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和浓度的醇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异辛烷/水体系形成微乳的影响,制备了CTAB/异辛烷/水/醇的四元相图和CTAB/异辛烷/正构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测定了CTAB/异辛烷/正丁醇体系在水溶液中单相微乳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由电导率曲线研究了微乳由W/O型微到液晶再到O/W型微乳的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相行为、增溶性及起泡性等一些性质,说明了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不同分子比对界面性质的影响以及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相行为、增溶性及起泡性等一些性质,说明了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不同分子比对界面性质的影响以及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醇醚为主要原料研究合成一种新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醇醚、环氧氯丙烷首先合成了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中间体,聚氧乙烯基缩水甘油醚再与三甲铵水溶液在中性条件下反应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本研究通过探索实验、正交实验最后得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70—80℃;加减量是1.5%.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支链化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石英界面吸附性质的影响,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16PC)和支链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sub>16GPC)在水/石英界面的单层和双层吸附行为,分析了不同浓度(即分子排列紧密程度)下表面活性分子的倾斜角、界面层厚度、水分子和尾端碳原子密度排布。结果表明:C<sub>16GPC在较低浓度(分子平均占有面积0.466 nm2)形成紧密的吸附单层,明显低于C16PC(0.272 nm2),说明支链结构有利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石英界面的吸附,且在高浓度下C<sub>16GPC被压缩的优先顺序依次为:主链>长支链>短支链。直链的C16PC在较紧密的吸附单层上形成类似半胶束的双层结构;而支链的C<sub>16GPC则是通过上下层长支链尾对尾的方式形成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不同结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季铵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羧酸甜菜碱在石英表面形成的吸附膜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类型电解质对其接触角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作用在石英表面形成单层吸附膜,低浓度时接触角数值较高;高浓度时通过疏水作用形成双层膜,接触角陡降。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较弱的Lifshitz-van der Waals作用力在石英表面吸附,接触角随浓度增大通过一个极大值,较大的分子尺寸不利于形成双层膜结构。电解质的加入对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阳离子体系的接触角。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类合成聚氧乙烯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过探索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聚氧乙烯醚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影响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溶剂量,加碱量.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硅酸结晶行为的影响,着重讨论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速结晶作用。通过结晶形态、结晶速度、表面张力等的观察和测定,提出了活性剂聚集体和胶团的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9.
烷醇酰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EOR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用具有一定碳数2的脂肪酸,采用改进的一步法,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S、合成该脂肪酸烷醇酰胺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60℃,脂肪酸与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0:1.0,反应时间3h,该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构成的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大庆原油可形成10^-3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NOR三元复合驱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可达21.5%。  相似文献   

10.
醇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微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醇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及庚烷体系中对其形成的微乳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两性孪联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月桂醇与2-氯-2-氧-1,3,2-二氧磷杂环戊烷低温酯化反应及与N,N-二甲基十二胺在65℃下亲核溶剂中开环反应合成了两性孪联表面活性剂(C12H25OPO-(O)O(CH2)2(CH3)2N+C12H25,C12-C12),其临界胶束浓度为0.009 2 mmol/L,最低表面张力为25.61 mN/m。采用界面张力法考察了两性表面活性剂C12-C12在癸烷中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协同作用。不加电解质时,二者混合胶束能产生协同作用,但在降低界面张力上不具备协同作用;在质量分数为7%的NaCl溶液体系中,电解质降低了SDS/癸烷的界面张力,促进了SDS向胶束中转移,复配体系C12-C12/SDS/癸烷/NaCl具有降低界面张力效率、形成胶束能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surfactant)是由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而成,因而抑制了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极大地提高了表面活性。与一般的表面活性剂相比,Gemini表面活性剂是概念上的突破,被誉为新一代的表面活性剂,利用叔胺的烷基化和多异氰酸酯与含活泼氢物质的质子转移反应合成一种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测定了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结构独特,临界胶团浓度略低于离子头基联接相同碳原子数链的普通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活性,可以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二胺和乙烯磺酸钠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反应合成了乙二胺双乙基磺酸钠。它是一种易降解的新型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癸酰基乙二胺二乙磺酸钠的中间体。通过测定溴值和重氮化反应,考察了原料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乙二胺/乙烯磺酸钠摩尔比为1∶2.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 h。并通过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合成路线和分析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咪唑啉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时,流动相添加剂、流动相的组成及其酸度对分离测试的影响进行了考察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高氯酸盐、硫酸是这一分析的良好的流动相添加剂;流动相中加入四氢呋喃及保持流动相一定的酸度可改善在常用波长下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系统双水相的萃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偏光实验及一定浓度双水相吸光度的测定 ,研究了 SDS/ CTAB/ H2 O/ Na Br混合系统双水相对罗丹明 B和亚甲基蓝的萃取作用。结果表明 :被萃取物的电性对分配系数有重要影响 ,阴离子双水相易萃取带正电的物质 ,阳离子双水相易萃取带负电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与液晶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正离子表面活性剂 CTAB与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SDS混合系统的双水相( ATPS)与液晶 ( LC)结构的关系。发现三元相图中的 LC区包容了 ATPS区。 SDS与CTAB以 1∶ 2或 2∶ 1摩尔比混合时 ,其水溶液系统在适当温度下能形成 ATPS或 LC。同时利用六角形结构模型从微观角度解释了这一配比对系统形成 ATPS或 L C结构的重要性。发现盐对 ATPS区及偏光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KP法蒸煮液中,测定蒸煮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和在载玻片上的接触角,并计算出粘附功降低因子和粘附功,得出表面活性剂对蒸煮液润湿性能的改善效果,再用称重法测定蒸煮液对木片、竹片的渗透能力。结果表明,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蒸煮液,表面张力和在同一表面上的接触角降低,润湿效果改善,粘附功、粘附功降低因子和润湿性因子都减小,对木片、竹片的渗透增重百分比均比未加表面活性剂的蒸煮液高。  相似文献   

18.
以自制的Gemini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以醇为助乳化剂制备柴油微乳液.结果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柴油对水的增溶效果,且在乳化剂与助乳化剂配比为9:1、助乳化剂正丁醇的质量分数为0.7%时,以1.O%的NaCl水溶液制备的微乳化柴油增溶水量最大,可以达到20.1%.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粒径在50~60nm之间,可以稳定207d,黏度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a(Al1-xNix)2(x=0,0.1,0.2,0.3,0.4)合金的相结构。结果发现,随着合金元素N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相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当x=0时,合金中仅含C15型Laves相CaAl2;当x=0.1,0.2和0.3时,合金由CaAl2,NiAl和Ca13Al14相组成,并随着x的增大,CaAl2相逐渐减少、NiAl相不断增多;当x增大到0.4时,合金中CaAl2相完全消失,合金由NiAl,Ca8Al3和Ca组成。  相似文献   

20.
以六水合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双子表面活性剂1,4-正丁烷双(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 通过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氧化锌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直接沉淀法和水热法所得纳米氧化锌的结构均为纤锌矿结构,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溶剂组成以及体系碱性变化都会对纳米氧化锌的形貌产生影响. 以双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时,直接沉淀法得到的纳米氧化锌为片状花瓣,而水热合成法得到的纳米氧化锌为针状花瓣. 在水热合成法中,以双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随着体系中乙醇浓度的增加,花状氧化锌变为球状,而随着体系碱性的增强,针状纳米氧化锌被腐蚀,针状花瓣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