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曾经听老教师说:第一次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你个人、对你所教的这门课感兴趣.所以,在上课前,我首先就想怎样把自己和这门课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这门课程有个整体的印象,知道信息技术课是学什么的,思考怎样学,并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了解我上课的形式、风格和习惯.这即是本节课上学生需要获取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适用于小学四、五年级自然(科学)学科 本课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为学生开发的标准的WebQuest、MiniQuest或者Big6,而是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为教师开发的一个课例,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本课例所体现的学习策略是,通过对现实重大问题--"非典"病原体可能宿主果子狸的有关讨论,引发学生对动物、植物以及大自然的关心,进而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活动去了解珍稀动植物生存的现状,培养学生关心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主要科目:科学、体育与健康. 应用年级范围:小学1~6年级. 建议课程持续时间: 40分钟. 概述:本课包含许多活动和资源,它提供了交互式体验、动手做活动和有趣的游戏. 建议需用的技术技能:学生通过因特网、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书籍和活动来调查有关微生物、病毒、细菌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慕课"是新近涌向出来的一种那个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这些课程与传统课程一样按部就班的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随着世界网络的高速发展,"慕课"将在学生课堂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由"慕课"的特点导致的,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能够避免传统生理学实验教学带来的固定思维模式,教师也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时代迈出尝试的步伐,但在此期间,这又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能力欠缺,学生对"慕课"资源的合理应用等问题.本论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杨艳玲  张增强 《计算机时代》2021,(5):107-109,112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课程思政融入的路径,解决在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的痛点问题.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设计、内容、活动及评价四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的具体方法.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绘制"课程思政元素导图",提出"一环二元三步多融合"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教学协调同步、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6.
校准"管理"内涵,让"方法"更明确 课标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学习方法建议是"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能够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合理性.这里我们产生了几个连环式的疑惑,即信息资源管理到底是指哪些信息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到底有哪些?  相似文献   

7.
"微课"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在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开设"微课",有利于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本文结合"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就"微课"如何融入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中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创新点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创编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去探究、感知新知识.教师通过"寻找宝藏"和"设计校园"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更应当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在实践中动手体验发现的乐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点评: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本课通过创设"寻找宝藏"和"设计校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辨别平面上两物体之间的位置与方向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座高楼没有梯子,平常人是不可能上去的,因为没有飞翔的翅膀;没有脚手架,座座高楼不可能拔地而起;探究课例的引导"支架"也是如此,它们正如一级级阶梯,为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支持.探究课例的适用对象一般为学生,一群能力、兴趣各异的学生,而非专业研究人员,他们开展研究时会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研究条件限制;另外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决非如科研人员一样研究出有价值的成果.因此,设计者就应充分预见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事先提供引导的"支架"(这里借用"支架"一词来指包括伯尼·道奇提出的"脚手架"在内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路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刚接触电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我在教授绘画程序之前,先引入了"金山画王"的教学.因为"金山画王"是一个素材合成型绘画软件,对电脑操作的要求不高.我让学生先自己编故事,然后用"金山画王"将故事表现出来,在"画"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技术的操作.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力求把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有趣,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计算机是我的学习伙伴"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接轨是每一位高职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课例的内涵,结合ASP.NET课程完成具体的课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给职业类学校其它专业课的课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以《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典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为例,通过模块划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策略研讨等活动,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特征,挖掘与梳理该类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素养元素,力求知识点、技能点、思政点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养成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创新点 现在,课堂教学需要的不是灌输,不单是知识点的传授,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多层并进、快乐活泼、动态交流,让英语课堂快乐飞扬. 本节课的创新在于对教学模式的探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活动的舞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词大比拼"、"传口袋游戏"、"一周食谱大调查"等活动的设计都得到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真正地实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微课"的特点,分析中职生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的学习现状,探讨"微课"对中职生图形图像处理学习的促进作用,即如何在中课程教学设计当中运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微课"突出教学重点解决学习难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化解学生学习的畏惧,拓展学习内容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于<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三节,本章在已学习"全等图形"和"线段的比"的基础上,以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相似图形)为核心内容,为下一节课学习"相似多边形"做好准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坐标的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利用橡皮筋近似放大图形,让学生体会相似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节课重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大胆创新,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钟甫 《网友世界》2012,(12):50-51
为使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生物教师在教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应整合PPT多媒体课件、苹果腐烂的视频、"超级有机体",以及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等资源,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提出新的课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张渝江、刘春林两位老师编译的<氧气溶解>(以下简称"氧气")和由张晓东、米大毅两位老师设计的<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塑料>(以下简称"塑料")是两个基于网络的探究课例(即WebQuest).在这两个课例的学习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都呈现给了学生一个特定的假想情景,对学生提出了学习和探究任务,并提供了一些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以完成目标任务.然而这两个课例在情境设计、任务分解、资源提供和产品要求等方面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正表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本功上还需要锻炼提高,在教育理念上还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18.
这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作文指导课,共两课时。安排这样一节“掰手腕比赛”作文指导课,目的是通过现场比赛,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写活动的作文应该如何去写。这节作文课在网络教室上,以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学生能快捷地共享资源,评价、交流作文,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设计 在教授"指法"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领悟学习指法的重要性,课前,我准备了一部电话机、一架电子琴,上课时,我作了如下的导入设计:  相似文献   

20.
创新点 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共享,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本课例的设计主要遵循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情境化、活动化、生活化等理念,对课本例题和练习进行重新编排和组织,使整节课充满活力和生机,学生学习兴致盎然.在本课中,设计了"猜想一实践-验证-应用"的学生学习活动主线,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