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占先运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5,(6):85-89
本文对FRED、CHOKe、CSFQ、AFD等几个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且结合实验结果对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占先运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5,(17)
本文对FRED、CHOKe、CSFQ、AFD等几个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且结合实验结果对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从是否维护数据流状态信息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改进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SF-AQM。SF-AQM算法只维护发送速率大的数据流状态信息以降低路由器的开销,通过比较不同数据流的包到达时间间隔衡量流到达速率,识别出非适应性数据流,提高算法公平性,并使队列长度控制在目标值附近,保证算法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SF-AQM算法具有较好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且对抑制网络拥塞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5.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队列管理机制是实现网络拥塞控制的一项重要技术,以往采用的大多都是被动的队列管理机制,而主动队列的管理是根据网络结点的队列长度的变化进行提前丢包,对网络的拥塞进行预先通知,从而减少和避免网络拥塞,提高服务质量.为了对主动队列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对IEFT推荐的RED算法作介绍,与传统的被动管理机制Droptail作比较,并且通过网络仿真器NS2对算法进行模拟与分析,指出算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AQM算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深入分析TCP/AQM系统的动态特性,提出一个新的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模型算法控制(MAC)提出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MACAQM),并给出了MACAQM的详细设计过程和参数选取的原则。大量不同网络环境的仿真实验表明了MACAQM算法的有效性。与PI, RaQ和REM等算法相比较, MACAQM具有收敛速度快、队列抖动小的优点。同时, MACAQM的采样间隔相对较大,算法实现简单,所以计算量较小,占用的路由器资源也较少。 相似文献
7.
针对Internet网络这种大延迟,变化复杂,存在严重干扰的系统,基于约束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DMAQM算法).首先根据预测模型和状态估计器,预测瓶颈链路队列的未来动态特性,它是确定丢包率的基础;然后将拥塞控制的控制要求转化为优化目标函数,在线求解优化问题得到丢包率.DMAQM算法通过滚动优化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提高了算法鲁棒性;同时在求取丢包率时显式地考虑了网络中存在的约束.仿真结果显示DMAQM算法控制性能优于RED算法,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智能预测控制的网络拥塞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由队列管理是保证网络性能、避免网络拥塞的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主要队列管理方法为被动式队列管理,同时主动式队列管理已经成为近来的主要研究热点. 随机早侦测(RED)作为最早提出的主动队列管理方法,更获得了普遍的关注. 使用严格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由端系统和网关组成的系统,并进行队列管理性能分析. 提出一种采用快速广义预测控制的RED控制器( FGPC2RED控制器) ,进行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 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及系统的辨识, 并通过仿真证明了FGPC算法在路由队列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可以有效控制队列长度,避免路由拥塞及减小往返延迟. 相似文献
9.
模糊自适应算法在网络主动队列管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改善由于RED算法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策略(AQM)系统引起网络响应时间过长,许多文献提出了基于P/PI控制器的AQM策略。但是,由于网络具有非线性特点,论文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主动队列管理系统,根据队列长度和队列长度变化通过模糊控制规则在线调整PID控制器参数,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当网络出现突发分组时,该算法能够较快的使分组稳定在队列阀值附近,同时不产生队列震荡。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中的CHOKe算法对非响应流的惩罚力度不够、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惩罚非响应流算法——LRU-CHOKe。该算法以最近最少使用(LRU)击中取代CHOKe击中,提高CHOKe击中的有效性;利用路由器队列击中,自适应丢包,并结合新的丢包策略来加强对非响应流的惩罚,从而提高网络带宽公平性。仿真结果表明,LRU-CHOKe相比CHOKe和HCHOKe算法能更加有效地惩罚非响应流,实现更为公平的带宽分配。 相似文献
11.
随着Internet基于非TCP的应用不断涌现,基于异质流网络拥塞控制公平性研究越来越重要。针对流与流之间传输的公平性问题,基于BLUE算法,结合Bloom filter,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QM算法EFBLUE。通过仿真实验对新算法从分组丢失率、吞吐量、延时等方面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RED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NS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只需使用极少量的状态位和很小的缓存空间就能较好地鉴别出非响应流,并限制其速率,保护TCP流免受非响应流影响,实现了流量传输的公平性。最后对EFBLUE的性能优化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论文讨论了队列管理和队列调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势的RED机制:PRED,以增强SPFQ调度机制的公平性,来达到整个报文处理系统的性能改善。通过严格的仿真验证,同其他的队列管理机制相比,PRED同SPFQ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资源,提高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15.
面向QoS的DiffServ模型,在改进RIO-C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FPRIO。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证明该算法是一种适合于DiffServ模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相似文献
16.
随机早期检测算法RED作为一种重要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通过有效地控制队列长度,取得较好的吞吐量性能。然而,当多个业务流存在不同优先级时,不能很好地区分服务质量。提出一种新的RED改进算法—PbRED,基于业务的优先级调整丢弃概率,通过减小高优先级的丢弃概率、增大低优先级的丢弃概率,为不同优先级的业务进行区分服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获得较高吞吐量的同时,PbRED可以使不同优先级业务流的服务质量存在合理区分度,保证高优先级业务流获得更好的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17.
18.
Mosleh M. Abualhaj Abdelrahman H. Hussein Qasem M. Kharma Qusai Y. Shambour 《计算机系统科学与工程》2021,38(2):251-264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are running over IP networks. This increased the contention on the network resource, which ultimately results in congestion.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QM) aims to reduce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network congestion in the router buffer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on network performance. AQM methods implement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accordance with congestion indicators, such as queue length and average queue leng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is evaluated using delay, loss, and throughput. The gap between congestion indicators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leads to the decline in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delay and loss predictions are used as congestion indicators in a novel stochastic approach for AQM. The proposed method estimates the congestion in the router buffer and then uses the indicators to calculate the dropping probability,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router buff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two sets of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ed the existing benchmark algorithms including RED, ERED and BLUE algorithms. For instanc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resides in the third-place in terms of delay when compared to the benchmark algorithms.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ed the benchmark algorithms in terms of packet loss, packet dropping, and packet retransmission. Overall,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ed the benchmark algorithms because it preserves packet loss while maintaining reasonable queuing delay. 相似文献
19.
黄培花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14)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及业务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由此引发的网络拥塞已经成为制约网络发展和应用的瓶颈问题。有效解决拥塞对于提高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拥塞成为近年来网络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该文介绍了现有的拥塞控制算法,并分析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