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雨林 《华中建筑》2001,1(3):99-100
广州陈氏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文从全新的审视角度,剖析其文化内涵;考证其历史沿革;论其艺术特色。确认该书院代表了清末岭南民间建筑和各门类工艺美术之高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如寺庙、宗祠、民居等建筑均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及壁画等装饰。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古代建筑除了大量使用三雕之外,同时广泛使用陶塑和灰塑。目前,广东沿海地区保存下来的灰塑多数为明清时期创作,其中清代时期的作品占绝大部分,明代灰塑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灰塑主要装饰于建筑的窗框、门顶、山墙顶博风和屋脊等部位。民间工匠称灰塑为灰披。灰塑的主要材料灰浆(膏)为沿海的贝壳经煅烧的贝壳灰,广东地区称为蚬灰,福建闽南称壳灰。灰塑施彩颜料多取天然颜料如矿物颜料和植物类颜料。  相似文献   

3.
李晨  李绍天 《华中建筑》2008,26(4):32-36
通过对潋江书院这一历史建筑群的考察以及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该文对潋江书院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建筑作了简要地介绍;深入剖析了潋江书院的建筑空间,指出该建筑群在“空间组织和轴线转折”、“空间组织与高差变化”、“尺度把握和紧凑布局”,“空间效果和手法控制”,以及“建筑特色与地方材料”等方面的特点;揭示出潋江书院建筑和空间特色,潋江书院建筑群在采用多种设计手法成功地控制空间效果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广州陈氏书院建筑木雕《践土会盟》为例,分析其制作工艺、构图特点,研究其建筑装饰艺术和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浦江陈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它历经沧桑,始终与陈氏后裔荣辱与共,兴衰相依。本文主要介绍陈氏宗祠形制及其建筑装饰。通过本文,力求让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艺术的宝贵,同时希望人们更加重视、保护几近消失的璀璨乡土古建筑遗存。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书院建筑的伦理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礼平  应四爱 《华中建筑》2006,24(11):82-8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建筑,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该文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空间所体现出采的“礼乐相成、情理并重、天人争一、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  相似文献   

7.
万书元 《华中建筑》2006,24(11):78-81
书院是最能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的建筑形式。作为中国文化、教育与审美精神的综合载体.书院建筑通过其严密而完备的符号系统.以及模式化的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仪式性、象征性和纪念性特征而臆藏在这些特征的后面的,是“礼”与“乐”.“敬”与“和”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层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8.
正佛山石湾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陶塑瓦脊始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中晚期,近代作为屋脊装饰广泛运用于岭南传统建筑之上,形成了岭南地区建筑装饰浓郁的地方特色。作为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缩影,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怡芳  王健 《世界建筑》2005,(11):115-116
万科第五园的社区书院,位于公共区北部主入口的东侧,经过风来池上的卧虹桥和得真庭院便可到达。建筑的内部功能定为社区图书馆,同“书院”名实相符。与“五园”文脉相依。而设计者将这个新的建筑冠以用“万科书院”的名字,更带有文化的主动性和历史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吴庆洲 《古建园林技术》2011,(1):I0005-I0006
广东境内有三座著名的祠庙,即佛山祖庙、龙母祖庙和陈家祠。龙母祖庙是西江流域人民共同朝拜的祖宗——龙母娘娘之庙。据统计,西江流域在民国时有大大小小的龙母庙数以千计,这些龙母庙都以德庆县悦城镇的龙母庙为祖,称为“龙母祖庙”。广州陈家祠为广东全省规模最大的陈姓合族宗祠,落成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当时取名为“陈氏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