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的 C336K 回转刀架式车床,原先只用来加工有色金属,现因生产需要;加工DP75手抬机动泵上主轴套(图1)的尺寸10两处(φ25_( 0.040)~( 0.070))。主轴套材料为45号钢,加工过程中刀具易磨损。对 C336K 车床,刀具磨损后刀架无法补偿,常常是调整刀具时间大于加工时间。为此,设计图2所示的刀具磨损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厂的C336K 回转刀架式车床,原先只用来加工有色金属,现因生产需要;加工DP75手抬机动泵上主轴套(图1)的尺寸10两处(φ25_(0.040)~(0.070))。主轴套材料为45号钢,加工过程中刀具易磨损。对C336K 车床,刀具磨损后刀架无法补偿,常常是调整刀具时间大于加工时间。为此,设计图2所示的刀具磨损补偿装置。  相似文献   

3.
<正> Cenicon和Samsomatic公司最早研制出了一种如图所示的刀具磨损自动补偿装置。这种装置由气压计、液压式刀具定位装置和刀具定位控制装置构成。该装置特点是:用气压计测量加工完毕的工件,将由于刀具磨损引起的直径变化数据输入控制装置,并将其输入液压式刀具定位装置,使刀具切削刃移动,以补偿其磨损量。  相似文献   

4.
国外曾研制出了一种如图所示的刀具磨损自动补偿装置,这种装置由气压计、液压式刀具定位装置和刀具定位控制装置构成。该装置特点是:用气压计测量加工完毕的工件,将由于刀具磨损引起的直径变化情况输入控制装置,向液压式刀具定位装置传输其数据,使刀具切削刃移动,以补偿其磨损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General FludicsCorporation研制的刀具磨损自动补偿装置(图1)。它是采用气动装置,在加工线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工业大学共同研制的刀具磨损自动补偿系统是国际上近年来最新的一种“气液联动弹性刀架”补偿类型,于八二年七月鉴定通过,填补了我国补偿技术上的空白。该系统通过静特性、灵敏度、重复精度,微量位移稳定性等试验,针对不同的切削条件,进行了按刀具径向尺寸磨损率的半自动补偿试验及闭环系统自动补偿试验,结果证明,其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刀具磨损自动补偿是现代机械切削加工的一门新颖技术。国外从六十年代中开始研制尺寸控制系统,到七十年代才逐渐有各种成熟产品问世,并已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果。我国近年来对该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工业大学的研究成果介绍如下。一、刀具自动补偿的目的机床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刀具切削刃利用程度的影响,切削用量越大,切削效率就越高。但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切削刃的耐用度,也就是在较短时间内就需更换刀具。这样就增加了机床停机时间,影响了生产率。对工件余量小、刀具精度高的加工,其刀具的耐用度并不取决于因刀具磨损而致使切削力的增大,而是决定于刀具的微量磨损后而不能加工出合乎尺寸公差要求的工件。因此在自动化加工的发展过程中,象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这样高度自动化机床,如果频繁地更换刀具和人工对刀,问题就更为严重了。  相似文献   

8.
<正> 本装置包括高频振荡器1和双串放大器2。振荡器1装有半导体三极管T_1,在三极管T_1上接有绕在铁芯上的输入线圈L_1和输出线圈L_2,这些线圈分别布置在被检验刀具3的径向位置,这种结构灵敏度很高,二极管Д_1作检波器作用。双串放大器2由半导体三极管T_2和T_3组成,振荡信号由输出线圈L_2输出,经过二极管Д_1检波后控制放大器工作。在T_3负载线路中,用可按有触点的输出装置,例如继电器。线路中的装置是由振荡器控制。为了同时检验若干刀具的状态,可使用若干相应数量的振荡器1,每一个振荡器用来控制一把刀具,同时用二极管将振荡器与双串放大器彼此之间隔离,避免它们相互影响,所有的振荡器连接于输入放大器2。为了检验刀具,在铁芯上带线圈的传感元件,应放在垂接于刀具3的轴线平面上,且线圈与刀具之间的间隙相等,并在刀具径  相似文献   

9.
镗孔时,由于刀头磨损而使刀具尺寸发生变化,影响加工精度。为此,常采用刀具尺寸补偿装置,现介绍以下几种。 1.楔块挤压式 图1是一般刀具刀头的补偿装置(实公昭48-43969)。根据测得的刀头磨损信息,使拉杆2前进或后退,通过拉杆端部楔面部分3,使刀 头作径向移动。与此 相类似的结构还有如 图2所示的(实公昭 51-39909)。它是在 非工作时,转动刻度 环5,通过齿轮机构, 使装在进退轴3上的 螺杆4作轴向运动。 通过端部的锥度部分 2,使刀具夹持部分6 作径向移动,实现刀 头的位置补偿。图3 是利用楔的作用实现刀具径向补偿的另一种方法(实公昭51-2878…  相似文献   

10.
本装置包括高频振荡器1和双串放大器2。振荡器1装有半导体三极管T_1,在三极管T_1上接有绕在铁芯上的输入线圈L_1和输出线圈L_2,这些线圈分别布置在被检验刀  相似文献   

11.
在镗孔加工中,刀尖随着加工的进行而磨损,要保持加工精度是困难的。这里介绍几种为了按照所规定的精度加工,刀具随着刀尖磨损程度而反复向外伸出的补偿装置。(a)楔面式补偿装置图1(实公昭48—43969号公报)是一般工具(车刀)刀尖推出装置,在加工中随着刀尖磨损程度,由测量机构(无图示)控制拉杆  相似文献   

12.
球头铣刀刀具磨损建模与误差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刀具磨损度量方式和模型建立的问题,以球头刀具为研究对象,提出球头铣刀刀具磨损的度量方式,建立球头刀具磨损模型.以复映磨损在硬度较软加工材料上的方式测量球头刀具磨损,确定刀具磨损模型系数,给出刀具磨损模型系数确定的具体实现方法.加工试验验证球头刀具磨损度量方式的合理性和所建立刀具磨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针对数控铣削加工中球头铣刀刀具磨损引起的误差提出离线仿真误差补偿算法,给出离线仿真误差补偿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通过建立的刀具磨损引起的加工误差模型仿真获得加工走刀步的误差.对于误差超差的走刀步,预先修改数控加工(Numerical control,NC)程序,保证实际加工零件满足精度要求.误差补偿验证试验表明所提出的离线仿真误差补偿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自动线上,出于刀具不断磨损,造成了工件尺寸的不断变化。为使工件尺寸能继续保持在公差范围内,必须经常调整刀尖的径向位置。在现代化的自动线上,采取尺寸控制系统,即可实现刀具的自动调整。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自动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机床负荷率及自动线的生产率,同时还缩小了零件的公差带,提高加工精度及刀具尺寸耐用度。  相似文献   

14.
胡赤兵  王磊  许明明 《工具技术》2007,41(11):87-89
刀具磨损的在线检测/实时补偿技术是现代制造系统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本文分析了刀具状态在线检测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一种在线检测/实时补偿刀具磨损的方法——工件尺寸间接法。利用在线检测仪器测得被加工工件尺寸,和预先设定的工件尺寸进行比较后将差值反馈到CNC系统,CNC系统根据反馈结果对机床进给做出相应的调整,达到补偿刀具磨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瑞典已研制出一种根据监听到的噪音变化来确定机床设备刀具磨损及其他故障的监视器。这种装置可以测定直径小至4.2mm的刀具的磨损。该系统可用来连续记录多功能操作机床中各种刀具的磨损情况。设置在刀轴旁的敏感传感器专门拾取所有邻近的噪音并将信号送给能分滤出乱真声音的处理器,而留下来的仅是刀具所产生的噪音。任何引人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没有刀具磨损自动补偿功能的机床数控系统上,通过编程实现刀具磨损自动补偿功能.该方法在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SK980TA与GSK980TE车床数控系统上,经过长时间的实际加工使用,发现确实有效地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工具技术》2015,(11):54-57
针对刀具通过调整几何补偿的方法进行刀具磨损补偿时,初始值丢失需重新按步骤获取补偿量增加占机时间的问题,通过分析刀具磨损规律,提出一种对新刀具从零磨损开始补偿,而后根据刀具磨损状态调整补偿量的方法。利用FANUC系统用户宏程序功能,开发的刀具磨损补偿子程序在HTM-TC20数控车削中心上进行验证,有效解决了由于刀具磨损使加工工件过大和刀具磨损补偿问题,减少了占机时间,提高加工效率。该方法也可以移植到Z轴的磨损补偿校正中。  相似文献   

18.
针对蜂窝陶瓷挤出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孔径与孔深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分布的钻孔路径规划方法,补偿钻头直径磨损;另外设计了一自动对刀装置,来补偿钻头长度方向磨损,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
数控(CNC)机床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断刀和刀具磨损的情况,严重影响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传统切削是通过操作者来判断刀具是否断刀和磨损,既影响生产效率又浪费人力.而在自动化普及的今天,传统切削远远不能满足机床加工对效率和质量的要求,须通过自动检测来实现断刀检测和刀具磨损的自动补偿.  相似文献   

20.
对于现代机床而言,刀具的磨损状态监测显得日益重要。在此设计并制作出了一种新颖的在机视觉检测装置,不仅可以实现视觉系统与机床的结合,而且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机构,可以使摄像机拍摄到比较清晰的图像,为实现车刀磨损在机检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