径6~50mm的钻头在2~4.5分钟之间变动,可是在炉子或盐炉中560℃常规回火时,每次回火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