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高能鲕滩储层地震层序识别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四川盆地泛开江—梁平海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对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的演化和鲕滩储层的分布有着明显地控制作用,也因而决定了鲕滩气藏的分布。鲕滩储层的发育与沉积前的古地貌密切相关,台缘高能鲕粒滩储层是飞仙关组最重要的储层,寻找有利的古地貌和高能鲕滩储层的关键是识别出飞仙关组早期高位域与晚期高位域的沉积特征。利用地震层序预测技术,将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飞一段至飞三段划分成4套四级地震层序,利用地震层序分析方法研究飞四段沉积前各地震层序顶界古地貌格局、高能滩相的发育特征及迁移规律特征。从空间上直观地了解不同时期古地貌的变迁情况,从区域上识别晚期高位域高能滩储层发育的层段及所处古地貌位置。结论认为:飞仙关组早期沉积是早期高位域的欠补偿沉积,而非晚期高位域的快速充填沉积。实钻证实,地震层序预测技术适用于勘探开发程度低的地区,可有效提高鲕滩储层的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川西九龙山地区下二叠统高能滩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礁、滩进行的油气勘探不断获得突破,发现了一批大型气藏,地震相与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对上二叠统生物礁和下三叠统鲕滩的勘探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针对下二叠统的滩相勘探一直没有新的突破。之前,对川西九龙山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的高能滩预测主要注重地质、测井研究,或利用地震反演方法开展储层预测,从未对茅口组、栖霞组进行地震相研究。为此,针对该区栖霞组和茅口组均为典型的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且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地震相特征,可利用地震相、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来预测有利的古地貌和沉积相带,进而预测高能滩的发育有利区。通过地震相特征分析,下二叠统具有3大地震相特征:①地震反射时间厚度异常增加;②下二叠统内部反射同相轴增多;③下二叠统底界明显超覆于志留系之上。利用这3种不同的地震相特征预测了有利于高能滩发育的古地貌区域。经实钻证实,采用该预测方法能够提高下二叠统高能滩储层的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4.
川东北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部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为一套残余砂屑、藻屑鲕粒白云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溶蚀孔、洞和裂缝十分发育。储层厚逾300 m,离油源近,具有良好的运移和保存条件。通过野外地质分析、镜下鉴定、岩心分析、水饱和度测定及压汞资料统计分析得知,储层孔隙度为0.5%~25.7%,平均为7.55%;渗透率为(0.011~3355.1)×10-3μm2,平均为25.2×10-3μm2,含水饱和度在1.4%~52.13%,平均为14%;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排驱压力为0.08~25 MPa,饱和度中值压力为0.2~70 MPa,与同类碳酸盐岩相比,该段储层储渗性、孔隙结构好、含水饱和度低,该套台缘鲕滩厚度为300 m,是本区油气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
�����������������ɰ�Ҵ���Ԥ�⼼���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属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块状砂岩储层,是该区域的主力气层。针对这一致密砂岩储层的特点,以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建立了储层的地震模型。文章重点介绍GRIstation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COMPAK烃类检测定性预测技术预测含气砂体有利区、SEIMPAR测井多参数反演的自然伽马反演定量预测砂层厚度、HARI和GEOsmart精细波阻抗反演技术定量预测含气砂层等,从而形成了一套由定性识别到定量判识的综合预测技术。采用该套技术部署的邛西4井在须二段获高产气流,2003年新增天然气控制储量200×108m3以上,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的常规测井曲线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排除影响储层识别因素的方法,建立了储层识别的定量判别式,为试油气选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川东地区嘉二2亚段为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十分强烈的裂缝-孔隙型储集层,具有层多、层薄、纵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其测井响应特征为高中子、高声波、低伽马、低密度,在时间剖面上异常特征不明显,特殊处理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一般为低速、高吸收、低密度、低伽马值、小断层发育的含气模式。文章利用现有的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进行了多种特殊处理方法试验及解释,建立嘉二2亚段地震响应模式,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嘉二2亚段地震预测方法。依据各区块的岩性差异,对膏质含量较重的区块用速度反演、密度反演及瞬时相位剖面联合解释储层;对泥质含量较重的区块用速度反演、伽马反演及瞬时相位技术共同预测储层,寻找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9.
川东北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储集性能的主要有利因素。溶蚀作用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以早期大气淡水渗滤作用形成选择性溶蚀和深埋藏阶段含CO2和H2S流体对全岩的溶蚀作用为主。白云石化作用,以早成岩阶段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次之。与复杂的成岩作用对应,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孔隙大体也经历了4次重要的演变:沉积时原始孔隙度为35%、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后的25%、浅埋-中埋成岩阶段后的5.5%、深埋成岩阶段的10%。由此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相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主要依赖于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成岩阶段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东北部黄龙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存在大型断背斜圈闭,其有利滩相储层发育特征研究是该段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在构造研究和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对储层主要发育段(嘉二2亚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综合预测。利用地震属性与地震反演技术相结合预测出嘉二2亚段强振幅能量异常、低密度异常滩相储层平面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及斜坡地带;多参数反演技术预测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地震相干体技术与频谱分析技术综合预测出储层的裂缝发育区,这是该区优质滩相储层地震预测成功的关键。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亚段最有利的滩相储层主要分布在HL2井东南高部位及其斜坡带以及HL5井的西部,应是研究区内嘉二段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ɹ�����̲������ˮ����Ԥ�ⷽ��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气水界面的预测为早期评价气藏规模提供了依据。地震及实钻资料表明,川东开江—梁平海槽东北侧较大范围内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连片分布,以裂缝—孔隙型为主的鲕滩储层内,其气水分布应符合物理学中“连通管”原理。文章应用实钻正常超压(压力系数1.0~1.25)水井资料建立的压力—海拔关系方程,并与已获气井的气柱方程联立求解,可预测在钻获一口气井情况下的气水界面;在钻获一口水井情况下,应首先判定是否属“正常超压”,若是,则可用超压等于地层条件下气水柱压力梯度差乘以气藏高度的原理,反求气藏高度,再配合精度较高的地震构造解释资料,就可推算出气水界面的海拔。 相似文献
12.
�����������ɹ�����������ֲ�����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是一套区域性含气层,目前已成为继石炭系后的重要天然气勘探接替层。该含气层完全有别于其它二叠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气藏,依硫化氢含量可分为低含硫气藏、中含硫气藏、高-特高含硫气藏。分布上从南到北可分为硫化氢含量两高两低的4个区,即渡口河等构造为代表的高含硫北区和龙门等构造高含硫南区;铁山、雷沙罐坪等构造低含硫北区和新市等构造低含硫南区。其硫化氢分布规律与区域沉积相有着 良好的对应关系。该区气藏高含硫的原因以矿物成因为主,高含硫分布与含石膏地层分布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古油藏原油裂解型天然气的生成动力学地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气藏储层固体沥青的热变质成因,都说明飞仙关组古油藏确曾存在并发生了裂解,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通过高压封闭体系下的原油热裂解模拟实验,从气态烃组分及产率变化、焦沥青的生成等方面探讨了原油裂解生气特征。结合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埋藏史、古地温史、构造演化等地质因素,将实验结果外推至地质条件下,建立了古油藏原油裂解生气的动力学地质模型,指出鲕滩天然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古油藏、古气藏和气藏调整定型3个演化阶段。通过动力学计算定量恢复了古油藏裂解生气的成藏过程,揭示出在不同地质年代和地质温度下甲烷(C1)、总烃类气体(C1-5)和焦沥青等原油裂解产物的转化率的变化。取得的动力学地质模型对古油藏原油裂解型天然气的成藏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含硫气藏在我国分布较少,积累的开发经验也有限,而在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含硫气藏开发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罗家寨飞仙关鲕滩气藏是川渝境内首次发现的高孔高渗高含硫气藏,由于硫化氢具较强的腐蚀性和毒剧性而给气田的开发带来较大难度,为了高效合理地开发气田,对气田的布井方式研究意义重大。章在对罗家寨飞仙关鲕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流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气藏采用了布丛式井、直井两种类型的布井方式,丛式井布井方式又分为4口井组式和3口井组式,直井布井方式采用匀均布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不同布井方式、生产井数及开采规模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气藏采用不同布井方式,在相同井数、相同开采规模的条件下,不同的布井方式,开发技术指标相同。通过对气藏布井方式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丛式井布井是气藏最佳的布井方式,且气藏合理的生产井数为10口。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鲕滩储层作为地层中的特殊岩性,是岩相及岩性变化形成的岩性圈闭,地层不仅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而且具有层薄、横向变化快及穿时迁移等特点,使得长期以来,有关鲕滩储层分布的预测及其气水关系识别仍然没有建立一种比较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文章利用测井资料对鲕滩储层含气、含水及非储层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做综合分析和对比,确定鲕滩气藏主要的敏感参数,分析不同敏感性参数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工区储层地质特点,进行地震反演预测方法研究,提出适合于该区鲕滩储层和气水关系预测的地震反演方法,并根据气层AVO特征,对储层含气性进行综合预测解释.通过研究表明,速度是鲕滩储层含气性预测最为敏感参数之一,通过精细的速度反演可以有效地识别鲕滩储层气藏和水层的分布,此外通过AVO模型分析、实际资料AVO属性参数处理、解释,总结出该区鲕滩气藏主要以两种AVO特征为主,一种是裂缝型气藏,其AVO特征为P·G强波峰,道集上振幅随炮检距增大明显增强;另一种是裂缝不发育型气藏,其AVO特征为P·G值近似于零,道集上振幅随炮检距增加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论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10余年来,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显著突破,发现了普光、罗家寨、渡口河和铁山等大型气田。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广梁海槽两侧台地边缘鲕粒滩相区。由于鲕粒滩地势较高,受海盆震荡影响,鲕粒滩经常露出水面遭受淡水淋溶,经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及其后的溶蚀作用,鲕粒滩成片变为鲕粒溶孔白云岩、鲕粒溶孔灰质白云岩或鲕粒溶孔白云质灰岩,平均孔隙度高达8.16%,平均渗透率为93.326×10-3μm2,成为四川盆地最好的储层。气藏多为岩性-构造复合气藏。利用鲕粒滩地震异常识别模式,在盆地东部已发现104个鲕粒滩地震异常,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川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预测和有利勘探区带优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川北飞仙关组划分为 5 个层序、10 个体系域,并建立了研究区飞仙关组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研究,发现川北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分布面积达30000km2左右,呈三个条带分布,其中两个由开江—梁平海槽控制,一个由鄂西—城口海槽控制。通过综合分析,优选了5个有利勘探区带:温泉井—金珠坪、铁山—黄泥堂、沙沱—马槽坝、仪陇—营山、江油—广元,其中温泉井—金珠坪、铁山—黄泥堂是勘探较为成熟的区带,应是进一步勘探的重点;沙沱—马槽坝、仪陇—营山、江油—广元三个区带的勘探和研究程度低,应加强综合地质研究,寻找有利圈闭进行钻探,力争早日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利用20多年来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勘探开发积累起来的大量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特别是近10年多来在众高陡构造带上大量发现成排的、呈串珠状分布的、分水关关系极为复杂的大小气田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川东石炭系气藏气水分布特征。这些特征是:石炭系气藏属边水气藏,气水界面不统一,海拔高差悬殊,同一背斜高部位产水、低部位产气而呈现出无规则的气水体分布;高陡构造带的主体背斜构造产层单一,天然充满度低,其端部、翼部、断层下盘构造产层众多、天然气充满足度高。针对这些特征,对其成因从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两个方面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今后勘探开发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总被引:75,自引:7,他引:75
20世纪末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发现了渡口河等以孔隙性鲕粒白云岩为储层的飞仙关组气藏.这些储层的分布与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规律有关.研究表明当时的古地理格局控制了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分布,因而影响着鲕滩气藏的分布.研究区的鲕粒滩集中分布在环早期开江-梁平海槽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它们随着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区的扩大和开江-梁平海槽的消亡而发育迁移,形成了宣汉黄金口-开县地区、达县-梁平地区等几个鲕粒岩集中发育区块.由于孔隙性鲕粒白云岩的形成与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藏溶解作用有关,故储层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分布在致密的鲕粒灰岩中,使鲕粒气藏具有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的特点.孔隙性白云岩储层的声速平均5 540 m/s,致密灰岩的大于6 200 m/s,故在地震剖面上储层表现为在一定层位的弱反射背景出现的一段连续的强振幅反射.因此,鲕滩气藏的勘探可遵循"占边缘、找亮点、套构造"的思路进行综合预测勘探.除目前重点勘探的五宝场地区外,宣汉黄金口-万源区块和达川-梁平区块是很有希望的勘探后备区块,万源-南江区块和广元-昌平区块是鲕滩气藏勘探的远景区块. 相似文献
20.
�������������������������ص���Ԥ�⼼���о�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川西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天然气的地方,深、浅层、均蕴藏了丰富的天然气。近十年来,侏罗系浅层勘探在7个构造均有重大突破,发现了以白马庙蓬莱镇组为代表的中型气藏,展示了浅层气勘探的良好前景。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为河、湖相碎屑岩致密储层,砂体分布不稳定,变异大,多呈透镜状,难以用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勘探。通过攻关,采用以下技术使气井成功率从40%提高到80%。其一,经反复试验优化出道距20m、30次覆盖最佳施工方案,采用多次、多方法滤液和精细的静校正、分频叠加处理,为获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提供保障;其二,采用地震振幅加强处理技术定性预测含气砂体,其准确率达73%;其三,应用Jason自然伽马和波阻抗反演技术定量预测砂体和含气砂体,经61口井测井、测试检验,准确率分别达70.7%和78.4%。这些技术的运用,为气藏探明储量的成功提交、井位部署和气藏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