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米制取低聚异麦芽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为原料制取低聚异麦芽糖浆,考察了pH值,糖化酶用量,转苷酶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其三种主要功效成分(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生成的影响;并对糖化转苷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制取低聚异麦芽糖浆的最佳糖化转苷工艺条件.按最优条件实验制得的低聚异麦芽糖的三种主要功效成分与总糖的百分比为异麦芽糖14.43%,潘糖18.15%,异麦芽三糖5.61%,合计为38.19%.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碎米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碎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以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糖化转苷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籼米淀粉液化液DE值为12,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1.0U/(g淀粉),糖化转苷p H5.0、糖化转苷温度55℃、糖化转苷时间36h,在此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为(37.86±0.31)%,达到了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拟定的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全程跟踪转苷反应过程的方法,对α-转移葡萄糖苷酶将麦芽糖转变为异麦芽糖的酶促反应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转化过程中α-转移葡萄糖苷酶先把麦芽糖的α-1,4糖苷键打断,分解为两个葡萄糖单元,然后再通过α-1,6糖苷键连接的方式重新键合,完成从麦芽糖到异麦芽糖的异构化过程。而由麦芽糖生成异麦芽糖的整个转苷过程是在分子内进行的。与此同时,由麦芽糖分解出来的部分葡萄糖单元通过分子间作用的方式与麦芽糖或异麦芽糖发生反应,生成潘糖或者异麦芽三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与乳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壳聚糖相关的酶及生产。乳果糖又称乳蔗糖,是在蔗糖分子的葡萄糖残基上接一个半乳糖残基构成的三糖,是在蔗糖、乳糖共存下,由节杆菌K-1乳糖苷酶的果糖基转移反应所生产的;异麦芽低聚糖是指含有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和泮糖等具有α~1,6键的分支低聚麦芽糖的混合物,异麦芽低聚糖是以淀粉为原料,经α-淀粉酶、β-淀粉酶或真菌α-淀粉酶的糖化作用生成麦芽糖后,在α-葡萄糖苷酶的转移反应下生成的;壳聚糖是甲壳动物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甲壳素(几丁质)经碱处理脱乙酰基而成的链状阳离子型多糖,壳寡糖是用壳聚糖酶水解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对多酶协同制备低聚异麦芽糖(IMOs)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建立了以玉米淀粉为底物,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液化,以α-葡萄糖苷酶、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同时糖化转苷制备IMOs的基本工艺。通过优化液化程度、糖化转苷过程作用温度和p H、糖化阶段α-葡萄糖转苷酶、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的添加量,形成了快速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最优工艺如下:以25%(w/v)玉米淀粉为底物,液化还原糖含量(DE值)为20~30,糖化转苷温度为55℃,p H6.0,α-葡萄糖苷酶添加量为500~1000 U/g、普鲁兰酶添加量为0.9 U/g、β-淀粉酶添加量为500 U/g。结果表明:反应15 h可得到异麦芽二糖、异麦芽三糖和潘糖之和为49.09%的低聚异麦芽糖浆。本研究所建新工艺可以淀粉为原料快速高效制备IMOs,其有效组分明显高于现有生产工艺,制备周期也较现有生产工艺缩短70%以上,研究结果对现有IMOs生产技术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莲藕双歧因子功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莲藕为主要原料,酶法转苷制备莲藕酶解汁和大米淀粉异麦芽糖浆,两者配制出藕香味浓郁的饮料,含低聚异麦芽糖10mg/mL以上,其他质量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真菌α-淀粉酶酶量、β-淀粉酶酶量、普鲁兰酶酶量、糖化转苷温度、糖化转苷pH、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6个因素为自变量,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之和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中的糖化和转苷工艺.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模型预测以及响应面分析.优化后工艺:温度为41.9℃,pH 5.45,α-淀粉酶酶量为30.60 U/g(淀粉)、β-淀粉酶酶量为1.04U/g(淀粉)、普鲁兰酶酶量为1.10 U/g(淀粉)和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为0.48 U/g(淀粉).经试验验证,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总和为0.417 2 g/g(淀粉),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8%.  相似文献   

8.
对橡子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过程进行优化,以期提高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以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橡子粉的工艺条件。最佳的液化工艺条件为:以DE值13%为最佳液化指标,液化时间31 min、液化温度95℃、液化p H6.6、酶添加量13 U/g,结合生产实际最佳条件下的DE值为12.91%;继而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以普鲁兰酶、β-淀粉酶糖化橡子粉液化液的工艺条件,得到最佳的糖化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添加量25 U/g、β-淀粉酶添加量130 U/g、温度60℃、时间10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糖化转苷后的(IG2+P+IG3)含量为36.11%±0.17%;转苷工艺过程的α-葡萄糖转苷酶最佳添加量为1.5 U/g,最佳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含量之和为36.27%±0.18%。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含低聚异麦芽糖的传统麦芽糖食品制备进行研究,分析传统麦芽糖制备过程中麦芽淀粉酶活性和糖化温度对糖化过程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糖化条件。结果表明,在糖化过程中添加适量α-葡萄糖苷酶,可将糖化液中的麦芽糖、葡萄糖、麦芽三糖总量由187.2 g/kg降至79.9 g/kg,同时生成总量为85.1 g/kg的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通过在传统麦芽糖制备过程中添加α-葡萄糖苷酶,催化糖化液中的麦芽糖、葡萄糖、麦芽三糖等转化成低聚异麦芽糖,能够提升传统麦芽糖食品的健康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色谱分离残液为原料,以低聚异麦芽糖浆中功能性成分和有效性成分(IMO)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IMO-50型低聚异麦芽糖浆的最佳转苷生产工艺条件:加酶量0.7 L/t(干基)、温度55℃、p H5.0、底物浓度30%、反应时间16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IMO-50型低聚异麦芽糖浆的功能性成分和IMO含量最高,且完全符合GB/T 20881—2007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