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辉  隋力 《云南建材》2001,(4):20-23
通过对“历史文化城镇更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阐述了云南历史文化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2.
甘肃地区拥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榆中县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多样性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板块之一,因此,对于它的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而且对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崛起、城镇及乡村特色和风貌的塑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历史城镇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凝聚了文化的精髓,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历史城镇为主题,对其基本概念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其改造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历史城镇改造中的新理念,探讨了改造新趋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当前.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显得非常迫切。因此,从不同角度对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加以思考,正确认识历史城镇发展的特殊性.将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普通小城镇的历史文化被漠视,城镇建设缺少地方特色,造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的破坏.在鳌山卫镇快速建设的今天,亟待一套完整、科学的历史文化保护策略,以缓解城镇历史文化的延续与新城镇建设之间的矛盾,实现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王长印 《城市建筑》2022,(16):19-21
以历史城镇的生态文化解析作为切入点,历史城镇本身具有一定的城市文化生态特性,在当前建设和保护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多问题,过度的人口置换、经济开发及空间改造降低了历史城镇的文化价值及社会影响力。因此,应在维持原住居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基础上,落实好文化保护和品质提升的融合,进一步强化空间环境格局的生态适应效果,打造可持续化的文化发展体系,为历史城镇的价值优化提供可持续发展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对中国当前历史城镇保护的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对历史城镇景观表征与文化内涵作用关系的分析,提出以文化为线索组织城镇景观要素的保护思路,并从城镇格局、族群地段、街巷场所、典型地标等不同景观层面分别论述了历史城镇"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活态保护策略,以期完善我国既有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每个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都是这个城镇独有的精神记忆和内在品格,是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个性和特色形成的先决条件。在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国家鼓励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拉动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而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发展无法承受"建设性的破坏"。为此,必须把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当作十分紧迫的任务,加以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10.
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现状综合评估是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工作的基础。辽宁省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街区现状的评估工作也相对滞后。我们在对辽宁省第一批8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收集并整理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基本信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项分析,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辽宁省接续历史文化街区认定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历史城镇的重要物质存在,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研究是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范式的"景观"转向背景下,"城市历史景观"理念的提出、解读与实践过程。通过引入一种与其内涵相似,用以整合既有政策和经验的管理遗产变化的工具——"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旨在推动中国"城市历史景观"研究的理论扩充与应用推广。介绍了起源于英国的"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内涵主旨、基本原则和具体步骤;并针对中国当前历史景观管理的诸多问题,归纳该方法对于历史城镇规划体系、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周黛 《城市住宅》2021,28(2):49-51
将孙家岔镇镇区的景观风貌规划与"三生"融合理念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能反映城镇形象特征、彰显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要素,以保障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活、生态、生产3个方面,对城镇景观风貌系统进行规划组织.  相似文献   

13.
李王鸣  楼铱  刘吉平 《华中建筑》2010,28(7):124-126
该文意在研究城镇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尝试选取"区域"、"路径"、"节点"和"边缘"的方式对景宁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思路进行探讨,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所承载的信息,力求展现历史文化城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4.
枫泾古镇坐落在江南水网密布地区,有典型而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拥有"一镇跨两省"的区位特殊性,具有"吴跟越角"地域文化特征,是典型的"界河文化"城镇。文章用实地调研和历史研究方法,分析其"界河文化"的形成、特征和载体,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从空间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古镇复兴策略建议,对与之类似的城镇研究和规划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众多原本有着不同历史风貌的城镇,其空间特色逐渐消失。本文以庄里镇级市为保护研究对象,在充分尊重古代营城典型的采邑、市镇规制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镇区周边山川、帝陵、祖墓、川渠、田畴等重要资源,追求城镇的整体历史文化格局;通过强化历史轴线、突出文化节点、划定历史文化绿带,将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基因物化于城镇之中,统领未来城镇总体布局。这种总体布局方式将为日趋平庸的小城镇恢复其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最终实现城镇发展建设依循历史生长脉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康守和 《山西建筑》2007,33(19):56-57
对太谷历史文化城镇进行了简介,从保护及整治的原则、保护更新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结合几方面阐述了历史文化城镇的整治与保护,指出更新与利用相结合是保护历史文化城镇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历史文化城镇的价值得以更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安徽省建设旅游文化大省战略以及"三山三湖"国际旅游区战略的实施,皖南地区成为全国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资源区域性保护与发展的地区之一。桃花潭历史文化名镇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过程中,随着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旅游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城镇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缺乏有力的管控措施。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为本底的条件下,如何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合理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成为桃花潭历史文化名镇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城镇类遗产,即"历史城镇与城镇中心",是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附件3中明确定义的一种特定遗产类型,也是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世界遗产全球战略背景下历史城镇类世界遗产发展的全球走势及近30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申报的整体走势,来探讨中国历史城镇类遗产,尤其是海滨及海岛地区历史城镇类遗产的申遗动向和发展机遇。分析表明,全球历史城镇类世界遗产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分布不平衡状况近年来虽有明显改善,但其根本性改变仍需时日;能直接反映海洋开发与人地关系的海滨及海岛历史城镇类遗产的代表性在亚太区域和国内环境下均有待提升,或可为中国的历史城镇类遗产乃至整个文化/混合遗产的申报提供潜在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1996,(1)
发展与保护一直是困扰历史文化城镇的一对矛盾.无视历史文化城镇的个性和特性,忽视文物建筑的存在,片面地强调发展,会使历史文化城镇徒有虚名;盲目地强调保护,处处都不能动,会使历史文化城镇的发展裹步不前.那么,如何既使文物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又使历史文化城镇发展,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粗浅地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结合山西省崞阳镇总体规划实例,以"突出城镇特色、塑造城镇品牌"为主要思路,针对其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从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地方文脉的传承、镇区整体风貌的塑造两方面进行特色规划,探索城镇特色在规划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