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跆拳道顾名思义即用手和腿进行格斗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跆拳道最早起源于朝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其特殊的训练方式,并且有利于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因而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教学中逐渐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并喜欢这项体育项目,特别是青少年。学好跆拳道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否则容易造成对身体的损伤,那么青少年在跆拳道的练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跆拳道项目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全面发展。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学习理念,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就应当放在学习的首位,本文研究和总结跆拳道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原因、规律,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目的能给高校跆拳道项目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视角,从而为高校跆拳道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这是本次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今年跆拳道运动的兴起,跆拳道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强身健体的运动形式。但是由于跆拳道运动相对激烈,在跆拳道运动中如果不注意训练方法,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为了提高跆拳道运动的整体效果,避免在跆拳道运行中受到伤害,我们应认真分析跆拳道运动的特点,并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确保在提高跆拳道训练效果的基础上,有效预防运动伤害,保证跆拳道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为跆拳道训练提供有力支持,促进跆拳道运动的快速发展,满足跆拳道运动发需要。  相似文献   

4.
跆拳道运动起源于韩国,近年来在国际上逐步发展为一项普及的体育运动。跆拳道运动对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生理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在课程教育中,要全面学习跆拳道运动的技术和跆拳道文化,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跆拳道运动队幼师学生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跆拳道是一种传统的搏击运动项目,起源于朝鲜半岛,被韩国人尊称为"国术",2000年跆拳道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运动项目。跆拳道比赛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搏击竞技比赛,通常每场比赛为3局,每局比赛为2分钟,局间休息为一分钟。近年来随着跆拳道技战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及比赛规则的不断更新和更加严格的规范,促使运动员不得不更加注重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的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业余跆拳道比赛中的发声与爱好者们的攻击力度和准度配合上进行研究,探究跆拳道比赛中发声训练的正确方法,为跆拳道发声技术的训练和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为跆拳道业余爱好者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技击术,也是一项对抗性较强、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跆拳道也进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来并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品势是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许多许多高校的跆拳道品势教学都处于一个浅显的层面,许多学生对跆拳道品势的攻防含义都缺少了解。文章探讨了高校跆拳道品势教学中攻防含义的传承意义,然后就如何以攻防技术为主线进行品势教学练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跆拳道作为在朝鲜半岛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流行的技击术,传到我们国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跆拳道运动各个方面的教学系统、场地设施等都并不是很完善。为此提出跆拳道运动员自信心与情绪控制关系。我国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成为世界跆拳道强国。但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社会实力的不断发展,体育竞技事业也在不断地蓬勃发展,跆拳道竞技的步伐也在我们国家不断前行。基于跆拳道运动的不断发展,旨在明确跆拳道运动员的自信心与情绪控制的关系。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教练人员的鼓励、在日常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的提升以及对其他选手的正确评价都对本身的自信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跆拳道引起了社会大众的热爱,因此,高校都踊跃开展跆拳道课程,随着跆拳道在高校的普及,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更好的突破和进展,目前跆拳道教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激励是管理学与心理学重要的部分,激励效果直接关乎个人发展和组织利益。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跆拳道训练的问题展开了分析,探索了有效解决措施,在训练中作用动机激励训练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跆拳道的教学成绩。  相似文献   

10.
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跆拳道,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受大众欢迎的群众健身方式之一。跆拳道是我国发展较好的兼顾竞技比赛和大众健身两条腿走路的为数不多的一个项目。体育院校也把跆拳道专项理论与实践课作为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课开设了起来。在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学习跆拳道专项后的就业方向已经开始萎缩。根据现有的跆拳道课程标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竞技教练、学校教师、道馆教练三方面的需求。对跆拳道专项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标准进行修改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幼儿教育越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幼儿的健康成长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跆拳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于成熟和完善,大部分的城市、乡镇都掀起了练习跆拳道的热潮,跆拳道深受广大人群的喜爱,究其原因正是由于跆拳道不仅是对身体的训练,它本身还蕴藏一种精神追求和道理,使练习可以得到身心的双重受益。因此本文就在练习跆拳道过程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好好进行幼儿体育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来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跆拳道是一种以腿为主,以手为辅的格斗技术,以腾空和旋踢脚法闻名,这就对练习者的身体协调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练习者身体协调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跆拳道的水平高低,如何在跆拳道训练中培养身体协调能力,要结合跆拳道自身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多加练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爆发力训练对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爆发力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爆发力训练还可以减少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伤的风险,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综合水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应该将爆发力训练作为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升其竞技表现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跆拳道是起源于1500多年前的朝鲜半岛,主要利用手和脚等部位进行搏击对抗的一项技击运动。跆拳道的训练内容包括:(1)礼仪与精神;(2)基本技术;(3)品势技术;(4)对打;(5)自卫术;(6)击破和特技;(7)跆拳道舞;(8)双人对抗比赛等。跆拳道舞是跆拳道运动项目的一个分支产物,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跆拳道基本技术,以品势技术为基础,在灯光、服装为背景下的具有娱乐健身功能的一种操或舞。  相似文献   

15.
随着跆拳道这项运动在国际大赛中,加之跆拳道作为一种保护自身的运动,促使跆拳道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跆拳道越来越成为青年人一种培训选择,跆拳道项目商业化的模式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时尚,大大小小的跆拳道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不断涌现,跆拳道怎样进行商业化运作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作为一项综合性运动,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多项功能。尤其在青少年阶段,通过学习跆拳道,能够帮助青少年强身健体,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所以,跆拳道运动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备受欢迎。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与日俱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跆拳道运动在提升国民体质健康中的效果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横踢技术是跆拳道比赛中最为常见的技术动作之一,也是重要的得分方式之一。横踢以尽可能的速度击打对手,使攻击目标部位猝不及防而得分为目的。这就要求在横踢动作过程中,下肢末端环节获取的速度要尽可能的快,下肢各环节要用最大的力量向打击方向运动,而且身体的其他部位必须以一定的配合特征协调配合。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获取跆拳道运动员比赛中横踢过程的数据资料,从生物运动学角度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跆拳道横踢技术要领和特征,探究身体各环节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打击效果的影响,给跆拳道教练及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跆拳道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虽然我国开展跆拳道运动历史并不长,但在27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力挫群雄,为我国取得跆拳道项目的第一枚金牌。跆拳道是一种对抗竞技项目主要以腿法技术得分多少来判定比赛胜负,在比赛场上双方运动员为发挥现有的竞技水平,采取各种的计谋战术行为来战胜对方,其比赛节奏的运用及其控制在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因素之一,通过对跆拳道比赛节奏控制运用及节奏训练的概述,使人们初步了解跆拳道比赛节奏在比赛搏击中个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高职校德育教育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德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根据需求,高职校体育教学——跆拳道这个有着崇尚的武德精神的体育运动有了新的使命,它除了向学生传授跆拳道的知识、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外,更需要把德育当作首要任务。通过分析跆拳道运动的宗旨与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联系作为着力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跆拳道课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更能塑造良好的自我。  相似文献   

20.
田径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也是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协调发展.提高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高校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因素,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关于提高高校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几种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