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建材与健康住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虽然住宅外界环境、建筑设计等因素是健康住宅的重要因素,但使用健康舒适功能建材对建设健康住宅,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健康住宅的建筑材料应包括调温隔热材料、空气湿度调节材料、抗茵材料、空气净化材料、防噪音和电磁辐射材料以及产生空气负离子材料等等。使用这些材料可以节能增加室内舒适度,减小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建筑材料向着新的功能材料、仿生材料和新概念材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结构调整和三胎政策的出台,社会高龄孕产妇比例将扩大,建立促进孕妇生理与出行安全,促进孕妇压力缓解和促进孕妇资源获取的户外环境,将对孕妇主体感受和健康结果有潜在的积极影响。以梳理国内外研究影响孕妇健康的户外环境支持性影响因素为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中户外环境影响孕妇健康结果的证据,发现当前研究主要环境对象为邻里环境和社区环境。环境直接影响因素中的空气污染、可步行性和绿地暴露等会影响孕妇生理和出行安全。环境间接影响因素如物理环境障碍、环境不文明行为、社会支持、娱乐设施距离、健康食物获取等将影响孕妇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并最终影响孕妇健康。根据文献分析结果,进一步结合支持性设计理论和“刺激-认知-反应”理论,提出孕妇健康同环境要素之间可能的总体作用机制模型,以期为指导设计实践,进一步建立评价体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兰  贾颖慧  孙文尧  蒋放芳 《规划师》2021,37(19):72-77
健康影响评估可明确城市规划方案中潜在的健康效益或危害,而定量的健康影响评估能得到统一且可比较的健康结果(如特定疾病的发病率),将有效辅助规划决策.当前针对城市规划方案的定量健康影响评估方法较少,文章在梳理现有健康影响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我国城市规划方案的定量健康影响评估方法体系,具体评测健康风险、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并以上海市顾村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评估该规划对比现状减少的健康风险和增加的健康行为,进而计算前后变化的潜在健康结果,以期为相关健康影响评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回归健康     
我们最近对排名在第100到200位的室内设计百强公司所做的年度调查结果显示:如医生、护士、医疗技师等被普遍认为不会受到经济衰退影响的职业一样,医疗健康项目,其中包括带有辅助看护的养老院项目.将成为室内设计师们未来主要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深化对桥梁性能、质量和维护问题的认识,提出了桥梁健康的概念,分析了桥梁设计、施工、使用阶段影响桥梁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特征,提出了桥梁健康研究应该注重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化研究、不确定性研究、全寿命分析、健康优化研究等。文中提出的桥梁健康的有关理论对桥梁设计、施工和使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小才 《建筑安全》2023,(2):26-28+32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如数据收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等,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针对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现状,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中存在缺少统一监测标准、监测预警值设置困难、缺少标准监督制度等问题,并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营造健康的百货商场空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商业建筑从健康的角度对商业建筑的空间环境的营造提出了要求。健康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从个体到群体包含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健康和生态健康等四个方面。健康商业建筑应该是让使用者感到满意和舒适的购物空间环境。根据人的购物心理结合人的购物过程,探讨百货商场的健康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薛钢  闫蓓 《建筑工人》2014,(6):55-55
环境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10所高校发起了中国儿童家庭环境与儿童健康调研,研究报告指出:装修或添新家具可能导致过敏和哮喘,住宅紧邻公路会影响家庭成员健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人提出生活在新建住宅中会出现影响健康和身体不适的情况,如出现化学物质过敏症、头痛、眼睛痛、嗓子痛、呕吐、疲倦感等症状。据分析,建筑材料(粘接剂、涂料等等)和生活用品散发出来的化学物质是导致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相似文献   

10.
光通过视觉与非视觉生物作用,对人的视力健康、生物节律、情绪认知、代谢与免疫等方面产生广泛影响,是建筑、光学、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前沿领域共同聚焦的人居健康关键技术。文章分析了光在人居空间中的疗愈作用,阐述了循证研究与设计在营造人居健康光环境中的价值与必要性,并展示了作者团队基于循证理论,以问题为导向、建成环境为载体、实现人居健康为目标,面向全龄人群和各类人居空间,在南极科考站及医养建筑中开展的一系列光与健康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嗅觉是人感知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环境中的气味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及社会性。嗅觉环境的破坏及嗅觉感知的丧失会从多方面影响人的健康。日常生活中,嗅觉丧失的状况并不少见,起因有很多,比如与新冠类似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衰老、脑部和鼻子受损等。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应当考虑嗅觉健康及嗅觉环境的稳定性。自然生态系统中,气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的当下,温度与环境中气味源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嗅觉环境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提出应当重新建立人与环境的嗅觉纽带,建立城市嗅觉环境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期空气污染、水质变坏、禽流感和流行病等引起人们对公共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城乡规划与公共健康紧密联系,规划师应积极开展公共健康与城乡规划的跨学科研究,为提升公共健康水平做出贡献.健康影响评估为规划师将健康问题纳入到城乡规划过程和日常工作提供了潜在框架和工具.首先对健康影响评估的发展、方法和程序进行阐述,然后对城乡规划中健康影响评估发展及工具(包括健康发展测度工具和“为健康设计”健康影响评估工具)进行剖析,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指出应积极发展适合城乡规划的健康影响评估工具,并就关键问题和挑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设计是一个魔术,能为空间带来不一样的灵魂.那作为一个具有很多功能和条件限制的生如花孕婴体验中心,通过设计的影响将中心的健康理念能真正贯穿到功能使用的细节之中,通过设计对空间在气氛、功能的干预和确认实现,打破所服务人群单一地对特殊时期身体健康的关注的偏狭认识,将心理、精神等更广泛的健康理念,植入到人们对健康理想的关注视线之中。而这也是作为使用者的孕婴中心会所始终坚信的一个理想:当环境能为孕育期的母亲营造出健康的心理情感和健康的精神时.才能赋予胎儿一个健康而积极的情感和性格基础。而这种外在的健康环境。必定与设计相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健康住宅与环境相共生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吴宙 《山西建筑》2006,32(3):40-41
通过论述健康住宅的概念、标准、内涵,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对影响住宅的自然、文化、空间和社会等诸多环境因素加以分析和评价,探讨新世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求的健康文明的新城市住宅。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滨水区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价值,分析影响获取滨水区健康价值的环境因素,从城市设计角度探讨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方法,以期为建设健康城市、重塑滨水空间活力提出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健康住宅”就是指“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本文从“生态”、“绿色”、“环保”、“节能”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健康住宅这一新理念,并简要探讨了健康住宅的概念、特点、衡量标准、设计原则等,最后分析了健康住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室内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虽然住宅外界环境、建筑设计等因素是健康住宅的重要因素,但使用健康舒适功能建材对建设健康住宅,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健康住宅的建筑材料应包括调温隔热材料、空气湿度调节材料、抗菌材料、空气净化材料、防噪音和电磁辐射材料以及产生空气负离子材料等等。使用这些材料可以节能增加室内舒适度,减小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建筑材料向着新的功能材料、仿生材料和新概念材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东升 《中州建设》2008,(11):49-50
住宅内部矛盾空间处理得当与否.关系着人的居住健康,需要科学、合理地把握住宅空间的生理健康因素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材科技》2002,11(5):61-62
什么是“健康住宅”?有关专家对健康住宅定义为∶在符合住宅基本要求的基顾上,突出健康要素,以人类居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营造一处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也就是说,健康住宅应该是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具体地说,健康住宅可能直接释义为∶体现在住宅内和住区内的居住环境两方面,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噪音、光和空气质量等,而且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诸如平面空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5)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法,检索3个权威中文数据库;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健康需要、有效性、经济性、体系适应性和社会影响”等维度对407篇有效文献进行分类归纳。结果我国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效果明显,但仍任重道远;在多数地区,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成本较高,尤其是人力成本,成本效果多待提升;慢性病社区管理体系面临各项机制待完善、人员数量不足、培训任务艰巨、能力亟待提升等挑战;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如创新服务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加大人力投入、提升服务能力等可促进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