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管理,是城市和谐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呼唤更加科学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潍坊市城管执法局通过创新思路.科学执法.构建和谐城管.加强与市民的交流与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达到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水平相统一促进了城市和谐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郭桂香 《建筑创作》2008,(11):136-137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文明物化的载体。城市的发展标志着文明的发展程度。文化则是城市的内涵与形象.没有自身特色文化的城市,是缺乏灵魂、缺乏魅力的城市。城市和文化.宛如一个人和他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汪霞  李跃文 《中州建设》2006,(11):67-67
1.城市理水的基本释义 城市理水是指在对水资源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具有的景观特征和造景功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多门学科.以规划设计方法为工具,对水域空间景观建设和水资源景观的创意设计进行研究。以水资源为构景主体.寻求水与城市空间,与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与城市生态,与城市文化等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最佳融合方式.让水资源景观和水域空间景观中蕴含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空间价值等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供快乐的水生活,维持永续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时代建筑》2008,(1):189-194
城市是一个系统.是自然与社会的综合.处于人为与自然之间,既是自然的客体.也是文化的主体.城市构成的复杂性使其空间的组织和形态的表现反映出相互关联与不断变化的特征。强调城市形态的整体性、有机性、人文性.生态性,多样复合性.建构基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位一体的城市设计理念是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概况 舞钢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汇地带。她是一座充满青春魅力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是河南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扩权县市。市域面积645.67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舞钢市自然条件优越.风景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是国际龙舟赛基地.国家特宽特厚钢板生产科研基地。舞钢市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历史中心区.是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文化交流的中心。它体现着城市发展的脉络,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格,是公众认可的场所。在保护、更新与开发等诸多矛盾之下,人们缺乏对区域历史文化价值的整体认识,往往将其中的历史建筑孤立对待.在修建大量的“现代建筑”时.破坏原有传统风貌与空间格局。如何延续城市的风貌特色,使城市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是城市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试析城市景观的概念及其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烨 《新建筑》2004,(5):15-17
塑造城市景观和城市的物质形态是有着重要区别的,高投资的建筑或广场,或者具有艺术特征的城市形态并不就等于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通过对城市景观概念的剖析,阐述人与城市景观对象、社会结构与建成结构的关系.强调人的活动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设计越来越以人为本,越来越考虑城市的可持续性和文化的传承,而城市中的建筑设计越来越关心与周边场地和人文环境的协调。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可持续性和文化是城市建设的表现,而多元的理念和想法是城市建设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9.
我们可以把城市景观分解成实体和虚体,实体是建筑.虚体是街道.广场与绿地。建筑立面可以说既作为实体的外表面.同时又构成虚体的空间界面。因此.立面是非常重要的城市景观元素,我们感受、体验建筑乃至城市,最先须认知并作出判断的就是立面。城市住宅是市民生活的居所.不论哪个时期.都是最为量大面广的一种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为非专业人士介绍了基于网络的数字城市具有的与现实城市相似的各种特性和功能。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操作层面上的议题,同时也涉及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宗教等各个领域。作者探讨了这些数字城市概念中涵盖的议题:城市的意识形态、城市结构和功能如何与数字城市找到交汇点?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的关系如何?数字城市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城市对人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要回答这些相关联的问题.必须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框架。通过对各种关于数字城市的实现方式、议题和批评进行较全面考察,作者初步建立了一个数字城市的理论,该理论建立在以下三个领域的结合处:实体城市地区,实体城市地区内的居住社区,以及建立信息社会的可能性和障碍(主要有技术障碍.社会经济障碍和意识形态的障碍)。最后,作者论述了这些理论对数字城市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