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生物礁的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西北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生物礁野外露头的研究,认为其为深水硅质海绵礁,处于水体较深的环境,根据生物礁序列发育模式,向礁区东侧水体较浅处可能发育浅水生物骨架礁和滩。通过川西坳陷地震剖面的详细解释和研究,在该套层位发现疑似礁型的丘状体,丘状体底部连续强反射同相轴,内部杂乱反射或无反射和顶面披盖式反射说明其为生物礁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川西坳陷勘探层位最深为须家河组,这些连带发育的似礁型丘状体对于向较深层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普安铅厂泥盆纪主要发育中晚泥盆世的地层。区内出露有硅质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碳酸盐沉积占主导地位。地层总厚1056米,由碳酸盐角砾岩、泥灰岩、灰泥岩、砂屑生物屑泥粒岩和粒泥岩、礁灰岩、含石英粉砂质泥岩、硅质泥岩和硅质岩等组成,碳酸盐岩共占83%左右。剖面上微体生物竹节石类发育,硅质放射虫和硅质海绵骨针依稀可见。区内各地重力流沉积屡见不鲜,计有碎屑流沉积、高密度浊流沉积和少量颗粒流沉积。罐二段发育深水丘状生物礁。 铅厂中晚泥盆世以深水沉积为主,包括盆地相、盆地边缘相和下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物礁作为一类特殊储集岩体的出现,曾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以地震剖面上的目标时间内波组的“丘状”“透镜状”外形识别生物礁,以瞬时相位剖面上相位错动、畸变等特征确定生物礁边界和顶底,用时差估算礁体厚度的生物礁预测分析方法,对通南巴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浙江江山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叠层石发育,宏观形态类型多样,且保存完好,是研究江山地区晚震旦世沉积环境较为理想的沉积构造。叠层石的宏观形态特征在地层剖面纵向上表现为水平纹层状→波纹状→丘状→锥状→柱状演变,其中柱状叠层石构成叠层石礁。通过对叠层石的宏观沉积特征及微观特征分析,初步认为该区的水平纹层状叠层石发育在潮上带,波纹状叠层石、丘状叠层石发育在潮间带,锥状叠层石、柱状叠层石发育在潮下带。根据浙江江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上段叠层石的沉积环境指示,认为灯影晚期研究区处于浅海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环境,经历了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的水体加深过程,可能主要受控于该时期扬子地块东南缘拉张沉降构造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川东地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钻测井资料,对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研究认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与礁灰(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及蜂窝状溶孔、溶洞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具低孔低渗的特征,但储层段裂缝发育,形成了裂缝-孔隙型储层.这些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典型微生物礁地层岩相组合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基于高精度剖面实测(1∶100)、镜下鉴定及生物化石分析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肖尔布拉克组分为上下两段,岩石类型以灰色粉晶云岩、残余砂屑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可见硅质岩薄层或条带,常见沉积构造有水平层理及叠层石构造等.肖尔布拉克组下段为微生物丘及局限台地潟湖沉积,上段为微生物礁滩发育段,岩性在横向上有变化,在东北部的礁主体剖面上,主要为残余砂屑粉晶白云岩;在西南部的礁翼剖面上,则为灰色薄层状粉晶白云岩,见硅质结核,为台地边缘微生物礁滩复合体环境.微生物礁沉积演化特征为颗粒滩→附枝菌礁→凝块石→叠层石.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楚—萨雷苏盆地南哈萨克区块下石炭统的层序地层、沉积相、沉积演化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主要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识别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蒸发台地、开阔台地生物礁、礁—滩复合体、滩间海、局限台地澙湖、淹没台地或深水台地等,高位体系域以开阔台地相为主;海侵体系域以发育局限台地相为主,中部的SQ3发育深水—淹没台地相,上部SQ4的顶部发育蒸发台地相.总体上,由南向北可划分潮缘带—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高能滩、台地边缘礁、滩、浅海—半深海等沉积相带.沉积、层序对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台地边缘高能相带为有利的储层相带,三级或四级层序界面附近,储层质量最好,储层孔隙度大于10%.  相似文献   

8.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划分为18个三级层序,下、中、上泥盆统分别包括7、5、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2.87Ma。按界面性质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10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上述18个三级层序构成二个超层序(二级层序)。盆地腹部泥盆系层序发育齐全,而靠近继承性古陆边缘或沉积高地的浅水区则通常缺失下部1—4层序或顶部17—18层序,并具有自南部钦防海槽向中部右江地区和北部扬子古陆南缘,底部缺失层序增多的趋势。SS1低水位时期形成六盘水-南丹、曲靖-开远两个次级陆源碎屑浅海盆地,滇东曲靖-宜良一带为河-湖环境,而钦防海槽则为次深海海槽环境。海进时期,南盘江坳陷初步形成台-盆相阃格局。高水位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分异较大,边缘形成三角洲环境、滨浅海环境及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环境;内部发育混积台地、盆地环境。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明显。SS2沉积时期,滇东北及黔中南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台地;广西地区呈现出台-盆相阃格局,常见生物礁及礁前塌积;钦防海槽则演化成统一的陆内裂谷盆地。在SS2沉积未期,滇东北、黔中南地区演化为广泛分布的局限台地。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晚古生代时位于华南陆板块的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及陆内。自早泥盆世中晚期开始发生裂陷运动,在滇东、黔南和广西地区发生沿北西向为主,北东向为次的拉张裂陷沉降,最终形成由狭长的台问海槽和弧立碳酸盐台地相间排列的古地貌格局。由于浊流的发育、洋流作用,使深水海槽内海水局部混和充氧,各海槽内海水不完全停滞,不同于黑海式全封闭的阻隔式盆地。不同深度的海槽内具有不同的古生物组合,从浅到深,可归入充氧生物相,充氧──贫氧生物相,贫氧──厌氧生物相及厌氧生物相.  相似文献   

10.
利川复向斜位于鄂西渝东区,该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处于川东台地与鄂西盆地的结合部位,该区见天坝等地表出露台缘生物礁,证实该区发育台缘礁滩相带。基于该区域长兴组沉积模式,建立地质模型,开展地震正演分析各沉积相、生物礁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充分利用该区二维地震资料,利用"相面法"分析长兴组地震相类型,编制地震相平面图,解释沉积相,预测了台地边缘沉积相带展布。同时开展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地震预测,进一步确定台缘相带展布。地震预测认为该区南、北部长兴组台缘相沉积特征不同,该区南部台缘相为缓缓坡沉积,主要受开江-梁平陆棚控制,陆棚水体较浅;中北部为镶边台地沉积,主要受东面鄂西深水盆地控制。同时,通过地震预测,初步识别了该区南部台缘相带内生物礁异常体5个,总面积60.35km2。  相似文献   

11.
扬子地台是一个横跨华南地块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 南盘江盆地是发育在扬子地台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之上的一个沉积盆地, 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长期海相沉积演化历史中, 扬子地台— 南盘江盆地体系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扬子地台从晚元古代到早三叠世末期一直保持为一个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 在中三叠世末期扬子地块整体抬升, 海平面下降, 形成了遍及扬子主体的拉丁期大海退, 从而使扬子地块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南盘江盆地位于华南地块南缘, 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碳酸盐岩, 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硅质碎屑的浊流沉积, 区域沉积也由此转化为河流相沉积。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碳酸盐岩台地长期演化历史及其特征多样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环境, 而硅质碎屑流和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反映了盆地在三叠纪期间经历的聚合构造和前陆盆地发展过程。在三叠纪时期扬子地台沿西南— 北东方向从云南围绕南盘江盆地向贵州延伸, 在南盘江盆地中发育了几个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 包括位于贵州南部和广西境内的大贵州滩和崇左— 平果台地。南盘江盆地在晚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区域性的海侵事件, 早三叠世时期扬子地台和几个孤立台地为由鲕粒边滩组成的低角度斜坡, 中三叠世(安尼期)变为由Tubip hy tes 边礁组成的陡倾斜坡。盆地范围内斜坡变陡激发了Tubiphy tes 礁和其它的生物体发育, 而且它们组成了稳定碳酸盐岩台地的边缘。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地区的关林和贞丰一带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安尼期发育了陡倾的边礁。在拉丁期, 扬子地台在关林一带进积并与盆地碎屑沉积互层穿插沉积, 而位于贞丰的台地边缘出现了由断层控制的地貌特征。与此同时, 扬子地台东部(贵阳)由侵蚀滑塌边缘变为进积边缘, 向盆地内部进积充填形成了超过600 m 的碎屑沉积。但是, 与扬子地台不同, 位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拉丁期由加积边缘礁变为起伏明显的侵蚀陡崖和饥饿盆地边缘。晚三叠世(卡尼期)扬子地台西部下沉并被晚三叠世浊流沉积埋藏, 而扬子地台东部地区在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之前持续沉积了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孤立台地为从南到北逐渐变陡的边缘沉积, 而且发育了多个小丘, 其中南部地区早期沉降后来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 而北部地区到后期下沉。与扬子地台西部一样, 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晚三叠世下降被碎屑沉积埋藏。以上这种差异源于华南地块南缘因构造聚合作用导致的盆地南部地区不同沉降速率。大贵州滩是盆地中演化历史最长的孤立台地, 穿过大贵州滩孤立台地内部和边缘的两条正交剖面显示出了一个被断层切断的向斜构造, 这样就很容易识别其沉积建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大贵州滩发育的整合的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剖面以及从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生物复苏阶段连续的巨厚沉积, 使其成为一个研究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绝灭期间的海相环境以及生物生态条件最为理想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发育生物礁、灰泥丘、粒屑滩等亚相,这些亚微相组合成的礁(丘)滩复合体已发育.礁滩体的横向变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沿I号坡折带发育礁滩复合体.内侧主要形成丘滩复合体.储层发育受礁型微地貌影响明显,高能相带的礁滩体有利于储层的发育.礁型微地貌控制着储层发育的层位性与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晚石炭世晚期黔南地区生物礁发育非常特殊,主要表现在:生物礁类型齐全,有后生动物建造了石炭纪罕见的大型珊瑚骨架礁.通过沉积岩及微量元素分析认为该区的成礁环境属于靠近赤道的、富氧的浅海碳酸盐台地边缘,Ni,Fe,Pb,Mn,Cd,Cr,zn,Co,Cu微量元素含量稳定,沉积物组分长期稳定.礁灰岩中重金属浓度低,反映水质良好.礁灰岩的CaCO,含量〉97.5%,并且代表陆源碎屑物质来源的A120,和SiO: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均表明晚石炭世黔南生物礁区几乎无陆源碎屑物质的输入,水体清洁,是生物礁发育繁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讨论了四川重庆北碚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岩石类型,生物礁组合的微相特征和发育演化史。微相组合和生物学特征证明文星场生物礁是发育在开放性泻湖中的点礁,它的生长、发育受沉积速率控制,消亡的原因是由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超过礁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豫西北焦作地区中-下奥陶统马家沟组有叠层石发育,在实地观测野外露头剖面的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并结合岩性和生物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叠层石的宏观与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叠层石主要发育在马七段,形态多样,根据其几何形态可划分为层状、波状、丘状、柱状、指状等多种类型;研究区叠层石主要发育在潮下带上部到潮上带之间,其形态变化揭示叠层石发育段至少经历了3次明显的海平面升降,且当时竞争群落和后生动物较少.此外,在叠层石发育段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推测具有较好的生烃潜质.  相似文献   

16.
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是建南气田主产层之一。生物礁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在地震响应上有着与围岩完全不同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在研究区内寻找类似异常。通过沉积相、地震相、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以及AVO(Ampli-tude Various with Offset)响应特征的分析,认为三星伴月异常体为生物滩的异常反射,有待钻井证实。  相似文献   

17.
川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分布广泛,出露好,化石丰富,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生物礁。通过对重庆綦江观音桥、坡度及其邻区石牛栏组的野外考察和综合研究发现,生物礁主要发育在早志留世中晚期的石牛栏组中、下部(大致相当于中兰多维列期),类型为小型点礁、生物丘及生物层。造礁生物以横板珊瑚、四射珊瑚、层孔虫为主;礁基为生屑滩或瘤状灰岩。礁的发育受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制约,靠近黔中隆起的浅海缓坡地带,是生物礁生长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生物礁成礁条件、成礁模式及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大量文献资料探讨生物礁的成礁条件及与油气关系。研究发现成礁条件主要包括造礁生物、颗粒沉积有效速率、海平面升降、温度等作用;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新的成礁阶段划分方法,即依据造礁生物的生长速率特征划分为调整期、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并对各阶段的成礁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建议把台地边缘的堡礁作为油气勘探中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礁发育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北地区早中志留世生物礁,是生活在以陆源沉积物为主的浅海陆棚环境中生屑滩上的点礁,生屑滩的形成为风暴作用所致,其发育受到埋藏反馈作用的影响。大量的陆源物质注入及带入的过剩养料是抑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达累斯萨拉姆附近珊瑚礁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带。讨论了达累斯萨拉姆附近潮坪及红树林沼泽滩。提出了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局限海台地相模式。最后,运用“将今论古”地质学中这条著名原则,再次探讨了广西合山组“海相成煤环境”与“海相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为碳酸盐潮坪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