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垦东521油田油稠、开发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采取了稠油集输用掺污水加药降粘集输流程。实践证明,掺污水加药既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又可以有效地降低井口回压。并进行了一管多用、掺水站和接转站合建、稠油计量和注汽分配站合建、掺污水进行定量控制等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古城油田BQ10区块超稠油降粘集输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城BQ10区块超稠油掺稀油降粘集输、掺热水降粘集输现场试验分析,提出并实施了污水回掺降粘集输工艺。由区块单元进行污水回掺,联合站进行集中处理说明,污水回参工艺优于掺稀油,更优于单纯掺热水降粘集输工艺;污回掺可有效利用热能进行二次做功,降低井口或干线回压,改善油井的出油状况,提高油井泵效,增加单井产油量;掺污管线并不会生堵管事故,使于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3.
特超稠油污水回掺降粘集输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振华  白理明 《石油学报》1998,19(3):125-130
通过对河南古城油田BQ10区特超稠油乳状液的室内试验分析,指出该种乳状液的实际相突变点为68%左右,当相浓度Φ≥68%时,以W/O型为主的乳状液突变为以O/W型为主的乳状液.乳状液变型后,原油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以及原油之间的摩擦转变为水与管道内壁及水与水之间的摩擦,从而大幅度降低其粘度和摩阻损失;通过对古城BQ10区特超稠油区块单元内部污水回掺降粘集输的现场试验,证明与室内试验分析得出的结论相符合,说明区块单元污水回掺不同于常规的掺热水,也不同于掺联合站处理过的净化污水,它优于单井掺稀油.最后指出该工艺可有效地降低井站回压,方便生产管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采油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低耗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吉林油田集油多采用掺输流程,但掺输系统存在着运行温度高、管线设备腐蚀严重、掺水量无法精确控制等诸多问题,导致掺输系统能耗指标偏高。该油田于2006-2008年在3个接转站辖区开展降温掺输技术攻关,通过现场试验,采取了精确控制掺水量、降低掺水温度和接转站含水原油外输温度等相应措施,使试验区掺输系统耗气量和耗电量大幅度降低。若降温掺输技术得以推广,预计将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含水原油旋流预脱水及污水除油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水率在90%以上的高含水原油,用液-液旋流器对产出液进行预脱水和污水除油的新工艺在胜利油田车二接转站进行了现场试验。该站平均含水率90%,经两级旋流器处理后,脱水率达到90%,污水除油率高达98%以上。将核桃壳过滤器作为新工艺的配套设备,其除油、除悬浮物效果明显,可进一步提高水质,以满足中、低渗透层注水水质要求。该工艺不仅简化了流程,减少了设备,提高了工艺技术水平,而且还节省投资(45.2%)。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的迅速发展,不同层位小区块低渗透油田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小区块油田合理、高效开发,对油田稳产乃至上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区块所产层位混杂,产出液经过自然沉降油水分离所产生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输往联合站,就地回注将严重污染地层。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清水注水系统建设投资,合理利用污水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了江汉机械研究所开发的YWSL10/0.6移动式小区块污水处理装置,在第三采油厂红井子作业区联合站污水处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河南某油田油井产液量、含水量、含气量差别大,计量站辖井多,部分井井站距大,井口回压高,管线腐蚀穿孔严重。针对这种现状与问题,采用一级布站,油井通过串接、T接到系统干线上进入联合站生产,可达到简化集输工艺的目的。传统集输流程单井管线平均长约1.3 km,优化后则为0.6 km,长度可减少50%左右。采用脱出水就近回掺优化方案,降低了系统掺水压力,减少了热损失,每年节约电耗约5 547kW.h。  相似文献   

8.
截至12月8日,辽河油田公司引进的原油管式预脱水新工艺在曙光采油厂曙五联合站已成功运行半月时间。该工艺每日可脱出原油中50%的游离水,使每升污水含油率小于500 mg。管式预脱水装置由3根长约10 m的管子,加上1个卧式脱水罐组成。这3根粗管子就相当于一个“小联合站”,可以把油“洗净”,把水“漂清”。新工艺可以大大减轻联合站后期的原油脱水压力,经过新工艺处理后的原油符合外输标准,污水达到稀油外掺标准。新工艺排出的合格污水可有效减轻后端加热炉负荷,将加热温度提高6~9℃,解决了联合站进液加热难的问题;可降低采油站进液压力0.3 kPa,确保安全生产;减少联合站后端需处理液量,节约破乳剂用量,提高原油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于灰岩油田(如任丘油田),根据油井产量高和油温高以及含水率上升快的特点,初期采用疏井网、大管线和单管集输流程;随着井网加密和第三系砂岩油田的开发,单井产量降低,对油气集输系统逐步调整为单井→计量站→集中处理站的两级布站流程;当原油含水达到70%~90%时,为减轻集输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则又采取不加热输送、磁处理脱水、高效破乳剂、多功能合一设备、集输处理站集中供热等技术。对于严寒地区油田(如阿尔善油田),则采用以水力活塞泵采油的双管集输流程,它以净化油为动力液,升温至80~85℃,高压输至计配站和井口,经井下动力液泵采出原油并和动力液混输至计配站计量后输至大站处理。该流程运行8年,经受了-40℃严寒的考验。对于沙漠油田(如鄯善、温米和丘陵油田),则采用井口→选井站→联合站的一级半布站流程;较远区块采用井口→选井站→中心计量站→联合站的两级布站流程。处理工艺采用中压多级分离稳压工艺和合一设备。对于小断块低渗透油田,则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流程或双管回掺流程或三管伴热流程或双管环形伴热流程或单管电伴热保温流程。  相似文献   

10.
高含水原油旋流预脱水及污水除油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处理含水率≥ 90 %的高含水原油 ,将两级液 液旋流器串接 ,在东辛采油厂辛二接转站进行了旋流预脱水和污水除油一体化现场试验。通过改进旋流器结构和优化试验参数 ,在处理量为 4~ 6m3/h的小型改进装置上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随后开展了一体化工艺的工程应用及配套研究 ,通过在辛二接转站一期和二期示范工程的实施 ,最终实现了中石油集团公司提出的技术攻关目标 :两级旋流器处理后的原油含水率≤ 30 % ;污水含油≤ 30mg/L  相似文献   

11.
顺北五号联合站以“六个统一”为核心实施联合站标准化设计。在工艺设计方面,建立并定型了适用于顺北区块地面油气处理站场的工艺标准化模式,形成了7种标准化工艺流程;在站场设计方面,运用SP 3D三维设计软件完成了模块化的站场设计,形成了15个标准化功能单元,22套橇装一体化集成装置;在设备选型方面,最大限度采用橇装化设备,对于非标设备,统一设备规格及选型,形成了塔器、容器等43类系列化设计成果,构建了一套工艺、设备标准化定型图库;在平面布局方面,采用“油预留、气列装”优化设计理念,站场面积由23.53×104 m2优化为18.20×104 m2,减少22.65%;在视觉形象方面,依据功能单元及规模,形成了5类标准化建筑外观以及11种典型的功能处理平面布置。通过标准化设计,联合站施工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在气田开采中,为了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通常向气井和采气管线注入甲醇并在集气站内分离,产生了含油含醇污水。由于甲醇属毒性物质,含醇污水直接排放会影响环境,因而需要进行无公害化处置。文章介绍了榆林气田南区含油含醇污水预处理处理流程及实际生产存在问题,并通过研究含油含醇污水的组成性质,对预处理药剂的加注量进行优化,使得处理后污水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佳,减少甲醇回收装置的堵塞及腐蚀,确保生产单元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3.
油田作业废水来源分散,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一般经收集后混合存放,单独处理,再回注地层。但由于这些混合废水污染物含量高,乳化程度高,絮凝沉降困难,注水处理常用的"絮凝-沉降-过滤"工艺效果较差,导致注水主要指标(悬浮物含量)严重超标,不仅无法回注,即使混入普通污水中进入常规注水处理站,也会对系统产生严重冲击。采用一种固相催化空气氧化技术对污水先进行曝气氧化处理,同时配合一种复合增强破胶混凝剂改善其絮凝特性,再用普通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处理,油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94.1%和97.9%,净化水水质能够达到油田注水水质标准。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适合于各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能耗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掺热油和掺热水两种集输流程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掺热油流程优于掺热水流程,对集输站子系统来说,结论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李东明  罗升荣 《石油学报》1993,14(2):102-109
不同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能耗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掺热油和掺热水两种集输流程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掺热油流程优于掺热水流程,对集输站子系统来说,结论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处理过程开关量多,模拟量少的特点,以逻辑顺序控制为主,闭环回路控制为辅,因此PLC在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某循环排污水回用处理项目为例,介绍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概括了PLC控制系统的配置和控制方式,以及由PLC控制站和上位机组成的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系统全面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解决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效率低下,出水水质不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轻烃管网顺序输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油气田轻烃管网系统目前采用间歇混合输送的方式将原稳烃、浅冷烃和深冷烃混合输送至下游,存在管网压力偏高且波动大、管输轻烃质量差、外输泵能耗偏大、管网运行操作难度大等问题。为此,借鉴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原理,综合考虑各站场产烃类型、产烃量、泵机组外输量、启泵时间需求、管道承压能力、输烃顺序、混烃界面等,计算得出轻烃管网的顺序输送方案,并提出了顺序输送时应遵循的原则:①所有站场采取集中注入方式进行轻烃注入作业;②应尽量避免各站场同时注入轻烃,采取相邻站场相继注入的方式,确保管道稳定运行;③各站场注入轻烃时应避开混烃段;④各站场注入轻烃管网时,必须满足各注入支线的管输能力及外输泵的工作流量要求。最后验证了该方案的水力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轻烃管网采取顺序输送方案,可节省泵站运行费用19.4万元/a,减少混烃量约133.3×104 m3/a,对现场减少管网压力波动和混烃损失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气》2004,11(4)
PetroChina and BP launched a gas station business joint venture in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on November 18, marking a further move in BP's foray into China's booming oil fuel retail market. The joint venture will operate a retail network of 500 petrol stations in the province. Called "PetroChina-BP Petroleum Co Ltd" and registered in Jiangm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 venture is set up as a result of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reached with BP's acquisition of 20 percent of the listed shares from PetroChina's global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as the sole strategic investor in 2000.  相似文献   

19.
长庆油田横跨陕甘宁三省,站场多处于黄土高塬地区,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油田站多、线长,生产管理十分困难,各类站场运行管控安全风险点多。长7页岩油采用小井场大平台、立体式水平井、体积压裂准自然能量开发+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地面系统建设结合页岩油全生命周期开发方式,针对大井组、高液量、高气油比的特点,通过持续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减员增效为目的,创建了“平台+中心站”的页岩油地面智能化管控技术,搭建智能井、智能平台和中心站智能化管控系统,形成了自动操控、无人值守、有人应急的运行模式,构建了新型劳动组织管理架构,使百万吨产量用工人数下降,单位用工成本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