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以单相单周期控制Boost结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数学分析,同时推导出了单周期控制方程.基于IR1150控制芯片,用简单的电路实现该控制,因无需乘法器和检测输入电压电路,简化了电路.针对300 W实际样机,对整个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高频输入电容、Boost...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既能提高开关电源效率,又能减小对电网的谐波污染.本文中绍一种基于单周期控制(One-Cycle Control,简称OCC)的新型IR1150芯片构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给出Boost型APFC系统的主电路结构.分析和讨论了OCC技术原理以及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工作过程和系统的硬件电路结构,并设计制作了400 W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校正器在宽输入电压范围(90~260 V)下能够正常工作,功率因数达到0.99.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高频Boost PFC变换器的基础上叠加低频单元,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周期控制技术的双频Boost PFC变换器。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提高变换器的效率,适用于大功率场合的应用;控制方式采用单周期控制,简化了控制电路。试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Boost电路单周期控制功率因数校正(PFC)需对输入电流进行采样,采样方法一般为串联电阻侧电压。该方法中若采样位置靠近开关动作时刻,会有很大的干扰进入采样环节,若采样位置距离开关动作时刻较远,采样得到的输入电流又会与电流峰值产生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占空比。针对以上缺点,这里欲采用计算方法得到输入电流而非采样的方法,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在开关动作时刻附近采样引入的开关噪声,又避免了采样位置距离开关动作时刻较远造成的占空比误差,这种对输入电流的计算称为电流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新型无桥Boost拓扑作为功率因数校正(PFC)主电路,通过拓扑优势提高了转换效率;控制方式采用单周期控制,降低了整个控制电路的复杂程度,改善了电路的抗扰动能力和连续的PFC功能;分析对比了几种针对该电路的电流检测方法,并详细介绍了使用霍尔器件取样的方法;最后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付炎炎  王明渝 《低压电器》2012,(2):35-37,46
在分析功率因数校正器(PFC)主电路工作原理基础上,推导出单周期控制的单相两级有源PFC的控制方程,进而构建单周期控制原理框图。通过Matlab Simulink等对单周期控制方式的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单周期控制方式能使输入电流相位跟踪输入电压相位,输出电压基本保持恒定,总电流谐波含量为6.33%,功率因数为0.997,达到了抑制电流谐波、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且能简化电路结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单周期控制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在轻载时不稳定,这增大了电流谐波含量对系统很不利.本文对这一缺点进行改进,引入一个虚拟电阻,输入电压通过该虚拟电阻产生虚拟电流,实际的检测电流与这个虚拟电流之和与锯齿波比较,产生开关控制门信号.最后应用MATLAB/SIMULINK分别对重载和轻载以及在这两者之间突变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改进的控制下,系统轻载时可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并且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周期控制(OCC)有源前端(AFE)变换器具有抗电源扰动能力强、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恒频控制等优点,但在轻载时变换器的功率因数变差,提出了改进OCC策略,采用前馈补偿控制改善轻载时对功率因数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采用独立的锯齿波电路完全消除轻载时对功率因数的影响,建立改进OCC AFE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理论和仿真实验证明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给出了几种主电路拓扑结构,分析了DCM工作模式和CCM工作模式两种控制方法,DCM工作模式采用恒频、变频等控制方式,CCM工作模式采用峰值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和滞环电流控制等方式。对三相APFC电路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展望了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高功率因数软开关电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开关电源输入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高、开关损耗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周期控制的高功率因数软开关电源,分析了采用单周期控制进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研究了不对称半桥电路实现谐振软开关的不同工作模态,并设计实现了电源实验电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单周期控制可有效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减小输入电流中的谐波含量,且电路设计简单,容易实现。不对称半桥电路利用开关管的寄生电容与功率变压器的漏感进行谐振即可实现零电压开关,有效减少了开关损耗,提高了电源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厚升 《电源世界》2007,(6):47-51,8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周期控制技术的功率因数校正芯片IR1150的特点、引脚功能、电气参数、工作原理、工作状态及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厚升 《低压电器》2010,(11):41-44
研究了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三相六开关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推导了三相六开关升压整流器的控制规律,设计了一种基于单周期控制技术的PFC控制器,完成了2kW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设计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功率因数可达0.991,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校正和低电流畸变。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三相有源功率因数变换器具有多种电路拓扑形式和控制方法,但整流部分常采用全桥结构,导致输入电流谐波含量较大,电路整体效率不高,而且控制方法相对复杂。基于单相模块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单周期控制的三相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通过自耦变压器将三相电路解耦为两相无桥Boost PFC电路并联而成,为削弱2个并联电路之间的耦合干扰,加入分离元件实现了对2个并联电路的独立控制。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单周期控制的三相无桥PFC电路的正确性,实现了高功率因数,采用无桥方案也有助于提高电路的整体效率,单周期控制策略控制简单,简化了电路结构。  相似文献   

14.
黄超  林维明 《电源学报》2010,8(9):61-65
传统的升压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的导通器件多,通态损耗较大,在功率较大和低压输入时的应用场合,其通态损耗影响整机效率的提升。无整流桥的PFC电路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分析比较了现有无桥PFC电路,并采用一种新型的无桥升压型APFC电路,其导通器件少,电压应力低,开关损耗小,在中大功率场合可得更高效率。介绍了单周期控制的基本原理,并以IR1150S为控制芯片,设计了双向开关型无桥升压PFC电路,300W的试验样机证实了该电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黄超  林维明 《电源学报》2011,9(1):61-65
传统的升压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的导通器件多,通态损耗较大,在功率较大和低压输入时的应用场合,其通态损耗影响整机效率的提升.无整流桥的PFC电路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文章分析比较了现有无桥PFC电路,并采用一种新型的无桥升压型APFC电路,其导通器件少,电压应力低,开关损耗小,在中大功率场合可得更高效率.文中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周控制OCC(One-Cycle-Control)的单相三电平Boost型PFC,具有以下特点:恒频控制,控制简单、可靠,控制效果好;与两电平变换器相比,可以减小Boost电感,有利于变换器动态性能和效率的提高;开关器件应力降为输出电压的一半。结果验证了相关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周期控制的通用三相PFC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具有串联升压拓扑结构的三相boost整流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周期控制技术的三相PFC控制器,它可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和低电流畸变.该控制器不需要乘法器,控制方法简单、可靠,而且在任意时刻只有两个开关管工作在高频状态,所以开关损耗降到了最低程度.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周期控制策略的高效率无桥PFC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桥式整流升压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效率较低的缺点,提出了基于单周期控制策略的高效率无桥PFC电路拓扑,指出其优势在于可减少通态损耗,提高电路效率。通过优化设计其电磁兼容,降低了共模干扰,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为了得到完整的输入电流,提高控制精度,采用一套新颖的基于电流互感器的电流采集方案,实现了准确可靠的电流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单周期控制策略的高效率无桥PFC电路能实现近似单位功率因数,系统效率高、稳定性强,而且控制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9.
陈息坤  单鸿涛  康勇  陈坚 《电气传动》2005,35(11):29-32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全数字单相双APFC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基于数字控制的APFC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提高输入功率因数,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输入电流谐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