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胶质层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的胶质层测定仪存在的手工测量Y值导致的测量人为因素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能够自动测量Y值的胶质层指数测定仪。  相似文献   

2.
张晨  英风国  张晞 《煤矿设计》2008,(3):99-100
文章对胶质层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的胶质层测定仪存在的手工测量Y值导致的测量人为因素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能够自动测量Y值的胶质层指数测定仪。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全自动胶质层测定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了正确使用全自动胶质层测定仪的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粘结指数是评价煤的塑性的一个指标,并对煤粘结指数的测定及注意事项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粘结指数及罗加指数的计算公式,结合磨碎动力学,导出了两者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两者相互换算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石岩 《煤质技术》2012,(3):18-19
依据MT/T 226—2005《烟煤黏结指数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对烟煤黏结指数测定仪的验收方法进行探讨,并重点对测定仪的技术性能和准确度进行核查,以确保烟煤黏结指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刘慧 《煤质技术》2007,(2):9-10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是规范性很强的实验,结合实际,提出了采制样、控温、专用无烟煤选择等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申建华 《煤》2007,16(5):54-54
针对烟煤粘结指数测定工作用时较长,化验成本较高的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进行粘结指数的测定,并与灰分、挥发分测试数据进行相应的比照印证,达到缩短化验时间,减少化验人员劳动强度,降低化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孙刚  方全国  李英华 《煤炭学报》2006,31(5):659-661
研究了烟煤粘结指数(G样品在不同保存方式下(常温、冷藏和除氧保存1 a的稳定性及其原因.研究表明,在常温下保存1 a不同量值的G煤样,其G值均有明显变化.在冷藏2~4 ℃下保存1 a,不同G值煤样的稳定性均比常温下好.若除氧保存1 a,各种煤样的G值可认为没有变化.开封后反复使用的样品的G值稳定性(冷藏保存比在相同保存条件下的无反复使用的样品略差.  相似文献   

10.
陈翠菊 《陕西煤炭》2010,29(2):48-49
从采制样、温度控制、购置专用无烟煤、操作过程和如何正确掌握测定技术等方面阐明了烟煤粘结指数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王艳  戴杰  黄琳 《中州煤炭》2004,(4):19-19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煤样粒度对粘结指数的影响,阐述了煤样粒度对测量粘结指数准确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照试验表明,JY-A6型智能全自动胶质层测定仪实现了对胶质层厚度的自动测量、温度的自动控制、X体积曲线的实时显示和数据报表的打印输出等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集贤煤田东荣区烟煤各种粘结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相应的回归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胶质层最大厚度与粘结指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克俭 《矿业快报》2008,24(5):86-89
煤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与煤的粘结指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通过大量的数据得出两者之间的强相关结论,并运用概率统计方法求得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最后通过分析线性回归方程的标准误差的概率值证明胶质层最大厚度的估计值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都很强.因此在煤质化验及配煤炼焦等工作中可通过简便易行的粘结指数的测定来预测胶质层的最大厚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统计对比,采用粘结指数按90、93和96分段划界区分强粘煤,取消Y值与b值,可使分类方案更简便易行。煤炭类别变化不大,仅肥煤略有增加,有利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全自动胶质层测定仪在炼焦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的应用,并结合影响胶质层测定准确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由分析可知,全自动胶质层测定仪可提高炼焦煤胶质层指数测定的规范性,并满足测定的准确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开滦矿区7种强粘结性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粘结指数测试过程中待测烟煤和标准无烟煤间的配比,研究了开滦煤的校核粘结指数。结果表明,当待测烟煤和标准无烟煤的配比为0.7∶5.3时,粘结指数的区分能力较好,可有效区分开滦矿区强粘结性煤的粘结能力。  相似文献   

18.
铁维博  汪琦  张松 《煤质技术》2020,35(2):47-51
基于胶质层指数为炼焦煤黏结成焦性中的重要参数以及炼焦煤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胶质层指数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配煤炼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有效指导配煤、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稳定焦炭质量。对有关人工测量、半自动测量、全自动测量胶质层指数的原理及相应的设备进行总结归纳,阐述了设备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对各方法进行比较并讨论各自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测量胶质层指数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采用全自动检测可代替传统法检测,其检测过程规范以及所得的胶质层指数检测结果具有可信度。胶质层指数与焦炭质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胶质体性质的更深层次探究对于配煤炼焦具有重要的意义,即针对胶质体的调控将会成为优化配煤的新途径并可有效控制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