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十屋断陷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水下重力流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在断陷的西部陡坡带,东南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中央凹陷带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相.研究表明十屋断陷经历过3次大的湖泛,层序在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中晚期继承性发育到达鼎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十屋断陷为例,详细研究了储集层内分布的裂隙类型、密度、张开度.并对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及裂隙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微裂隙的主要类型和分布部位与宏观大裂隙是一致的.储集层裂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构造曲率高值区,同时也与埋藏深度、岩性、地层厚度及储集层孔隙度和与最近断层的距离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是造成储集层裂隙形成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果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331-336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信息,结合古地理、地层岩石学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在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湖泊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9种主要的沉积相和若干沉积亚相.断陷初期和坳陷早期以发育冲积扇为主;断陷早中期以发育湖泊体系及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为主,湖泊体系中深-半深湖亚相及水下重力流水道相较为发育;断陷晚期水体略微变浅,以滨浅湖及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坳陷期形成两个大的水退、水进旋回,泉头组及姚家组以河流及浅水湖泊沉积为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则主要发育湖泊体系. 相似文献
4.
5.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十屋断陷为例,详细研究了储集层内分布的裂隙类型、密度、张开度,并对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及裂隙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微裂隙的主要类型和分布部位与宏观大裂隙是一致的。储集层裂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构造曲率高值区,同时也与埋藏深度、岩性、地层厚度及储集层孔隙度和与最近断层的距离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是造成储集层裂隙形成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地下裂缝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裂缝密度与构造曲率,岩层厚度及岩性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将岩心资料和地震构造图结合起来预测地下裂隙发育程度,应用这种方法不但能预测区域性裂缝及油气分布规律,而且能验证成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松辽盆地十屋断陷199个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探讨该区地层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以揭示水化学特征的分布以及沉化过程,示路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大气降水沿盆地的边缘及断层复杂的中央隆起带下渗,导致该地区盐度降低(小于4.5g/L),向盆地中心盐度逐渐增加到7~10g/L;垂向明显分为3个带:自由交替带(0~1250m)深度为NaHCO3型流体,交替阻滞带(1250~1650m深度1为NaSO4型流体,交替停滞带(深于1650m)为CaCl2型流体,水化学的时间演化过程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地层水中Cl^-与HCO3^-和Na^ K^ 与Ca^2 的关系表明,地层水早期为富含HCO3的低盐度流体,含钠矿物与碳酸盐矿物的深解导致了流体中各种离子及盐度的增高,随后的纳长石化作用导致流体中富集Ca^2 而Na亏损,形成CaCl2型流体。十屋断陷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其它地质观察的佐证。图6参14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四五家子构造带走滑断层非常发育,小宽走滑断层贯穿研究区南北,沿断裂带已经发现了四五家子、后五家子、八屋等油气田,说明该走滑断裂带是一个油气相对富集的区带。但断层的持续走滑,使得走滑断裂带成为构造破碎的复杂断裂带,精确落实构造的难度相当大。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分析了小宽断层的剖面特征、平面特征和空间特征,总结了走滑断层对烃源岩、储层和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运移的作用,认为走滑断裂带是寻找构造油气藏的有利场所,指出位于小宽断裂带北部的太平庄构造是下一步构造油气藏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十屋断陷源岩分布的不均一性、复杂性,以及多期构造活动使源岩类型、演化程度的不均一性,是造成不同成熟度石油、油型气、煤型气有规律分布的主因。纵向上多套储盖红合,多类型、多期次圈闭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多层次的场所。断层和不整合面的垂向和侧向输导作用,构成油气运移富集的空间网络。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为嫩江期末,关键因素为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运、聚的配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种类型(油型、煤型),两个期次(早期、晚期),三种方式(跨越式、近源式、混源式)的油气成藏规律和六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现已在十屋断陷发现许多圈闭,这些圈闭中已见到较好的工业油气流。特别是部分井在非构造上打出高产气井之后,人们逐渐注重非构造圈闭的研究。根据钻井、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十屋断陷非构造圈闭主要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复合圈闭三种类型。地层圈闭主要表现为削切不整合面,超覆不整合面;岩性圈闭主要是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低水位期发育的冲积扇砂体,河道砂体、湖泊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水下重力流河道砂体;复合圈闭主要为地层岩性与构造(背斜)圈闭共同构成。上述圈闭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十屋断陷深陷带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周围地层中发现了来自北西、正北、南东方向4套前积反射。通过精细解释每个前积体内部各朵叶的平面展布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砂岩厚度正演模拟研究认为,除了第Ⅰ套来自陡坡的前积体可能有水下重力流成因之外,其余3套前积体均以浊积扇成因为主,单个朵叶砂岩厚度为10~15m左右,每个前积体砂体厚度可达40~50m。浊积扇砂岩夹于暗色泥岩之中,后期深陷带东侧抬升,强烈的断裂活动对深层前积体影响较弱,可能形成良好生储盖组合与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变尺度分形和双侧向-微球型聚焦相结合的方法,对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数据进行了裂缝识别研究,总结研究区裂缝在双侧向和微球型聚焦测井曲线上及变尺度分形曲线上的3种不同形态及其所反映的裂缝的性质:微球型聚焦电阻率值围绕着双侧向值上下波动,所识别的裂缝主要是低角度裂缝;双侧向与微球型聚焦电阻率值正差异,所识别的裂缝主要是高角度裂缝;若两者为负差异,识别的裂缝主要也是高角度裂缝,但这种方式是识别裂缝的次要方式。预测了十屋油田营城组5个层段的裂缝发育情况,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单井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近水平裂缝、低角度裂缝是控制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松南十屋断陷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十屋断陷是断坳叠置的复合盆地,充填了巨厚的断陷地层。其深部地层包括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以及火石岭组。在十屋断陷深部沉积了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两套烃源岩和良好的储盖层组合;由于断陷构造运动,形成大量的断裂构造和不整合面,构成了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同时还形成有效断裂、断鼻构造圈闭以及不整合圈闭。综合分析认为,十屋断陷深部具有有利油气成藏生储盖组合。主要有下生上储式、自生自储式和上生下储式三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二古生界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相带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气藏埋深浅,勘探成本低,是继榆林、鸟审旗、苏里格气田之后又一个重点勘探区。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将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为冲积体系、湖泊三角洲体系、河控海相三角洲体系、障壁海岸体系和开阔海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探讨了该地区的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研究结果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层系最多,横向叠合连片范围大,是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研究区北部东胜-准格尔旗-神木-瑶镇一带,是最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南部西区断裂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松辽盆地断裂体系的形成受控于盆地的演化过程,并影响各演化阶段的充填序列和油气分布。根据成因特征将松辽盆地南部西区断裂体系分为断陷期生长断裂体系、拗陷期伸展断裂体系和反转断裂体系,系统论述了断裂体系的成因机制、分布特征以及断裂体系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论述了断裂体系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断陷期生长断层控制着断陷盆地群的形成与发展,拗陷期伸展断裂体系控制着油气成藏序列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反转断裂体系使油气再次发生运移,地层因拱张而产生裂缝,改善了储集条件,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重、磁、电、震与火山岩地质学相结合的多手段分析方法.研究了古龙断陷火山岩的分布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古龙断陷火山岩非常发育,岩性主要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岩相主要以爆发相和溢流相纵向上互层.古龙断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的勘探实践,从三个不同层次分析了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思路和方法。不同演化阶段的裂谷盆地(裂谷期、裂谷后期、裂谷前期);不同构造区带断裂伴生背斜带、中央构造带、断阶带和斜坡带、洼陷带、披覆构造带);油气藏类型不同的(断层—断块、非背斜和岩性油气藏),具有相应的勘探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