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规划受政治制约,政治对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实际上在于权力和利益对城市空间和土地的处置权.权力从方向、层次和时间性三个方面影响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城市规划进行分配与控制的目的在于平衡各种要素所形成的权力结构.城市规划的实现要依靠不同的规划师队伍站在政治的高度进行最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镇化的"巨型"特征也愈加明显,人与空间的矛盾、空间与空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城市空间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使得在对空间的分配和使用时会体现出一定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矛盾,当矛盾愈加突出之时,对于城市利益的划分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实际需求,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空间资源的安排要更加公正、合理。社会正义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目标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保证在城市之中被边缘化的群体获得对于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获得更多的机会来缩小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差距。然而,实现社会正义在现实生活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文章从城市规划的视角下来探讨实现社会正义即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趋近正义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社会正义是城市规划的核心价值观.在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城市绿色空间的潜在复合价值日益凸显,引发相关利益各方的激烈争夺,在不同人群、地域之间出现了诸多分配不公平问题.基于绿色空间正义原则和分配标准分析,认为应在各方之间公平分配享有的权益和维护的责任,并通过对规划过程中的技术、识别、程序、补偿与执行环节的"非正义"部分进行完善修正,期待推动绿色空间规划建设趋近正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城市规划管理实践出发,通过一则项目管理案例的分析,对城市发展利益主体的属性和行为特征展开了讨论.城市规划管理通过规则制定调控利益主体的土地使用和空间资源利用行为,并将其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为城市规划管理理念、方法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的现实任务是解决社会共同面临的城市问题,而后者经历中国数十年城镇化的强劲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规划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这意味着其工作方法和内容必然的革新。当前中国城市规划所进行的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已然成为城市中最大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在城市更新语境下规划工作如何体现其公共作用,容纳公众意见、建立公共部门与社区、市场的伙伴关系,从较多关注空间效率、美学和设计创新转向在空间资源的再分配中保障公共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协调社会冲突,同时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6.
儿童空间利益与城市规划基本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儿童户外活动现状为基础,揭示儿童户外空间在城市空间扩张的背景下变得岌岌可危、甚至消失的现象,在儿童权利普遍遭到误解的背景下,儿童空间弱势只是其表象之一,在空间调配机制上,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城市规划遵循传统社会价值观对儿童利益的忽视和替代性抛弃.通过引入国外"亲儿童型城市"的概念及方法,提供一种更加系统全面保障城市儿童空间利益的城市策略.最后总结儿童空间弱势与社会、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提出传统城市规划的弊病以及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治对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文治  于进海 《规划师》2007,23(4):8-10
城市规划受政治制约,政治对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实际上在于权力和利益对城市空间和土地的处置权。权力从方向、层次和时间性三个方面影响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城市规划进行分配与控制的目的在于平衡各种要素所形成的权力结构。城市规划的实现要依靠不同的规划师队伍站在政治的高度进行最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将制度的转轨与市场社会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此相伴随的空间的重构.概括为中国当代政治、经济与空间的转型过程.在转型背景下,指出空间再开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政治博弈的焦点,并采用"政府、经济精英、市民与城市规划"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转型过程中政治博弈权力分配不均衡的现状,这种状况导致了再开发过程中利益分配的不均等.最后针对权力分配与政治博弈的不均衡,提出了基本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价值产生巨大影响,这部分利益的分配与社会公平和效率息息相关。城市规划利益还原是指正义地分配城市规划带来的土地利益改变。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利益还原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指出它与土地增值利益还原研究在范围与内涵上的重合和差异。接着,对功利主义、社会公平及平等主义视角下的分配正义原则在城市规划利益分配上的应用进行辨析,综合考虑不同原则的局限性与适用性,以平等主义的正义理论为主要依据,提出城市规划利益还原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指受益者负担,受损者得到补偿的原则,该原则下土地权利人应将其增值收益进行社会共享;效率原则指为了追求效率而忍受的不平等要以实现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为目标,即需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共享与土地改良间接收益之和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城市规划在实践中表现为对资源的配置,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涉及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判断,涉及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何子张 《规划师》2009,25(4):45-49
城市绿色空间保护的失控,其主要原因是基于空间设计传统的城市规划难以解决规划过程中的种种空间冲突和利益矛盾.以南京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和规划为例,反思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目标和方法,对绿色空间的保护需探索一种走向空间政策的绿色空间保护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分析、干预和管理与城市变化密切相关的政治争议的复杂过程的城市治理手段.协助政府发挥好利益协调者角色是其职能定位,建立利益分配或再分配机制是其工作路径,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其目标导向.本文以南京燕子矶地区再开发为例,基于公共利益保障和房地产开发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构建起两个彼此在目标导向、空间要素和利益格局等方面差异性较大的空间规划方案.并且,通过DCF模型①的现金流量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理性比较各自利弊.最后,基于多重价值和利益博弈,提出未来规划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唯山 《规划师》2005,21(12):53-55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通过土地、空间资源的安排来进行利益分配。规划师,作为城市政府和市民的共同意志与利益的代表,在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整体与局部、长远与近期、集体与个人等的关系时,应该站在城市公共利益的高度,协调经济、环境、社会的关系,并使它们达到统一。这既是规划师应当具有的,目标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中,规划师应当具有的从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薛晖  潘振 《规划师》2006,22(11):25-26
城市规划是政府掌握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它既能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图综合反映到空间环境上,促进城市功能和空间秩序的优化,又能在利益差异中寻求平衡,建立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平的价值秩序.以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城市规划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进步思考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和探索改革的方向,为按照公共政策的范式研究规划编制的体制和办法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将政治经济学或阶级分析方法引入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功能、城市规划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及规划者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尖锐地批判资本的垄断利益,揭示了城市建成环境所内含的社会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城市规划、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关系的丰富阐述,弥补了传统规划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物质空间的规划和生产的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一直以来沿用的从总体规划逐层分解细化确定容积率的方法在理论上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目前开展的大量旧城更新项目中,由于涉及到原居民利益、开发商利润、城市环境改善、政府发展意愿等多重因素影响,如何科学确定每一个改造项目的开发强度成为城市规划亟需解答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确定容积率的方法.以深圳市华强北地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在地区整体更新规划完成对空间发展权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对宗地的"三类属性评价"与"二次交融取值",探索一条科学合理分配单元空间增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旧城更新中公共设施的更新关系到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和城市空间的品质.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从"利益-资本-权力"三要素出发,尝试构建旧城空间再生过程的分析框架.总结了南京大行宫地区文化空间更新过程的3个阶段,对应着3次空间分配过程,包括选址阶段的政策性分配、开发阶段的资本性分配、运营阶段的消费性分配.探讨旧城文化空间再生的机制,包括需求驱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本增殖机制.旧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应该由政府主导,公共利益是主要的更新目标,而专业群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旧城更新目标多元化,更新过程复杂化,空间类型多样化,旧城空间再生的重点应放在利益评估、资本整合和公共参与的体制完善上.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利益分配过程.本文将城市空间视为一种稀缺资源,以利益分析的视角对空间资源属性、主体行为特征与配置方式的现状进行梳理,以建立空间资源配置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叶??   《室内设计》2013,28(3):56-61
城市近郊农用地具有显著的公益价值,在各部门多头管理、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缺乏有效管控,不断被城市建设侵占。城市规划应发挥统筹城乡空间的龙头作用,将近郊农用地纳入城市规划安排,通过提升近郊农用地的规划地位,采取协作式规划模式协调各利益主体和各部门计划,并将规划管控措施落实到总规和控规层面,以有序组织城市空间拓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用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47  
石楠 《城市规划》2004,28(6):20-31
就空间论空间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多元化的社会经济进程,城市规划必须研究空间背后的社会利益机制,所有的城市规划工作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利益问题进行的,城市规划是协调社会不同利益的一种工具,城市规划的目标就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应该始终是城市规划师的基本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但是城市规划并不能自动地实现公共利益,为此需要克服来自几个方面的自利性影响。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该在空间上拓展,更应该在学科领域上加强交叉,尤其是注重对于决定土地与空间利用模式的利益关系的研究,应该逐渐向政策科学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规划中的利益诉求机制的建设和规划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及社会公益用地范围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