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锦607块目前已有29个平台,132口生产井,根据平台和油井的分布,在锦607块以不同的平台集输模式灵活地部署实施了14个集输平台集输系统.平台集输工艺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省了大量地面工程费用,还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管理难题.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极大地缓解了作业区现场管理人员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不同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能耗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掺热油和掺热水两种集输流程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掺热油流程优于掺热水流程,对集输站子系统来说,结论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李东明  罗升荣 《石油学报》1993,14(2):102-109
不同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能耗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掺热油和掺热水两种集输流程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掺热油流程优于掺热水流程,对集输站子系统来说,结论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江37区块原油集输系统参数设计的需要,依据室内实验,测定了该区块原油的凝点、倾点等一般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了含水原油黏温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掺水原油流变特性,并对集输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江37稠油区块原油采用升温办法集输是十分有效的,但并不需要较高的温度;当含水率不超过30%时,可以采用低流速集输,当含水率超过30%以后,应采用高流速集输.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油气损耗,增加轻烃产量,简化工艺流程,冀东油田对转油站、联合站内密闭集输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并采用了液位自控及变频调速平稳榆油技术、高效三相分离器技术、JDY系列原油含水含气分析仪计量技术等配套技术,使全油田油气集输密闭率达100%.文章总结了冀东油田地面工程集输系统密闭改造的成功经验,介绍了转油站、联合站密闭改造前存在问题及改造措施,概括了配套技术的先进性和应用效果,并根据油田实际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辽河油田锦16块油藏持续有效开采,已转变开发方式,开展二元化学驱三次采油工艺试验。转变开发方式后,原油物性发生变化,原地面集输系统无法适应新的开采模式。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究,确定出新集输系统的脱水技术,即二段大罐热化学沉降脱水技术和二段电化学脱水技术,并确定相应关键技术参数。现场试验表明,两种脱水技术均可满足化学驱原油脱水工艺需要。同时,提出3个原油脱水工艺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优选方案3为最佳脱水系统。  相似文献   

7.
CO2驱稠油开采集输脱水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桥109、T826、Z411区块原油属超特稠油,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极差,开采及输送非常困难,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增产增效,采用了CO2驱采油新技术.但CO2驱采出液与其他原油混合后,腐蚀产物固体颗粒增多,易吸附在乳状液界面膜上,使乳化性增强,界面膜强度增大,对原油脱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优化了原油集输脱水工艺参数,从而为原油集输及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如何对集输工艺流程进行改造以及强化原油的脱水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西西伯利亚新油田应该投入开发。为制定油田开发和装备方案、准备原油集输工艺流程,及下一步原油的利用,就要搞清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组成。  相似文献   

10.
设计阶段采用的集输方式是针对某个区块油藏的整个开发寿命而言的,适用范围广,但针对某一生产阶段却并非最优。因此有必要在特定的生产阶段根据最新的原油黏温数据、产量数据等进行复核分析。通过分析青东5区块滩海陆岸平台原油物性变化及现场生产实际状况,提出了气液混输、气液分输两种适合原油开发的集输方式,同时从改变原油外输温度、掺水降黏的角度对集输流程进行了优化研究,最终通过效益分析确定最优的集输方式。  相似文献   

11.
工业汽轮机正在许多工业部门的节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以工业汽轮机在油气集输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研究。一、油气集输系统采用工业汽轮机的条件分析 1.油气集输系统的能耗特点油气集输的工艺流程有不加热集输和加热集输两种方式。我国许多油田的原油集输(包括管输),是采用加热集输方式。油气集输的主要设施集中在联合站和中转站,耗能的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油凝固点在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选择和日常生产运行管理中,一直是最重要的参数。通过对"十二五"和"十三五"前两年有关原油集输温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对于高含水原油,将"起始黏壁温度"代替凝固点作为界定其能否进行不加热集输的主要指标具有可行性。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高含水含蜡原油和稠油的相关物性,分析其变化规律,完善"起始黏壁温度"这一概念,同时,研究在有关设计规范中修改相关条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了确定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主要依据,把油田油气集输工艺分解成分井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脱水、轻油回收、轻油储存,输油、输气等12个单元,提出了根据油田地质特征、采油工艺、原油及天然气性质,采用单元操作的适用工艺方法。分两次登完。  相似文献   

14.
锦45块延缓递减速度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五"期间锦45块已经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年产油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为了有效地控制区块的递减,提高区块的开发效果,开展了延缓递减速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几个方面的突破:锦45块于楼油层蒸汽吞吐合理极限井距研究;锦45块南部台阶断层的走向及延伸的重新界定;锦91块与锦92块分界断层的重新认识;复杂断块内部微构造特征的精细研究;规模实施分层注汽缓解层间矛盾;应用动态监测资料建立重水淹区剩余油分布模型;实施组合式吞吐配套技术治理汽窜.在油田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阶段通过开展延缓递减速度研究并实施综合配套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区块的综合递减,提高了区块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尕斯油田经过十多年开发,原油综合含水率已上升到65%左右,现有油气集输系统高能耗、低效率的矛盾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水平。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提出了单井常温集输工艺流程,并对流程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6.
油水集输管道长期输送含水原油和油田污水,为防治管道内壁腐蚀,减少因管道腐蚀破漏造成的生产运行及环境污染事故,长庆油田引入纤维增强复合防腐内衬技术(HCC)。介绍了HCC的工作机理及其防腐性能、机械性能和涂层性能指标。对其工艺流程和喷砂除锈、内壁挤涂、质量检验等主要工序方面进行了说明,并以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元城作业区为例,对HCC在两条集输管道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挤衬涂层基本完好,防腐效果良好。此外对长庆油田2012-2015年应用该技术的728条集输管道防腐效果进行了调研统计,数据显示总体应用效果良好,成功解决了长庆油田原油及污水集输管道内壁腐蚀难题。可为国内其他油田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深层稠油油藏CO2吞吐采油工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论为基础,利用CO2的压缩性提高油层压力,提高油井的驱动能量,同时利用CO2的溶解降粘和萃取作用降低地下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为稠油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2001年先后在辽河油田冷42块、高3624块和锦45块进行6井次先导试验,通过现场试验和经济分析认为,该技术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稠油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庆外围油田掺水耗气占油田生产耗气的50%左右,为降低原油集输的耗气量,低温集输规模不断扩大.文中结合大庆外围油田低温集输实践,对低温集输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形成的一系列低温技术进行了总结.针对原油的结蜡规律和低温状态下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原油低温输送的影响因素,提出含水原油凝固温度偏移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打破了原油在高于凝固点输送的管理界限,为原油低于凝固点输送提供了技术支持,使集油进站温度设计参数降至低于凝固点3℃.同时提出低温集输界限的判定方法,并结合油田自身特点,形成了不掺水集输等多种适合高寒地区低产油田的低温集输技术,为高寒地区低产油田节能降耗、优化简化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目前最典型的高温原油放喷降温、低温原油掺稀油降粘的稠油集输流程,热能利用率低,动能消耗大,工艺流程复杂,因而提出了稠油高温集输流程。由井口出来的高温稠油可利用自身的压力和温度通过井站集输管线直接输至计量接转站,进行分离和计量。该流程克服了前述流程的缺点,但要实现该流程急需解决原油计量仪表存在的砂卡、当油温超过100℃时输油泵泄漏严重、三相分离器还不适合处理高温原油以及破乳剂的适用范围窄、复配能力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锦607块地面集输工艺运用自动化平台计量、自控掺液、油气混榆、集中加热等新技术,形成了新的稠油区块地面油气集输模式,克服了传统平台井集输工艺存在的集油半径大、工艺复杂、工作量大、能源浪费严重问题,实现了减少地面建设投资、缩短集油半径、节能降耗的目的.其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在油田集输工艺"优化、简化"工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