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为了对地震力下框架结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描述,从框架结构刚度退化入手,提出了构件层次上的损伤指标.借助于构件层次上的损伤指标和线性加权的方法进而建立了整个框架结构的损伤模型.采用建立的框架结构损伤模型对一框架结构在地震力下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地震力下框架结构损伤发展趋势.本文所提出的损伤模型可以对地震力下框架结构损伤情况进行定量描述,为框架结构损伤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RC核心筒是高层混合结构中应用广泛的结构单元体系,为体现构件损伤向结构损伤迁移转化的多尺度效应,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在分析构件耗能权重的基础上,建立了结构单层地震损伤模型;通过对结构单层损伤与整体结构破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位置权重系数与结构单层损伤指数权重系数二者组合的形式作为结构层损伤权重系数,建立了能够反映构件损伤、楼层损伤以及整体结构损伤三者之间迁移演化规律的RC核心筒地震损伤模型,并给出了RC核心筒的损伤状态及相应的损伤指数范围.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建立的地震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核心筒结构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与损伤程度,并反映构件损伤、局部结构损伤以及整体结构损伤三者之间迁移演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际工程中某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进行了1 064种损伤工况的动力计算,定义了归一化固有频率,面向网架节点分别分析了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对结构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位置对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模式有显著差异,而损伤程度对其影响模式相似,未在本质上影响损伤模式性态;各阶固有频率对损伤位置的响应分布较为开展,包含了损伤模式的个性化信息。据此建立了描述网架结构损伤模式的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训练学习,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损伤定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模型中的刚度退化需要通过损伤变量来实现。针对通常采用的2种损伤变量定义,给出了统一表达式。此外,损伤刚度矩阵是损伤变量的函数,基于应变等效假设推导了三维损伤刚度矩阵,从而避免了对损伤刚度矩阵的人为假定。最后,通过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数值模拟,讨论了损伤变量的2种定义对数值结果的影响,表明损伤变量的不同定义对分层和基体损伤分布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冲击载荷的影响不大。建议在复合材料损伤模拟中,应予关注损伤变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损伤、概率、模糊隶属度在\[0,1\] 区间内度量的协调一致性,得出了发展模糊随机损伤力学的观念.提出了模糊随机损伤的基本概念模型、推导了基于损伤的模糊随机变分列式.在分析损伤变量广义不确定性实质的基础上,构造并解释了3类损伤变量的模糊性态,提出了模糊损伤的降半分布、“秋千”分布和组合“秋千”分布,它们可以分别探讨不同形式下随机损伤的模糊演变过程,实现了随机损伤变量的模糊化和去模糊化过程的自适应生成与构建.根据扩张原理及随机损伤变量满足β概率分布的理论和定义,对模糊集上随机损伤变量的累积分布函数(CDF)、概率密度函数(PDF)积分进行修正,实现了模糊随机有限元可靠度与模糊随机损伤的同步分析.自主研制了模糊随机损伤有限元程序,并对荆南干堤的典型堤段进行了三维模糊随机损伤场力学性态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多级形核的损伤模型,建立了无形核损伤变量与无形核损伤能释放率、形核损伤变量与形核损伤能释放率之间的损伤发展的内蕴时间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7.
结构损伤动力识别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结构损伤的动力识别技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阐述了结构损伤动力识别研究的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结构损伤动力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从三个方面,即结构损伤的动力识别机理、结构损伤的动力识别参数和结构损伤的识别算法,分别探讨了结构损伤动力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最后对结构损伤动力识别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4个混凝土异形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试件各个阶段的损伤特征,选取基于能量的损伤模型、Park-Ang损伤模型和改进Park-Ang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内置型钢可以延缓损伤破坏并降低试件最终损伤程度;基于能量耗散损伤模型和Park-Ang损伤模型对试件损伤程度的预估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基于有效耗能的改进Park-Ang模型能够较好地预估异形柱的损伤程度,为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损伤指数。对其他文献中试件的改进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其预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损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岩土材料爆炸损伤场的特点,采用受内压作用下的球形孔洞模型进行分析.利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引入一个含损伤变量的自由能函数构造了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球形孔洞膨胀的控制方程并应用初始损伤概念给出问题的边界条件,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材料的损伤场;讨论了初始损伤和材料损伤指数对损伤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损伤变量以及损伤区应力-应变场只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超过此范围材料需要采用新的本构方程加以描述.因此,损伤场的大小与材料性质、初始损伤都有关系,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变形本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机电阻抗与超声导波技术,结合数据融合算法,实现了复合材料梁结构的损伤定位研究.首先,利用2种方法各自的损伤监测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损伤指数的数据融合算法,用于表征结构的变化情况;其次,运用2种方法单独进行损伤评估,均可以实现损伤在较大范围内的定位,但定位不准确;最后,运用综合损伤指数对结构损伤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种通过数据融合得到的综合损伤指数能较为准确地识别缺陷所在位置,实现了损伤的定位评估.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Coal- Rock is a kind of brittle material with o-riginal damage.Its macrofracture failure is a resultof nucleation,development and coalescence of inte-rior microcracks.This could be viewed as evolve-ment,cumulation of damage.Since Dougill[1] ap-plied damage mechanics to rock and concrete materi-als,Dragon[2 ] and otherscholars have researched oncontinuous damage ofrock and concrete according to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damage mechanics,andestablished a corresponding continuou…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结构的抗震设计、未来震害预测、震后经济损失评估等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选择合理的反应量建立结构损伤评估模型,以定量计算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损伤指标.在分析现有的损伤参数以及几种双参数地震破坏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并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确定了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材料大塑性变形损伤的主要研究方法:基于位错的连续介质位错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基于宏细观损伤变量的损伤力学方法和基于裂纹及考虑损伤的断裂力学方法.评述了各尺度研究方法的研究概况、特点及其适用范围.重点介绍了材料变形过程损伤的模拟方法,以及运用有限元法进行损伤演化数值模拟的经验公式、统计模型和基于宏细观损伤变量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4.
砌体结构损伤状态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砌体结构损伤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损伤评估的数学模型,引入砌体伤值来度量砌体结构的损伤状态,伤值也与结构的可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砖墙裂缝为例,本文给出了砖墙裂缝的伤值公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梁的拉-弯组合应力损伤失效分析方法.与Kachanov的材料受载横截面减少定义拉伸损伤变量类似,以梁的弯曲惯性矩减少定义弯曲损伤变量.推导了梁的拉-弯组合应力损伤基本方程.并且提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梁拉-弯组合应力损伤失效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损伤影响张量,研究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时的有效应力,按照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建立了弹性各向异性损伤应力应变关系,并引入了材料的有效柔度张量.由于应变应该具有对称性,因此要求有效柔度张量具有对称性.本文采用Sidoroff的弹性能等值假设和弹性余能等值假设构造了材料的有效柔度张量.推导出损伤应变能释放率张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作者提出的混凝土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了混凝土材料双轴应力下的损伤演变规律在双轴应力比小于4.37的情况下与较小应力对应的损伤将被抑制不发生演变损伤只在加载平面内产生破坏面与加载面平行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耦合模型,对圆轴在弯扭组合变形状态下的蠕变损伤过程进行了研究.对于非线性材料圆轴求出了其损伤的潜破损时间,继而通过分析破损阵面的运动,求出破损时间,分析结果表明潜破损时间和破损时间都与材料的性质,载荷的大小,圆轴横截面的几何性质有关.当材料常数m较小时,圆轴发生潜破损后,到发生断裂尚有一段时间可以进行补救;而当m足够大时,圆轴的蠕变损伤破坏为脆性破坏,不存在损伤区扩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疲劳损伤过程中能量参数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用循环滞回能描述疲劳损伤非线性过程的损伤函数,并分析了其损伤演化规律.应用本文得出的损伤函数预测低循环疲劳寿命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