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马矿务局位于豫西山区,现已开发的有陕渑、义马、新安、宜洛四个煤田,十二对生产矿井,总设计能力为966万t,1989年全局煤炭产量突破了千万吨,跨入了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的行列。 义马煤田位于义马矿区的中部。该煤田的开发是在小煤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放初期仅有三对小井,年生产水平不足10万t。1958年成立矿务局后,煤炭产量达到163万t。杨村矿、耿村矿建成投产后,义马煤田内共有五对矿井和一座露天矿(见图1),原设计能力为360万t/年,1988年常村矿二次扩建投产后,义马煤田六个矿的设计能力达到560万t/年。近年来,我们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开拓布局,大力发展机械化,使煤炭产量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2.
我矿是1970年投产的县营煤矿,年设计能力6万t,实际达到9万t,现有职工525人。 建矿以来,我们坚持走“自我发展、以矿养矿”的道路,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  相似文献   

3.
<正> 小青矿是在1984年12月15日投产的一对高沼气矿井,年设计能力120万 t,现已超过设计能力,年产达到160万 t。投产以来近三年内,先后发生了皮带机着火事故和瓦斯爆炸事故。为了认真吸取这两起重大伤亡事故教训,扭转安全被动局面,矿强化了安全管理,健全和完善各级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职能部门的业务保安制,百日安全活动等。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化安全系统工程评价及预则,并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控制,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雷伊选矿厂的扩建。该厂设计口处理是为27万t矿石,采用Omni.cone破碎机,单系列半自磨回路为第一段磨矿,可以适应给矿性质的变化,浮选厂投产后很快达到设计能力,介绍了投产后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5.
二矿区是金川公司的主力矿山,承担着金川公司75%的原料供给任务。二矿区的生产规模分两期设计施工,一期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矿石3000t,年产99万t;二期设计能力为日产矿石8000t,年产264万t。一期于1982年投产,1987年以102万t的指标达到和超过设计生产能力。从1988~1992年的五年中,二矿区以年均增产11万t的速度稳步发展,1992年出矿157万t,超过设计能力的58%,从而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地下矿山产量最高的特大型矿山之一。 二矿区的一期生产设计服务年限为10年,采矿量为1000万t。二矿区的二期工程基建尚未完成,预计1994年才能陆续投入试生产。  相似文献   

6.
松树脚锡矿是生产以锡为主、副产铜、钨、铋、铅等多种有色金属的中型地下矿山。建国初期,仅生产氧化矿,矿石年产量为0.65万 t,1965年松硫一期工程投产后,同时生产氧化矿和硫化矿。到70年代初,已形成了矿石年产量为66万 t 的生产能力,1972年,实际能力达74.63万 t,1988年的矿石年产量为58.13万 t。  相似文献   

7.
兖州矿务局南屯煤矿是1973年移交生产的、设计能力为150万t/a的大型矿井。1978年达到设计能力,1987年达到部级质量标准特级矿井,1988年达到现代化矿井标准,自1986年以来,原煤产量以5%的幅度递增,1991年产煤257万t。南屯矿为了提高矿井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矿井安全、技术面貌,增加矿井经济效益,将现代化矿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通过技术改造对矿井进行扩建。南屯矿改扩建后达到240万t/a的设计任务由江苏院承担,经过近五年的精心设计和施工,改扩建工程已初具规模,从目前施工情况看,投资效益较好,根据施工安排能够实现1993年初投产。改扩建工程量和投资1992年10月调整后见表1。  相似文献   

8.
枣庄矿务局八一煤矿选煤厂,是一座设计能力为年处理原煤120万t的群矿型选煤厂。1970年8月1日投产,由我国自行设计。八一煤矿选煤厂主要服务于八一水力采煤矿井,该矿为设计能力75万t/年的全水力化矿井,同时具有外来煤入洗系统。投产以来,除主要入洗八一煤矿原煤外,还入洗本局滕南煤田的柴里、蒋庄矿原煤。选煤厂采用混合跳汰、煤泥浮选的联合工艺。投产以来,由于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生产系统日  相似文献   

9.
该矿由几家公司联合开发经营,储量为1175万吨的氧化矿和硫化矿,品位2.11g/t金和60g/t银。计划初期开采626万t的氧化矿,品位为2.23g/t金和87g/t银,规模为100万t/a。金银的回收先经堆浸之后,再用澄清沉淀法。投产第一年预计生产5万oz的黄金,第3年提高到10万oz。指望在1988年中期达到设计产量,按目前的可采储量,有足够开采6年的  相似文献   

10.
郑州矿务局的前身是新密煤矿公司于1958年4月成立新密矿务局。当时生产能力为57万吨。从1966年到1975年先后有三对新井投产(即米村矿、裴沟矿、芦沟矿)。能力达到267万吨。从1975年开始逐步对部分矿井进行了改扩建,到1980年设计能力达到447万吨.实际产量380万吨。1986年底设计能力为507万吨。建国以来国家投资4.45亿元,共生产煤炭7851万吨,上缴税利2.7亿元。  相似文献   

11.
潘西矿于1960年投产,设计能力30万t/年。1992年产量达到50万t,“八五”期间产量稳定在50余万t。现矿井通风方式为多风井混合式通风。矿井属低瓦斯矿井,但局部区域瓦斯异常,现有两个瓦斯重点管理区。  相似文献   

12.
《中州煤炭》2006,(4):F0002
平煤集团十二矿于1960年投产,时设计能力30万t。经过三次大的系统改造,2004年矿井核定通风能力为146万t。十二矿目前单一开采己组煤,所产原煤煤质精良,是平煤集团公司己组煤生产骨干矿井,1989年,十二矿被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十二矿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从治理瓦斯技术入手,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平十一矿是平顶山矿务局勘察设计处1972年5月编制的初步设计,设计能力60万t/a,同年8月15日开工兴建,1979年1月1日简易投产.矿务局先后对该矿进行了采区补套和二水平一期工程设计及施工,使矿井产量逐年提高,1986年产量达到60.02万t.  相似文献   

14.
东庞煤矿是河北省南部最大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1983午12月26日,矿井一期工程投产,投产能力120万t/a。投产后一边生产,一边抓二期工程。 1985年,在编制矿井“七·五”发展规划时,提出要在投产四年后达到180万t/a的设计生产能力,争取1990年建成现代化矿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根据煤炭资源的赋存情况,研究了最佳开采方式。2号煤平均厚度4.42m,硬度中等,为Ⅱ类二型顶板,地质构造大部分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太钢2011年自产铁精矿561万t,比2010年增产10万t,创历史新水平。2012年,太钢制定了生产铁精矿590万t的年度计划,加之吕梁铁矿计划于年内陆续投产,生产矿粉200万t,两项合计增产近230万t,可使集团公司铁精矿粉自给率达到65%。  相似文献   

16.
济宁三号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5Mt/a,设计服务年限81年。1993年12月19日开工,2000年12月28日正式投产。2001年生产原煤510.8万t,实现了矿井当年投产当年达产的目标,2003年原煤生产达到1000万t。  相似文献   

17.
二矿区是金川公司的主力矿山,1966年开始建设,1982年试生产,1983年正式投产,初期投资约1.3亿元.1991年底在册职工2770人。一期设计规模为日产矿石3000t,年产矿石99万 t.其中,东部二号矿体和西部一号矿体均日产1500t.投产近9年,累计出矿848.67万 t,镍金属量157315t,铜金属量75409t,掘进近6万 m,充填量272.52万m~3.实现工业总产值102253.21万元,内部利润39811.2万元.自投产以来,二矿区产量一直稳步增长,特别是1987年出矿量突破百万吨大关、超过设计生产能力后,又连续4年实现生产持续发展,1990年出矿量达128.4万 t,1991年达134万 t.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按出矿量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1990年为499.96t/(人·a),1991年为503.69t(人·a),企业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本文介绍其持续稳产的具体做法、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为使北洺河铁矿尽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提出并实施了确定合理回采顺序,采用灵活的采矿方法,增加出矿设备能力,加强边角矿体的回收等方法,矿山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3年年产矿石145万t,预计2004年将达到年产矿石180万t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某矿碎矿车间现有2台φ1430mm×1300mm型锤式破碎机,设计能力为300t/h。随着该矿二期生产的投产,破碎机处理量增加了1倍,经调整后破碎机生产能力达到350t/h,但故障频繁,严重影响了碎矿系统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0.
刘桥一矿是由淮北矿务局设计处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的中型矿井.该矿井位于淮北市境内,距市中心相山13km.自1981年投产以来,产量逐年上升,1984年达到设计产量,1985年生产原煤85万t,1986年生产原煤91万t,1987年生产原煤105万t.煤系地层由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组成.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含水性弱,可采煤层主要有4_1、4_2、6三层,其中4_1层为局部可采,可采煤层特征及顶底板岩性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