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免烫加工 (1)丝光 对原来用的烧碱丝光和液氨加工作了性能比较,并对最大限度提高丝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其重点在于防止经过免烫加工的布匹强力减退以及为了降低成本。烧碱和液氨都能使棉纤维明显膨胀,但纤维的收缩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能获得不同的染色性和免烫效果。 (2)低给液(low add on)整理 棉布免烫加工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低给液整理的限度和优点已经公开,并在进一步有效  相似文献   

2.
引言近年来由液氨作为膨化剂对棉纱和织物进行丝光的兴趣大大提高,这是由于它内在的优点超过氢氧化钠之故,例如易迅速湿润,清除试剂容易,同时由于试剂的还原作用,因而减少液流的污染并降低了成本。关于用液氨处理棉纱和织物在物理性能如强力,伸长率,光泽,抗皱以及弯曲磨损方面的改善已作过报导。也发现在了在用作防火材料之前用液氨对织物进行予处理可使织物的硬度显著降低但不影响其防火性能。  相似文献   

3.
无水液氨作纤维素的膨化剂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被学者所了解,但在棉织物印染加工技术上的应用却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传统丝光工艺中所采用的烧碱,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被丝光织物在膨化均匀度、应力应变分布均匀性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上国际上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因而对液氨在印染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液氨被考虑用以代替烧碱作丝光剂以期提高棉纤维的强力、光泽和减少污水。 织物液氨处理研究首先由挪威纺织研究院、挪威纺织发展公司(TEDECO)所进行,其后美国桑福赖士公司(Sanforized Co.)提出液氨处理加上机械防缩能改进棉织物的免烫性、尺寸稳定性、手感柔软性。从国外多年来的工作趋势表明,液氨并不作为代替印染加工某一固定工序来进行,而是利用其自身的特点,与机械防缩、树脂整理结合起来,从而改进了产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液态氨处理的棉纱线和棉织物具有强力高和光泽好的优点。 据英国科茨(J.& P. Coats)公司介绍,十年前开始试验用液态氨处理纱线,现巳发展成所谓普罗格腊德(P???ade)工艺,是用在缝纫线的加工上。液态氨处理棉纱线如同烧碱丝光那样,膨胀纤维素纤维,现在已能用它进行连续化生产。可用筒受直接处理,不象烧碱丝光那样要做成绞纱再卷绕成开纱,因此它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印染》1975,(3)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人提出用液氨代替烧碱丝光棉织物。目前,国外主要有二个集团在研究和实施液氨丝光的工业化,即英国的J&P Coats公司,它是50年代后半期开始研究的,现已研究成功所谓Prograde的缝纫线液氨丝光工艺;另一个是挪威纺织研究所和工业研究中心试验室,它们是在1963年开始共同研究的,1966年它们把液  相似文献   

6.
5、改善丝光效果棉纱进行丝光的时候,当然是套在丝光机上,浸渍烧碱液;但仅此还不能说是完全的丝光。现在必须注意: 1) 适当地维持烧碱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分别考察了丝光工序中碱丝光和液氨丝光(LAT)对数码印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碱丝光中,烧碱质量浓度越高,数码印花后得色深度越好,但织物手感不佳;液氨丝光可以弥补手感下降的不足,但液氨工序必须在数码印花后进行,否则会降低织物最高得色深度,同时影响数码印花的精细度。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棉织物的免烫效果,采用丝光、液氨、丝光—液氨以及液氨—丝光分别对漂白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织物进行潮交联整理,测试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氨处理可提升漂白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和强力;液氨和丝光联合处理的工艺顺序影响处理后棉织物性能,"丝光—液氨"处理对织物折皱性能和强力的提升均高于"液氨—丝光"处理;液氨联合潮交联整理后织物折皱回复角最高,可达270.67°,其强力保留率为77.42%;"丝光—液氨"联合潮交联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最高,可达82.97%,折皱回复角为266.17°; 4种预处理联合潮交联可有效提升整理后织物强力保留率,同时达到较好免烫效果。  相似文献   

9.
前言使用液氨作为对纤维素纤维丝光的胀化剂已引起相当大的注意,这是因为它的固有优点:比烧碱溶胀快和因试剂可回收而成本较低。许多研究者已报导过棉花经液氨处理后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并且也进行过纤维微细结构变化的详细研究。也报导过棉花在液氨丝光处理后增加断裂伸长率、长度、弹性变形、拉伸强度、光泽、韧性等等。  相似文献   

10.
用液氨替代烧碱丝光整理牛仔布。对比分析讨论了整理牛仔布的主要生产工序,探讨了对不同布重的牛仔布使用不同剂量的柔软剂,以获得最佳的后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国外文摘     
《印染》1975,(2)
棉纱线丝光 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叙述了纱线丝光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绞纱丝光到目前经轴、单纱丝光以及液氨丝光。第二部分介绍了丝光的理论和检验丝光效果的测试方法。最后又叙述了提高丝光效果的注意点和实际操作上的要点。 摘译自日本《染色工业》,1974,22,№11,15~29  相似文献   

12.
唐昱 《印染》2013,39(6):55-56
提高织物品质的丝光工艺丝光工艺的发展1844年,John Mercer发明了丝光,并于19世纪50年代申请了英国专利,这标志着英国纺织化学的开启;1852年,JohnMercer由此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由于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控制织物门幅,致使棉纱或织物发生收缩。因此,Mercer发明的丝光方法并未获得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1848年之前,Mercer是一家棉布印花厂的合伙人并担任化学师,他认为,在染色和印花中,棉对染料吸收量的增加,是丝光工艺所带来最重要的优点。在那时,约1853年之前,Mercer的无张力丝光工艺的另一障碍是烧碱(氢氧化钠)没有商业化生产,而据有关记载,直到1866年才出现烧碱的报价。当时,其价格非常昂贵,含量70%的烧碱每吨为26英镑,并且,在丝光加工过程中,织物发生收  相似文献   

13.
丝光的均匀性和高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布在一般温度下浸轧烧碱溶液进行丝光传统工艺已经沿用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液氨性光、热碱丝光等新工艺不断问世,再结合现代工业高速高效化的要求,传统丝光工艺正面临着一次大的革新。 为了更好地实现丝光工艺的合理改革,我们根据近年来有关丝光方面的一些研究报导,着重从热碱、高速两个角度出发,对丝光加工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加以探讨,提出一点设想,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研究全棉机织物经液氨处理后对直接和还原两类染料的吸收活性,并与碱丝光织物进行比较;同时,应用Kubelke~Munk定律和织物切片摄影技术论证液氨处理织物比碱丝光织物的染色更加匀透。  相似文献   

15.
江亦李 《染整技术》1997,19(4):11-15
本文对印染前处理工程的有关前处理的目的,生物方法进行绿色前处理,漂白工艺中氯的作用机理再认识,用液氨处理取代丝光等等,提出了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根据市场需求 ,天信公司新上两条纯棉绞纱丝光生产线 ,采用浓烧碱处理的工艺使棉纱在紧张状态下 ,减少毛羽、增加强力。棉纱线经丝光后 ,光泽美观 ,其延伸性 ,尺寸稳定性 ,以及对染料的吸收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节约染料和降低缩水率。2 工艺流程与设备2 .1 工艺流程理纱→套纱→滚筒绷紧 (加张力 )→浸碱→轧碱→热水冲洗→冷水冲洗→轧水→滚筒收缩 (去除张力 )→脱纱2 .2 主要设备NS- PC型绞纱丝光机3 生产配方及工艺条件3.1 丝光工艺条件 (见表 1 )表 1 丝光工艺条件项 目每对滚筒套纱数(绞 )丝…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膨化处理在亚麻织物整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并测定不同工艺处理后亚麻纤维的红外光谱、结晶结构、吸湿率、染色及其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膨化处理对亚麻纤维素的化学组成成分没有明显的影响;烧碱处理能够引起亚麻纤维结晶度的减小,液氨处理也能破坏纤维的结晶结构,使其结晶度下降;烧碱/液氨处理后亚麻织物的吸湿率和平衡上染百分率分别增加了19.08%和12.61%;烧碱/液氨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抗弯刚度、折皱回复角和拉伸强力等性能均好于用烧碱处理的织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过去二十年中棉的丝光和液氨处理的工艺研究及发展,在这期间,有些工艺已被人们所接受,热丝光和“干”丝光在多数整理者眼里并不是一种好的丝光加工。针织物由于要求避免变形且需足够的张力产生光泽效果,所以它的丝光仍处在初级阶段。液氨是一个不受欢迎的物质,很少应用于纺织加工厂中。  相似文献   

19.
棉纱丝光     
为了说明棉纱丝光的概念,从其历史开始,在阐明一般性理论的同时,记述制品的检验要点,进而记述现场的实际加工。1、绪论 1844年,约翰·麦塞(gohn Mercer)为了进行某项实验,将浓烧碱液用多层的棉布过泸。结果发现:烧碱液的浓度由过泸前的27%变为23.7%同时棉布上产生了透明性。他再在另外的棉布上滴下烧碱液,结果也证实中心部变为透明,外轮部的烧碱浓度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液氨丝光和潮交联树脂定型后整理对纯棉色织物外观效果和缩水等物理性能的影响。试样经过整理后,用AATCC和ASTM标准对其相关物理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液氨丝光和潮交联树脂定型后整理能使织物外观和平整度更加良好,缩水性能更加稳定和强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