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实践证明,对于中小型建筑物,采用砂石垫层作为浅层地基处理的方法,效果显著。这种方法可就地取材,施工机具简单、快捷而经济。因此在浅层软弱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较软弱又不太厚时,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采用砂石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和不均匀变形。此外,砂石垫层还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在膨胀土中,砂石垫层可以调整甚至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以控制建筑物的变形,从而控制墙体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任振甲 《住宅科技》1996,(12):26-27
中、小型建筑物用砂石垫层作为浅层地基处理其效果是显著的。这种方法,可就地取材,施工机具简单,快速而经济,因此在浅层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砂石垫层一般用在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较软弱又不太厚,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时,采用砂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此外,砂石垫层还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  相似文献   

3.
任振甲 《建筑工人》2012,33(11):37-39
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较软弱又不太厚,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时,可采用砂石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量;◆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4.
谷霄峰 《中州建设》2005,(12):58-58
砂石垫层法是地基浅层处理的种常用方法(即“换填法”)。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建筑物的要求,厚度又不很大时,常采用强度较高的砂石垫层置换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层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满足建筑物上部荷载的要求。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一期首批工程的施工实践证明,砂石垫层法设计在洛阳新区是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下面就砂石垫层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砂石垫层的应用颇为广泛,主要是用它来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的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量。一、应用概况1.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其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且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采用砂石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地基承载  相似文献   

6.
范鸿波 《安徽建筑》2002,9(5):44-44
1.砂石垫层的作用 1.1提高浅基础下地基承载力.一般来说,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与基础下土层的抗剪强度有关,以抗剪强度高的砂石垫层代替软弱土,可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当建筑物的地基土为软弱土或湿陷性、膨胀土、冻胀土等,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如不大于3m),常采用砂石垫层法处理,只要在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控制,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砂垫层作人工地基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通过砂垫层减小软弱土层所承受的压力,减少基础沉降。砂垫层透水性良好,可通过它排出软土中的部分水分,从而加速软土固结。一、砂垫层的设计设计砂垫层,主要是确定垫层的合理截面,使垫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和变形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1.砂垫层的厚度:垫层厚度应根据垫层底部软弱土的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砂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应不大于软弱土层的容许承载力(图1)。σ_(h d) σ_d≤R_(h d)或  相似文献   

9.
1前言砂石垫层的作用:(1)提高浅基础下地基承载力。一般来说,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与基础下土层的抗剪强度有关,以抗剪强度高的砂石代替软弱土,可提高地基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一般地基浅层部分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以条形基础为例,在相当于基  相似文献   

10.
赵爱萍 《山西建筑》2003,29(16):20-21
介绍了加筋复合砂石垫层处理软弱地基土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例,从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两方面进行了验算,结果均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指出加筋复合砂石垫层处理软弱地基安全合理,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1.
1 概述。昆明市区地基土层主要由冲洪积和湖积成因的粘性土和碎石类土组成。表层为人工填土、淤泥、粉土,距地面深约6m~8m时可作为建筑物地基的粘土、砂砾层(其地耐力通常可达250~350kPa),但其密实度、厚度、顶面标高变化较大。昆明地区许多多层及高层建筑通常将基础置于该天然土层上,基础形式多为筏板基础(四周设钢筋混凝土围护墙)、箱型基础。由于可作持力层的粘土、砂砾层顶面标高变化较大,需要通过设置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来调节,使该砂石垫层与地基持力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大致保持一致,用以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和通过砂石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承受的压力,增强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减少地基的变形,达到减少基础沉降量并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二灰桩加固处理不均匀浅层地基施工技术,通过从工艺流程、施工技术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阐述,采用二灰桩作为浅层地基的处理方法效果显著,施工快捷经济,还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并且可以调整甚至消除膨胀土的膨胀作用,以控制建筑物的变形。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的土层厚度极不均匀,采用不同厚度的碎石垫层处理上部软弱地基,可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采用碎石垫层处理复杂岩溶地区软弱地基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当今城市用地与人口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随之也变得越来越珍贵,真可谓“寸土寸金”。在软弱土场地上建多层住宅,地基一经简便处理可满足承载力的要求。本文简介“换土垫层薄板条基法”在多层住宅设计中对软弱土地基的处理。 “换土垫层薄板条基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挖去,换填其他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如中、粗砂、碎石、素土等,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在垫层上做钢筋混凝土薄板条形基础。这种做法通过垫层较大的应力扩散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从而减少基础的沉降量,同时用透水性大的垫层材料,可将软弱土中的部分水分通过垫层排出,加速软土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填砂来作地基基础应注意砂垫层的设计砂垫层厚度 ,砂垫层的厚度应根据垫层底部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来确定 ,作用在砂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应不小于软弱土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时先根据砂垫层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定出基础宽度 ,验算以确定垫层厚度的垫层地基的容许承载力要合理 ,砂垫层的厚度不宜大于3m。砂垫层的宽度的确定 :当垫层的侧面土质较好时 ,砂垫层的顶部与底部可以等宽 ,其宽度等于宽度沿基础两边各放 30cm。垫层的厚度应根据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 :Pz +PCz ≤f2P2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PC2 —垫层…  相似文献   

16.
新疆某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土层软弱,均匀性差,地基承载力低。采用夯实碎石挤密墩方法,先人工成孔,用卵石置换软弱土层,分层动力夯实,形成碎石挤密墩复合地基。通过控制置换率、墩长、墩径及垫层厚度,使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幅提高,由天然地基的120 kPa提高到200 kPa以上。最终变形量也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换填砂垫层法的定义及功用,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法阐述了换填砂垫层法的有关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换砂垫层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通常用来置换地基承载力较小的局部软弱地基,以提高浅基础下地基的承载力,从而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但应用大体积的换砂垫层来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实例并不多见。原因是影响换砂垫层的效果因素很多,一旦失控,就可造成质量事故,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砂石地基基础不仅能减少地基变形、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还可加速下部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减少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沉降,提高地基土质强度,避免地基土发生塑性破坏,同时还具有就地取材、工艺简单、便于施工、造价低廉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基础下部持力层软弱、地基承载力及变形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要求的各类建筑的地基处理中。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不同,结合当地资源、施工条件,因地制  相似文献   

19.
土工格栅加筋砂石垫层的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志前  王广月 《建筑技术》2003,34(8):604-605
基础下采用土工格栅加筋砂石垫层,可使基础荷载通过垫层产生应力扩散,均化地基应力,减少不均匀沉降,约束地基的侧向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该地基处理技术施工简单,无污染,适用性强,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耿兆统  段续杰 《建筑技术》1990,17(6):15-16,11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其全部荷载都由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和好坏,则决定于地基土层的种类和组成情况。在工程地质比较复杂的软弱土层和湿陷性黄土(大孔土等)区域建设,往往因勘察设计不周或施工处理不当,致使地基土层应力应变过大或应变不均匀,引起地基和基础产生较大的附加不均匀沉陷,当这种不均匀沉陷超过允许限度时,即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影响使用,甚至倒塌。本文所叙述的施工方法,就是为解决建设在软弱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陷而采用的一种加固补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