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巨大的人口和空间需求推高了我国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在多数地区缺乏交通模型和交通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土地开发强度通常依托规划师的经验来确定,这有可能带来后续的城市出行结构恶化和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矛盾。在宏观的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从中观、微观层面研究与城市局部交通系统容量等多要素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是解决此矛盾的重要途径。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107国道为例,从与土地开发强度相关的上位规划的控制要求、公交导向发展和拆建比等要素出发,初步确定了开发区域内土地的强度指标。同时,构建起局部交通模型对开发区域的强度指标进行校核,以达到协调城市局部用地开发与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开发强度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高强度开发和铺张式的低密度开发现象并存,合理确定城市开发强度迫在眉睫.文章基于GIS技术和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功能布局、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设施布局、市政公用设施布局等前提条件建立开发强度模型,为上海市中心城开发强度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丁亮  屈雯 《规划师》2011,27(12):12-17,23
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开发强度的关系可知:自组织——城市空间结构是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基准,经过他组织力的作用外在表现为物化的经济、社会、政策影响下的物质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确定可采取以下方法: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以GIS技术为研究平台,通过空间句法的技术手段,用拓扑网络对城市空间进行量化分析,进而转化为土地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4.
区域内合理分配土地开发强度,是城乡规划的重要一环.文章以苏州市横山片区为例,以兼顾土地使用效率和公共利益为目标,分析横山片区目前在土地开发控制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成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土地利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对土地利用价值进行分析,结合交通优化措施,对横山片区进行整体化调控.通过对规划前后土地利用价值的对比研究,为土地开发增量合理分配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东南亚地区特大城市为例,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矛盾最突出的功能区--城市中心展开研究,从城市空间角度出发构建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模型。以定量研究为基础,分别从建筑、用地和交通三个集约利用角度和多项评价因子出发,采用逐项量化对比研究的方式横向展开,建立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并通过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型从建筑,用地和道路等多方面剖析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李汉飞 《规划师》2006,22(6):83-85
集约利用土地要求建设用地总量限定要保证土地结构合理、功能布局结构应力求高效、在土地使用性质确定上注重价值的取向,应根据不同地块的规划用地性质、地块规模、环境容量,交通条件,景观要求及现状情况等评价因素综合确定相关控制指标的幅度范围,采用双向控制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谭瑛  杨俊宴  黄黎敏  张平 《规划师》2007,23(10):14-1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升城市空间容量、解决城市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因城市地下空间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开发中也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兼顾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兼顾城市近、远期的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安排.济南地下空间规划从整体思路、总体布局、横向重点区域、竖向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智慧 《室内设计》2013,28(2):69-73
"低冲击开发"是由美国提出的一种针对城市雨洪的管理模式,该理念不断发展延伸到当今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其终极目标是为了构筑生态城市,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论文以开江县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增长边界、城乡统筹、城市空间、产业发展以及道路和绿地系统等几个方面探讨低冲击开发模式理念下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一些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9.
楼洋 《城市建筑》2014,(12):42-42
义乌市稠城新建城区是以小商品市场建设为导向发展而来的新城区。本文通过对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指标的分析,研究该地区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异与演变趋势,为义乌城市空间形态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用途是土地利用的要素,控制用途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市场经济下土地用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相应地也给我国传统的用途控制带来很多问题。论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回溯西方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产生和发展演变,探讨市场经济下控制用途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为我国的用途控制提供思路。论文总结出妨害是其中的核心概念,土地利用规划应在排除妨害的基础上建构具有灵活性的用途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付飞  刘雯雯  方翰 《室内设计》2021,(5):138-144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演 变及生态优化研究,对于构建完善的国土空 间规划体系,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有着极 其重要的推动意义。以县域城镇绵竹市为样 本,在“多规合一”国家级试点平台的规划背 景下,对2008—2019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量 化评价,耦合土地利用阻力-潜力适宜性模型 和CA-Markov模拟模型,对绵竹市城镇用地 开发适宜性及城镇建设用地演变发展进行 探索,针对生态承载力评价、土地开发适宜性 评价及城镇建设用地未来发展模拟结果,结 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分别提 出以生态为导向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以期 为国内县域城镇“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构建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 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 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 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 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 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 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 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 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 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 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 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 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 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 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 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   

13.
高科技园区的合理规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了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规模偏大和空间效益低下的现状后,从园区的科研核心能力、开发制度、产业发展方向等角度分析了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立足于国际高科技园区的实践和我国高新区的经验数据,指出应根据不同的高科技产业结构特点制定一系列高新区开发规模标准的建议,并提出"企业用地经济指标"和"企业有效用地指标"两个概念,在园区土地批租时为园区土地管理者提供量化依据,同时为高科技园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土地开发面临 着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与协调困境。以四川省3个村 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对比、多主体分析 的研究思路,分别解析政府主导、市场主导、村 集体主导三种村庄土地开发路径的开发过程与 驱动机制,并总结其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困境或不 足。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和个 人利益的博弈中,开发主体及行为动机差异是造 成利益冲突困境的根本原因。其中,政府和市场 主导的村庄土地开发存在较多的利益分配不协调 问题,而村集体主导能够较好地协调公共、集体 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中协调 处理好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应当通过开发主体限制、平台构建、利益联结和 协商机制的确立,实现可持续的农村土地开发与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5.
张正康  何峻岭 《规划师》2009,25(2):30-35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有相互作用关系,其中交通相对可达性对于城市经济、商业和文化活动等用地的空间分布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可同期开展交通规划,通过分析影响交通可达性的因子及其权重,对地块交通进行优化,以可达性强弱及其服务特点,布置不同类型的用地,使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开发强度与交通承载力、可达性相适应,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规划探讨——以许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柏基  陶修华 《规划师》2008,24(10):14-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一直存在,并呈现加剧的趋势,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不同地方面临的城乡关系和矛盾,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差异,城乡统筹发展需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许昌市通过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包括制定城乡总体发展策略,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配套设施区域共享规划等。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循化为例,在分析归纳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全面评价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在文化视角下通过4个方面探索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新思路:扬长避短,明确特色文化小城的发展定位;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地域文化的空间模式;尊重风俗,完善特色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文脉相承,引入总体城市设计,延续传统城市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国外发达国家市地整治经验,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探讨了我国开展市地整治的四大阻力:利益分配不合理、权属调整难度大、资金不足和参与主体意愿不强等,并提出了开展市地整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风貌与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风貌、历史沿革以及民族文化等特点,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以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为例,从藏区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城镇空间形成肌理、藏民族建筑文化特点等,就西藏地区的城镇特色进行探析,提出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应关注的重点,从城市规划角度探讨城市形象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冠贤 《规划师》2009,25(2):62-67
城乡协调发展是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乡村地区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也成为了新形势下迫切与客观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分析国外乡村地区发展历程与经验,结合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阐述<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村庄专题对乡村地区协调发展的宏观引导政策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制定政策分区科学分类指导村庄发展、明确各层次规划作用倡导公众参与、发挥多部门管理职能等宏观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