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化录井油层水淹状况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随着水淹程度的不断增加,储层中的原油性质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对开发调整井的岩心或岩屑进行地球化学录井,可以获得单位岩石含油量ST,氯仿沥青“A”等多项参数,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判别油层的开采状况,评价油层水淹程度,矿场应用结果表明,解释符合率率在75%左右。  相似文献   

2.
油层注水开发后,在水驱油的过程中,油层的水淹程度越来越高,其物理性质、储集参数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何正确识别水淹层,准确判断水淹程度是水淹井测井解释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立足于水淹层在常规资料及核磁T2谱上特有的变化特征,简要分析了如何利用常规及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识别水淹层,并对水淹层级别进行综合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井壁取心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井壁取心技术应用于油田开发中,评价油层的水淹程度。经过与密闭取心资料、试油结果以及油井环空资料进行对比,认为对于薄差油层,井壁取心分析的水淹程度高于参数解释结果,与密闭取心资料对比基本符合率为80.0%,与环空资料对比,二者符合较好。说明应用井壁取心资料从分析原油的地球化学性质来识别油水层,了解油层水淹状况,可以提高薄差油层的水淹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庆油田水驱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储集层的物性和润湿性发生明显变化,影响开发高速措施的制定。为此,利用大庆油田历年检查井水洗分析资料,不同时期同井场测井资料及室内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开展储集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润湿性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并对影响储集层物性和润湿性参数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油层水淹后孔隙度变化幅度不大,而渗透率的变化相对比较大,并随油层厚度增加,渗透率变化幅度逐渐变大;油层水淹后岩石润湿性同原始的偏亲油非均质润湿性变为偏亲水非均质润湿性,而且随着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增大,岩石亲水程度明显增强。图6参4  相似文献   

5.
水驱油物模试验及原油在水驱过程中组分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是在最新研制的可动胶驱替流程上进行的,该实验模拟江河区注水开发条件,通过321h18min的连续水驱试验,取样32个,对样品进行原油组分、轻烃分析。证实了注水开发油层中原油的一切物理性质变化都是由原油组成变化即质的变化引起的;轻烃组分对水洗敏感,在水洗作用下减小最快,使用苯、甲苯及其同碳数烷烃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判别油层水淹程度;沥青A、族组分分析和轻烃分析是评价油层水淹、水洗程度的有效分析方法。该文提供了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层水淹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不同渗透率油层的水淹程度不同而引起的开发效果变差的现象已经显现,因此对油层组合开发水淹程度及含水饱和度的界限研究十分必要.利用ECLIESE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水淹程度油层组合对于开发效果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水淹程度对采出程度及含水率的影响,并且给出了与未水淹油层(渗透率为50×...  相似文献   

7.
油田注水驱油效果以及水淹程度评价中,都需要研究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状况。为此,探讨了一种应用孔隙度与泥质含量等参数估算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对准确求取驱油效率以及定量评价油层水淹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激发极化电位(IPR)测井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景 《特种油气藏》2004,11(4):57-59,66
油田开发至中后期,油层普遍存在水淹情况,导致电性、物性、含油性等变化,给测井及解释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通过IPR解释水淹层模型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比较准确地解释了辽河油田储层的水淹情况,寻找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层水淹问题,为老区的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钻井取心水驱油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油层水淹后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及参数变化特征,通过两类储层不同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饱和烃气相色谱总峰面积等评价参数建模,建立水淹层地化识别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有机结合的水淹层地化录井综合识别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南堡凹陷深层注水开发区块进行了水淹层评价,结果表明,南堡凹陷7口井水淹层的水淹程度与实际试油结论吻合,说明该方法适用性强,为油田深层注水开发区块水淹程度识别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油田到了开采的中后期,油层水淹导致了电性、物性、含油性等变化,给地质及解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激发电位解释水淹层模型和方法的建立以及在辽河油田的应用,比较准确解释了水淹层的水淹情况,寻找了区块剩余油的分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层水淹的问题,为老区的开发和寻找剩余油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验区PI 1-4油层属河流-三角洲相沉积,水淹严重且极不均匀,各沉积单元水淹状况与单元的油层发育、注采完善状况紧密相连。砂体发育决定了水淹厚度具有南北条带的一致性,并且西部水淹程度比东部高,油层纵向上呈多段水淹,高中水淹部位大部分集中在各沉积单元的底部。指出试验区内有6种剩余油分布,并总结出了井网加密后对水驱的认识,为进行三元复合驱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测井解释评价水淹层时,由于原生地层水与注入水混合后性质多变,混合地层水电阻率变化没有普遍规律可循。利用神经网络能够准确模拟输入与输出之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特点。重构油层水淹前的电阻率,利用重构电阻率曲线与实测电阻率的差异,表征注入水对电阻率曲线的影响。根据注入水性质,利用水淹前、后电阻率的变化量定性表征流体性质的变化,利用水淹指数对水淹层进行分级评价,能够准确识别水淹层,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水淹层的井壁取心地化热解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建立了一种应用井壁取心资料评价水淹层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井壁取心热解分析求取目前剩余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参数,评价油层水洗状况及剩余油分布,为试油射孔设计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计算储层产水率和产油指数,综合判断油层水淹程度及产油能力,提高老油田调整挖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储层孔隙结构对水驱油特征有重大影响。以延长油田坪北区长8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资料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探讨了不同孔隙结构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8储层主要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和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隙(原生孔隙)、溶蚀粒间和粒内孔隙(次生孔隙);储层类型可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Ⅰ、Ⅱ类为主要储层;水驱油驱替类型以均匀驱替、网状均匀驱替、指状网状驱替以及指状驱替为主,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对驱油效率有重要影响,Ⅰ、Ⅱ类储层驱油效率高达50%。明确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可更好地指导油气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5.
注水油藏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三大富集区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俞启泰 《石油学报》2000,21(2):45-50
我国油田水驱油效率与采收率的差距很大,以河流相储层为例,对应含水率1.0和0.98的平均驱油效率为0.6664和0.5045,而平均采收率仅0.302,说明由于我国油田大都是陆相沉积,非均质性强,使注入水的波及状况仍较差。利用抽象地质模型及相应的典型油层参数加油藏数值模拟加油藏工程加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出了“注水多层油藏小层层内与平面波及评价系统”,利用这个系统的计算,确定出了注水多层油藏“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三大富集区:①注水高粘正韵律油层顶部未波及剩余油;②边角影响未波及剩余油;③层系内由于各小层物性差异开采不均衡形成的未波及剩余油。概述了目前确定未波及剩余油的方法及其开采方法,指出这项研究的难度很大,是当前油田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世纪难题。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测井评价水淹层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常规测井方法在评价水淹层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油层、水层、水淹层在核磁共振测井的标准T2谱、移谱、差谱上响应特征的差异,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水淹层响应特征定性识别水淹层的方法;在对不同类型的水淹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于中等粘度油的水淹层,采用加强扩散移谱法定量确定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对于稠油水淹层,采用加强扩散移谱差分谱法定量确定水淹层可动水饱和度.通过定性、定量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总结出了优化的水淹层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强调了加强移谱测井是水淹层核磁共振测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观测模式.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油藏层间剩余油潜力评价主要依赖于测井、取心资料,但大多数油藏取心及新测井资料较少,难以满足研究需要。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丰富的油藏动态资料测算小层含水概率并评价层间相对水淹状况的方法,并对其原理进行了介绍。该方法具有资料丰富、简单宜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以应用于中高含水期油田层间相对水淹状况的量化评价,为油藏综合调整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碳氧比能谱测井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碳氧比能谱测井的方法原理,理清了碳氧比能谱测井能获取的相关资料——含油饱和度、岩性指数、泥质指数、孔隙度指数和矿化度指数;拓展了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一是应用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期剩余油饱和度,判断水淹程度,二是应用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在老油井中寻找漏失油层,三是应用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在构造复杂的地区,为油井的补孔作业提供可靠依据,获得了很好的现场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淹层测井发展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水淹层测井研究对于增加油田挖潜产量、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都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系列的数据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基础上,从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研究现状、室内岩心水驱油实验、水淹层测井工具系列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和水淹层测井新技术,着重阐述了水淹层测井发展的历程,并对当前水淹层测井发展中的不足和水淹层测井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的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水淹层解释发展的方向、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水淹层测井工具系列,更好地实现对水淹层剩余油分布的精确描述,从而提高了解释精度,提高了油气产量,对水淹层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孤东油田八区注聚合物后所采集的测井资料与注聚前对比,水淹层差别非常大,而且根据所解释结果射开的层位出现了异常现象,解释为油层或弱水淹层的砂体射开后出水或出聚合物.首先分析了这些异常曲线的特征,从其机理和成因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异常的原因,证实了聚驱和水驱油层相比,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有本质的区别,总结出了聚合物驱水淹油层判别标准,对今后聚合物驱油测井分析解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